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whibi.com/
目錄 |
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成立於1987年6月,是我國第一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中國孵化器事業的發源地。 1988 年,東湖創業中心應邀參與了國家火炬計劃中《企業孵化器在中國發展戰略綱要》的起草。從此,中國企業孵化器在火炬旗幟的引領下持續發展壯大,今天為世界所矚目。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創造的運營模式至今為全國大多數企業孵化器所運用。
東湖創業中心一直秉承“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宗旨,致力於尋求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孵化器發展之路。十幾年來,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憑藉其優厚的創業政策、優質的創業環境、完善的孵化服務和高效的管理團對,培育了眾多科技企業和科技企業家,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累計孵化企業600多家,畢業企業400餘家,三特索道、楚天激光、凱迪電力、凡谷電子、銀泰科技等畢業企業均為國內著名企業,其中凱迪電力2004年納稅額,在東湖開發區排名第一;累計孵化科技項目640餘項,累計提供就業機會50000餘人/次,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創新,提出孵化器產業化的理念,以創業人社區建設開始了孵化器產業化的實踐。為促進中國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培養企業孵化器管理人才,組織編撰了《企業孵化器教程》。面向新世紀,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將高舉孵化器產業化的旗幟,以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推動孵化器建設,以專業化的管理格局提升孵化器服務的品質,以市場化的運行格局為孵化器產業的升級奠定基礎。
東湖創業中心有一段“創業宣言”:創業中心是培養財富英雄的地方,孵化器是一所培養財富英雄的大學,在這裡,創業成功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市科技局法規處處長汪東喜表示:“全市大大小小的孵化器,培育了大量財富英雄,20年來,至少‘孵’出了一二十個億元富豪,一二百個千萬富翁,三千多個百萬富翁。”
億萬富翁曾是個技術員
1980年,25歲的孫文從華中工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市工程科技研究院自動化研究所。1985年,他與5個年輕人組建楚天光電子公司,當時並沒有所謂的民營科技企業,楚天激光需要戴上“紅帽子”,公司負責人由上級指派。
楚天激光公司成立之初,恰遇全國清理整頓公司,原決定由市裡撥給的10萬元開辦費停止了支付,公司只能靠貸款維持。東湖創業中心成立了,楚天激光公司才有了歸宿,先後得到近100萬元貸款和120平方米的生產場所。東湖創業中心主任龔偉回憶1987年的孫文:“當時他只是一個技術員,整天穿著白大褂,白天接待成批的客人,演示激光設備,晚上通宵達旦地加班。”
1989年前後,在東湖創業中心組織下,楚天激光進行民意選舉,孫文被選為總經理,走到聚光燈下,帶著楚天激光騰飛。
如今,楚天激光已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激光系統設備製造商,神六也用上了其技術,在激光技術領域創造了20多項“中國第一”,總資產超過10億元。而孫文的個人身家,也超過億元。
3萬元變成數億元資產
1989年,38歲的王麗麗與14人共創凡谷電子。
記者找到當年的檔案,泛黃的紙張記錄著王麗麗創業的艱難,當年15個投資人中,王麗麗是最大的股東,投入4000元,其中有7個人僅投入100元。總共才投入2.7萬元。
當時,東湖創業中心出資3000元,湊齊3萬元讓公司開了張。18年過去了,凡谷電子現已成為資產數億元的大企業。
納稅“狀元”10萬元起家
武漢科技企業孵化器最值得驕傲的,是孵出了凱迪電力這顆“鑽石蛋”。
1993年,凱迪電力進駐創業中心時,註冊資金只有10萬元,創業者陳義龍等10餘人,自主開發了與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和鍋爐線上檢測清潔技術相關的產品。
到2005年,凱迪電力光一年利稅就達4億元,是東湖開發區納稅最多的企業。
“孵蛋人”曾到高校貼“牛皮癬”
東湖創業中心主任龔偉,是東湖創業中心的創始人之一。
1987年6月,武昌一些高校的電線桿及宣傳欄上出現了一則小廣告:“你想創業嗎?你想闖出一番天地嗎?我們將免費提供辦公場所……請與XX聯繫,電話……”這是龔偉等5人連夜趕製的“招蛋入孵”的小廣告。
龔偉笑稱,放到現在,這些廣告就是“牛皮癬”,別人一看肯定認為是騙人的,但在當年,可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思想激烈碰撞時,“下海”兩字在高校引起極大爭論,許多人認為,“下海”是不務正業。小廣告貼出不到一天就被撕了不少,武漢大學保衛處還將龔偉叫到辦公室狠狠地訓了一通,並扣了一頂大帽子:“擾亂學校教學秩序!”
儘管如此,一顆小石頭仍激起浪花,一些講師、教授及科研機構的年輕人動了心,毅然扔掉“鐵飯碗”下了海,當月,共有7家企業入駐東湖創業中心。
武漢在全國搶先吃“螃蟹”
1987年6月8日,中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悄然誕生。其實它是個“早產兒”,等了半年才獲得準生證,直到1987年12月24日,才獲得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的認可。
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孵化器45家,居全國第二位,在孵企業2311家,畢業企業1154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有36家。2006年在孵企業工貿總收入68億元,利稅9.84億元。
科技企業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提供研發、中試生產、經營場地和辦公方面的設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財務、融資、市場推廣和培訓等服務,降低企業創業風險和成本,提高企業成活率和成功率,為社會培養成功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
東湖創業中心主任龔偉說:“只要有好科技成果或項目,拿到孵化器來,我們幫你變成小企業,再由小企業變成大企業。對有潛力的項目,我們有創業投資基金扶持,就算你失敗了,我們一笑了之。”
面向新世紀,“科教興國”戰略漸入人心、創業熱潮風起雲涌,孵化器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過去的18年,東湖創業中心在各級政府的支持與關心下取得了長足進步,秉承“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宗旨,我們制定了東湖創業中心“十一五”發展規劃。
1、以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推動孵化器建設,積極拓展孵化空間
國家科技部在二○○○年頒發的《關於加快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建設與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科發火字[2000]157號)中指出要“加快創業中心的多樣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創辦企業孵化器,使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和發展起來的民營科技企業成為創業服務工作重要的參與力量”。根據科技部上述文件的精神,東湖創業中心將廣泛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孵化器的建設,通過新建、改造、合作、併購、托管等方式拓展孵化空間,提升孵化器的服務品質,計劃在5年內拓展孵化空間使其總規模達到160萬平方米,可同時對2000家孵化企業、5萬名科技創業者提供服務。
2、以專業化的管理格局提升孵化服務的品質
強化專業服務
孵化服務涉及企業育成的各個方面,既包括房地產、物業等傳統內容又涉及經濟、法律、金融、管理、網路信息等各個專業領域,因此對管理者的素質要求極高。為提升孵化服務的品質,東湖創業中心在廣泛借鑒發達國家孵化器管理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情況,以專業化為標準對孵化服務的管理格局作出重大調整。按照物業管理、投融資服務、信息化建設等不同的孵化服務內容,相應成立了三個專業化服務公司,即武漢東湖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武漢眾和創業投資咨詢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漢創業互聯網路信息有限公司。三個專業公司在東湖創業中心統一的資源平臺上獨立運作,既各司其職又互相促進。今後各個專業公司將致力於各自的專業領域,廣泛整和各種社會資源、培養專業人才,進而建立起孵化服務的行業標準,提升孵化服務的品質,推動孵化器產業的社會化、產業化。
打造服務平臺,廣泛整合社會資源
從2005年開始,創業中心將重點打造商業服務、投融資服務、培訓教育、中介服務等不同業態的服務平臺,針對孵化企業需求制定服務標準,為在孵企業引進高品質的服務機構。
推進全國聯盟孵化網路的建立
在2004年的國際企業孵化器年會上,全國48家創業服務中心共同發表《東湖宣言》,倡議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聯盟孵化網路,為孵化企業在全國的發展提供同一標準的孵化服務。
3、以市場化的運行格局為孵化器產業的升級奠定基礎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孵化器一直是由政府直接投資建設,並負責後期的經營管理。這種模式對孵化器在我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因政府投資力度問題,孵化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奠定孵化器的市場化運行格局,實現孵化器投資主體多元化、孵化管理專業化是促進孵化器間的良性競爭,改善孵化器經營管理、提升孵化服務品質的關鍵所在。
響應中央號召、根據科技部的要求,東湖創業中心一直在進行市場化運行方面的積極探索。一方面,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孵化器的建設,實現孵化器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目前已與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武漢巨集宇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合資成立武漢東湖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爭取三年內,以武漢東湖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實現東湖創業中心的整體上市。另一方面,通過成立專業公司,建立起較完備的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的人才遴選和利益分配機制,同時通過明確業務內容和發展方向為今後的公眾化奠定基礎。 目前東湖創業中心已建立起市場化的運行格局,今後將更深入、更積極地進行改革,推動孵化器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