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旅游區域結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旅游區域結構

  旅游區域結構是指在一定範圍內旅游業各要素的空間組合關係,即從地域角度所反映的旅游市場旅游區的形成、數量、規模及相互聯繫與比例關係,也稱為旅游業的生產力佈局。旅游區域結構一般包括旅游要素區域結構和旅游經濟區域結構兩方面。[1]

旅游區域結構的內容[2]

  旅游區域結構一般包括各旅游要素的地區結構和綜合旅游經濟地區結構。

  旅游業的發展總是在一定地域空間上實現的,因此,旅游區域結構的狀況及變化,是進一步分析和認識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從旅游經濟危度看,旅游地區結構應著重研究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要研究旅游地區的市場結構,即對國際和國內不同地區的旅游市場需求供給進行研究,研究不同地區市場的需求特點、需求規模及水平,以便有針對性地開發合適的旅游產品;二是要研究旅游區特點與構成,通過運用區域區劃理論分析旅游區的特色與發展方向,明確各旅游區開發重點與旅游形象塑造,探討旅游區的總體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繫和互補關係,形成既有層次又渾然一體的旅游總體形象;三是要研究旅游產業佈局,通過對旅游區的研究,掌握旅游產業佈局的原則,分析旅游區域佈局的影響因素,探尋旅游業合理佈局的內容和方法,促使旅游產業佈局合理化。

旅游區域結構的類型[3]

  旅游區域結構一般包括各旅游要素的區域結構和旅游經濟區域結構。旅游要素區域結構包括旅行社區域結構、旅游飯店區域結構、旅游交通區域結構、旅游商品區域結構、旅游資源區域結構、旅游市場區域結構、旅游流區域結構、旅游投資區域結構等。它反映的是旅游要素的空間分佈與佈局、功能分區以及要素與地區間的空間聯繫狀態等。

  (1)旅行社區域結構是指旅行社在不同地區的配置情況,包括不同數量、規模、性質的旅行社在不同地區的佈局特點以及區域內各旅行社的協作發展關係。

  (2)旅游飯店區域結構是指根據旅游資源的分佈及旅游市場需求特點而形成的地區分佈格局,其中旅游資源聚集地的分佈接待點對旅游飯店區域結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為大多數旅游者總是投宿到距旅游景區、景觀較近的旅游飯店

  (3)旅游交通的地區差異同時受旅游資源與旅游客源分佈的影響。一般在旅游景觀附近的分佈密度較大,從而決定了旅游交通的運力、規模及水平。

  (4)旅游商品的地區分佈不僅和旅游資源的分佈相關聯,而且同各地區其他產品生產,特別是名特土產品相關,從而形成不同地區旅游商品的分佈特色;

  (5)旅游市場和旅游流的區域結構反映了旅游者的分佈及其變化特征,它對旅游供給因素特別是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交通的合理佈局具有很大的引導作用。

  (6)旅游投資區域結構是指資金在各旅游區域的流動及分佈關係,它取決於不同地區經濟的發展速度、資源特征、經濟政策等區域特點。旅游投資必須以有限的資金取得較高的綜合經濟效益,因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旅游投資區域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7)旅游資源區域結構是以旅游資源的自然屬性為主得出的旅游資源空間分佈狀況及特色,它是以自然資源本身的性質、特點、數量、質量為依據劃分的,是綜合旅游經濟區域結構的基礎。

  把上述各種因素結合起來,就形成旅游經濟區域結構。它是建立在以特定區域的範圍的旅游區、旅游圈、旅游帶結構,是構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內容。根據各地區旅游經濟綜合特征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程度,即可將整個地區分成若幹個旅游經濟區,每個經濟區以下可進一步劃分出不同的旅游經濟區。

  研究區域旅游結構,合理佈局旅游生產力,有利於充分有效地利用全國各地的旅游資源,調動各地區、各企業的積極性,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增強旅游業的發展後勁;有利於以有限的資金投入,促進旅游經濟的最佳地域組合,帶動少數民族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促進空間經濟均衡發展和平等化;有利於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環境和質量,保護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保證旅游經濟與環境有機協調起來,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充分發揮政府巨集觀調控的主體作用,使不同地區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制定旅游業發展規劃,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

影響旅游區域結構的因素[2]

  (一)資源因素

  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前提,資源的豐富程度與品位高低決定著旅游的發展和佈局,從而決定著旅游投資的比重和開發的先後。一般說來,各國政府在進行旅游業佈局時,首先考慮的是各地區旅游資源狀況,從中選擇重點地區,優先進行投資開發。但是,在進行旅游業地區佈局中,旅游資源雖是決策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的條件。例如,我國一些內陸和邊遠地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然而在確定開發順序和投資分配上,並未一開始便處於優先位置上。

  (二)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對旅游佈局具有重要意義。優越的地理位置往往對發展旅游業是有利的,在旅游佈局中常常起著主要作用。例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雖然旅游資源並不很豐富,然而,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尤其是在我國旅游業發展初期階段,其客源市場要比其他內陸地區廣闊得多。

  (三)交通因素

  交通在旅游業發展中起著先導作用,發達而又便利的交通條件在旅游業佈局中常常具有關鍵的意義。旅游業的發展首先是在交通樞紐地區,尤其是擁有國際口岸城市的地區。它們是旅游者的聚散地,因而也是旅游者集中的地區。隨著具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其他地區交通條件的改善,這些地區才逐漸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

  (四)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經濟條件是發展旅游業的物質基礎,對旅游業發展起著促進或制約作用。發達的經濟條件能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交通運力和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從而加速了旅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旅游業的佈局中,地區社會經濟條件也是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

  總之,以上四個方面的因素對旅游地區佈局的影響和作用是相互關聯的,必須綜合考慮。每一種因素雖對旅游業佈局都會產生影響j但各因素的複合作用更為重要。並且,這些因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各方麵條件的改善,它們對旅游地區佈局的影響也在變化。

我國旅游經濟地區結構[2]

  自1978年以來,我國各地區旅游業雖有了較大發展,但在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上差異較大,到目前為止,大體上表現為如下三種格局:

  (一)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體的格局

  東部沿海地區是由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個經濟特區、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和海南島組成的弧形地帶。該地區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交通比較便利的地區,又是對外開放的窗El,占據了經濟優勢、地理優勢、交通優勢和政策優勢,因而,自1978年來,就成為我國旅游業地區佈局的重點地區,其旅游業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接待的人數也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比較顯著。該地區旅游接待人數占全國的80%左右,其旅游外匯收入約占全國旅游外匯總收支的88%。近年來,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國前列的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廈門、泉州、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都在此地區。由此可見,該地區已成為旅游熱點地區,旅游業已頗具規模,是我國旅游業的支柱地區。

  (二)七個旅游重點地區的確立

  根據我國旅游業總體發展戰略,“七五”期間,我國確立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廣西和陝西七個重點旅游地區。它們雖然同前面我國旅游業佈局的主體地區有交錯,但它包括了內陸兩個地區;表明我國旅游業地區佈局在以東南沿海為主體的同時,逐步向西部內陸推進。選擇廣西、陝西這兩個內陸地區固然是因為這兩個地區旅游資源各具特色,同時也由於它們的地理位置可以起到向兩北和西南的輻射作用。2003年,七個旅游重點地區的旅游外匯收入約占全國旅游外匯收入總額的73.5%,見表。

  表 我國部分地區(前13位)國標旅游外匯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1廣東4266.93
2上海2052.66
3北京1903.54
4江蘇1131.87
5福建914.87
6浙江872.5
7遼寧454.1
8山東370.13
9雲南340.14
10天津329.47
11黑龍江243.64
12陝西198.43
13廣西164.34

  (三)新的旅游重點地區的興起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一些薪興的旅游地區正在異軍突起。位於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隨著臺灣市場的擴大,該省的旅游接待人數不斷增加,旅游外匯收入已躋身於我國各省市的前列。1992年以來,福建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旅游外匯收入等指標在全國排名居於廣東、北京、上海之後列第四位。位於我國東部的遼寧省的旅游業發展速度也很快,接待海外旅游者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旅游外匯收入在1.992年已突破l億美元大關,超過七個重點地區中的廣西、陝西和浙江,2003年,旅游外匯收入在全國排第5位,成為新的旅游重點地區,見上表。

  目前,我國旅游業已基本形成了以東南部沿海地區為主體、中部地區相對薄弱、西部地區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發展較慢、起點低的總體結構。這種結構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不會有大的變化。

旅游區域結構的合理化[2]

  從我國旅游經濟地區不平衡發展的現狀,以及不同地區旅游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出發,實現我國旅游區域佈局合理化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點發展的原則

  我國旅游業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一部分旅游經濟的“增長點”。因此,旅游區域佈局應按照旅游經濟發展理論,遵循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強對重點旅游區、旅游城市及旅游路線的建設和發展。應重點對目前在國際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區的配套建設及旅游度假區進行開發,通過重點建設一批融觀光、度假及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旅游區,儘快形成具有相當產業規模的綜合接待能力,儘量增強對國外、國內旅游者的吸引力。應加快對重點旅游城市的配套建設,特別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要進一步深度開發,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充分發揮旅游中心城市的作用,增強對鄰近地區和全國的輻射功能,成為全國旅游創匯的基地。要重點扶持和建設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經濟效益好的旅游路線,開展多種專項旅游,豐富旅游的內容,增強旅游產業發展的後勁。

  (二)強調合理分工、互相補充

  從地域間旅游經濟的發展看,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不僅在區域間有差別,而且各區域之間在發展階段、發展規模及水平上也存在著差距。因此,旅游區域佈局必須遵循合理分工、突出特色、互相補充的原則,根據各區域間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及區位狀況,進行合理的分工和佈局。一方面,各地區應根據自身的旅游資源優勢和區位條件,按照市場需求開發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旅游產品,並和相關地區形成合理的分工和佈局。另一方面,在註意突出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時,要強調互補互濟,形成各地區之間資源互補、市場互補、發展互補,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和有效利用,提高旅游經濟的整體效益。

  (三)遵循點——軸發展的規律

  所謂點—軸發展,就是以建設國際化旅游城市為依托,形成“增長點”,再以“點”到“線”,由“線”到“面”,經過輻射擴散作用,發展旅游區,帶動整個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遵循點——軸發展的原則,首先要加快國際化旅游城市的建設,在目前的重點旅游城市中,有選擇地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化標準和功能的旅游城市,形成旅游經濟“增長點”。然後,依托這些“增長點”的輻射擴散作用,不斷向周圍地區擴散,並形成旅游網路,帶動相關地區旅游經濟跨越式地發展,從而促進全國旅游經濟網路的形成和旅游業的大發展。

  (四)積極發展內外區域的合作

  旅游業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產業,封閉是不能發展的,因而必須對外開放,積極發展國際合作。一是要按照旅游經濟的內在聯繫,以區劃理論為指導,加強各地區之間的聯合和協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水平和各具特色的區域旅游網,提高區域旅游網的整體競爭能力。二是要積極發展國際區域合作,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特別是要順應目前國際經濟區域一體化的趨勢,打破國界約束,尋求更大範圍內的區域合作,增強我國旅游業在國際旅游市場上的聯合競爭能力,為我國進一步開拓國際旅游市場尋求新的途徑。

  (五)改善我國旅游經濟地區結構

  我國旅游地區結構同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樣,客觀上存在著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梯級,每個梯級之間,級差較大。雖然旅游資源從總體上說,中、西部並不亞於東部,甚至更富有特色,然而,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因素,中、西部經濟技術基礎比較薄弱,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地理位置離口岸城市遠,交通又不太暢通,限制了其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改變這種不平衡狀態,雖然難度較大,但從戰略上說,旅游業的佈局應在以東部為主體的同時,逐步向西推進。西部地區屬於旅游冷點地區,旅游業處於起步階段,而該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民族文化特色濃,對外國旅游者很有吸引力。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與勞動力素質比東部差,遠離口岸城市,發展國際旅游成本高,經濟效益較低。因此,應在適當增加投入的基礎上,將重心首先放在國內旅游業上,藉助國內旅游的發展積累資金培訓人才,逐步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條件,為發展國際旅游創造條件。與此同時,還可藉助外資逐步擴大邊境旅游,吸引鄰近旅游者,使旅游業逐步走上國內、國際旅游同時發展的軌道。

  中部地區屬於旅游溫點地區,該地區旅游業已經形成一定的基礎,旅游資源潛力大,旅游吸引力在不斷增強,經濟技術條件雖比不上東部,但比西部強,交通條件也比西部好,因而,旅游業已呈現出不斷增長勢頭,個別地區的增長速度已超過了東部一些地區。因此,中部地區的旅游業應奉行國內和國際旅游業同時發展的方針。

  東部地區是旅游熱點地區,經濟技術發達,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條件好,接近客源市場。因此,應該繼續把旅游業發展的重心放在國際旅游上,不斷開發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使產品結構標準化。同時,加大促銷力度,積极參与國際旅游市場競爭,進一步提高旅游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賢松,王書寬,常永翔.旅游經濟學.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2. 2.0 2.1 2.2 2.3 高元衡,李肇榮.旅游經濟基礎.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3. 馮麗萍.旅游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Yixi,方小莉,Gaoshan2013,林巧玲,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區域結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