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空間經濟(space economy)
目錄 |
空間經濟指經濟的空間結構。在經濟地理學中,這一概念有時用於經濟景觀的研究。早期的古典經濟學中,用它來描述產業區位的形成和發展,認為空間經濟是經濟活動複雜的空間型式,有時對應於特殊的資源和人口結構以及特殊的生產和運輸技術。對它的研究著重於投入-產出的地理分佈和價格-費用的地理變化,以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對這一定義進行了改革,認為空間經濟是構成社會結構的社會經濟關係存在的物質形式。另一種觀點進一步把空間經濟當作占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的空間表述,它的空間結構決定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即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生產佈局。
空間經濟是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生產力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地理學分析空間經濟所包含的各種物質要素有規律的分佈,以及表現在各個部門與地區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
空間經濟分佈的形式一般有3種:
①經濟密度,即生產力要素在空間範圍內表現出來的數量關係;
②空間佈局,指一定地域範圍內經濟部門的集聚和分佈;
③佈局形式,指空間經濟的地區表現形式,是經濟密度和空間佈局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地域佈局類型。一般說來,空間經濟主要表現在區域經濟的集聚區,即工業化集中的城市區域。空間經濟主要內容是研究空間經濟結構、佈局因素、形成條件及這些因素間的相互聯繫,尋求合理的、佈局協調的經濟建設模式。空間經濟組合的效果,表現在生產力佈局最合理的區域,數量和質量處於最佳狀態時產生的效應,即經濟效益。
空間經濟的特點[1]
第一,從向度來說,空間經濟是特指在地球平面空間之上的立體空間直至太空所進行的生產活動,它超出甚至脫離了地球錶面的平面空間,是人類的經濟活動從地球錶面的橫向上的平面空間向垂直方向的立體空間的延伸和在太空的繼續。
第二,從效益來說,空間經濟是一種高效益經濟。立體工業和立體農業是高效益的;未來將繁榮起來的太空工業和太空其他產業的高效益也已得到初步證明。因此,空間經濟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第三,從前景來說,空間經濟是一種最有前途的經濟。這是因為,空間物質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獨特的太空環境又是地球錶面的環境所不能比擬的,對於太空生產至關重要,對於滿足人類的需要來說,具有特殊意義。
(一)立體經濟
1.立體農業。立體農業的主要特點是:第一,能比較好地利用自然源。拿光能的利用來說,“目前,全球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為吞.1腸,我國農作物的年平均光能利用率也只有0.3一。.4腸”。在單,’一作物種植田裡,大量的光能被浪費掉了。而立體農業則恰恰相反,它的植物種類多,層次不一,光合面積大,光合時間長,因此對光能利用率高。據測定,“單一種植的玉米,光能利用率為。.8%;玉米套種大豆的光能利用率為1.34一1.59%”。再以土地資源的利用為例,由於立體農業是在同一面積的土地上實行多層次的種植或養殖,這就大大節省了土地資源。據測定,“在幼齡椰園間種咖啡、胡椒等經濟作物或花生、,豆類等農作物,土地利用率可提高50腸;在成齡椰園間種南椰藥材等耐陰作物,土地利用率可提高4。%;短期農作物的間套多熟制可提高60腸”。第二,立體農業是一種高效益農業。立體農業有利於建立一種穩定、協調的生態系統和生物鏈,有利於資源的保護和充分利用。由於在同一面積的土地上和同一立體空間里實行多層次種植或養殖,所以立體農業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產量和產值,從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同時,立體農業還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由於立體農業集種、養和深加工為一體,其多樣化產品豐富了國內市場,也有利於增加出口,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和勞動的機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安置拓寬了門路。
2.立體工業。所謂立體工業就是在立體空間從事的生產資料加工生產和生活資料加工生產。立體工業的主要特點是:第一,立體工業的生產活動是在立體空間進行的,因而大大節省了平面空間和土地資源。第二,立體工業的再生立體工業的形成(或若幹工業生產單位在立體產的各個環節高度集中。立體工業的形成又或若十工業生廣早1立仕二體空間的佈局)往往是指與某一生產單位最終產品的生產有關的若幹分散在平面空間的廠家經過在平面空間的移動,最終在立體空間與其構成最緊密、最合理的分佈(或初建時便按統一規劃在同一立體空伺沛局).這樣一來,產、供、銷各環節就銜接得十分緊密了。第三,立體工業是一種高效益工業。同某一最終產品的生產有關的廠家在平面空間分佈,不僅占用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而且由於產品的包裝、保管、一運輸等環節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必然加大產品的成本,延長產品的流轉,如果把這些分散在很大範圍的平面空間時間。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如果把這些分散獲很大範圍四個回至里的廠家進行集中,在立體空間里形成一種新的、大大縮妊了的產、供銷運行鏈,必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整體經濟效益。立體工業和立體農業外,發展立體交通、立體商業、立體服務業和立體教育,也是大勢所趨。
(二)太空經濟
太空經濟是指利用太空環境資源和太空物質資源(星球上的資源)從事的生產活動。太空是處於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距地球十分遙遠。
太空的物質資源、淤游資源和環境資源極為豐富,彌足珍貴,為發展太空經濟存儲著充分的條件,使人類移居太空,在那裡獲得新的生存空間成為可能。
發展太空經濟的關鍵是解決能源問題。太陽能的利用是太空生產活動的基本能源。從正在進行的研究和可能開發的項目看,如下兒種利用太陽能的形式極有前途:(l)太陽能發電。將貼滿太陽能電池的巨大人造衛星發射到一定的軌道,再由微波將衛星發電的電力傳向從事太空生產的空間站或各星體。(2)建造人造太陽。人造太陽是藉助許多小型衛星把一塊塊反光鏡像傘一樣收攏後送到同步衛星軌道上,然後通過遙控指揮把傘一一打開,組成一百幾十公頃大的反光鏡,把太陽光輻射到空間站或各星球。(3)建造月球發電站。建月球發電站比衛星太陽能電站優越,既可不建大型衛星,又可加大激光器的尺度,提高發射功率。它建在月球南(北)極,陽光時刻會照射到發電站的建築物上,驅動渦機發出電力,並具備終年晝夜不停地發電的條件。地球上的接收站、月球上的接收站以及空間站上的接收站,把激光束轉變為電能,輸入電網便可供用戶使用。此外,利用月球等星球上的礦石生產電能也很有前途。日本核科學研究所教授百田廣宣佈,月球上蘊藏的礦石足以滿足地球上兒個世紀的能源需要。百田廣說,幾十年後,人們將能從月球礦石中提取的“氦一3”和從海水中提取的氫作原料產生電能。這種方式具有高效、經濟和沒有放射性危險等特點。月球上的“氦一3”足以滿足地球上40年的能源需要。40年後,火星上有更多的“氦一3”可供開發利用。木星上的“氦一3”幾乎是取之不盡的。雖然“氦一3”的聚變需要更高的溫度,但它不含放射性物質,能產生更多的能量。如用月球上的“氦一3”為原料,核反應堆的成本將減半。這種反應堆在2011年前建成。
- ↑ 盧嘉瑞.論空間經濟(J).經濟研究參考.1993.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