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旅游区域结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旅游区域结构

  旅游区域结构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旅游业各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即从地域角度所反映的旅游市场旅游区的形成、数量、规模及相互联系与比例关系,也称为旅游业的生产力布局。旅游区域结构一般包括旅游要素区域结构和旅游经济区域结构两方面。[1]

旅游区域结构的内容[2]

  旅游区域结构一般包括各旅游要素的地区结构和综合旅游经济地区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总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上实现的,因此,旅游区域结构的状况及变化,是进一步分析和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从旅游经济危度看,旅游地区结构应着重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要研究旅游地区的市场结构,即对国际和国内不同地区的旅游市场需求供给进行研究,研究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特点、需求规模及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二是要研究旅游区特点与构成,通过运用区域区划理论分析旅游区的特色与发展方向,明确各旅游区开发重点与旅游形象塑造,探讨旅游区的总体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互补关系,形成既有层次又浑然一体的旅游总体形象;三是要研究旅游产业布局,通过对旅游区的研究,掌握旅游产业布局的原则,分析旅游区域布局的影响因素,探寻旅游业合理布局的内容和方法,促使旅游产业布局合理化。

旅游区域结构的类型[3]

  旅游区域结构一般包括各旅游要素的区域结构和旅游经济区域结构。旅游要素区域结构包括旅行社区域结构、旅游饭店区域结构、旅游交通区域结构、旅游商品区域结构、旅游资源区域结构、旅游市场区域结构、旅游流区域结构、旅游投资区域结构等。它反映的是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与布局、功能分区以及要素与地区间的空间联系状态等。

  (1)旅行社区域结构是指旅行社在不同地区的配置情况,包括不同数量、规模、性质的旅行社在不同地区的布局特点以及区域内各旅行社的协作发展关系。

  (2)旅游饭店区域结构是指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及旅游市场需求特点而形成的地区分布格局,其中旅游资源聚集地的分布接待点对旅游饭店区域结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为大多数旅游者总是投宿到距旅游景区、景观较近的旅游饭店

  (3)旅游交通的地区差异同时受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分布的影响。一般在旅游景观附近的分布密度较大,从而决定了旅游交通的运力、规模及水平。

  (4)旅游商品的地区分布不仅和旅游资源的分布相关联,而且同各地区其他产品生产,特别是名特土产品相关,从而形成不同地区旅游商品的分布特色;

  (5)旅游市场和旅游流的区域结构反映了旅游者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它对旅游供给因素特别是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合理布局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6)旅游投资区域结构是指资金在各旅游区域的流动及分布关系,它取决于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资源特征、经济政策等区域特点。旅游投资必须以有限的资金取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因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旅游投资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7)旅游资源区域结构是以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为主得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及特色,它是以自然资源本身的性质、特点、数量、质量为依据划分的,是综合旅游经济区域结构的基础。

  把上述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旅游经济区域结构。它是建立在以特定区域的范围的旅游区、旅游圈、旅游带结构,是构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内容。根据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程度,即可将整个地区分成若干个旅游经济区,每个经济区以下可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旅游经济区。

  研究区域旅游结构,合理布局旅游生产力,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调动各地区、各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有利于以有限的资金投入,促进旅游经济的最佳地域组合,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空间经济均衡发展和平等化;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保证旅游经济与环境有机协调起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影响旅游区域结构的因素[2]

  (一)资源因素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品位高低决定着旅游的发展和布局,从而决定着旅游投资的比重和开发的先后。一般说来,各国政府在进行旅游业布局时,首先考虑的是各地区旅游资源状况,从中选择重点地区,优先进行投资开发。但是,在进行旅游业地区布局中,旅游资源虽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条件。例如,我国一些内陆和边远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在确定开发顺序和投资分配上,并未一开始便处于优先位置上。

  (二)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对旅游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地理位置往往对发展旅游业是有利的,在旅游布局中常常起着主要作用。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虽然旅游资源并不很丰富,然而,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尤其是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阶段,其客源市场要比其他内陆地区广阔得多。

  (三)交通因素

  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发达而又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旅游业布局中常常具有关键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是在交通枢纽地区,尤其是拥有国际口岸城市的地区。它们是旅游者的聚散地,因而也是旅游者集中的地区。随着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其他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些地区才逐渐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四)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旅游业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发达的经济条件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交通运力和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从而加速了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旅游业的布局中,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旅游地区布局的影响和作用是相互关联的,必须综合考虑。每一种因素虽对旅游业布局都会产生影响j但各因素的复合作用更为重要。并且,这些因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它们对旅游地区布局的影响也在变化。

我国旅游经济地区结构[2]

  自1978年以来,我国各地区旅游业虽有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差异较大,到目前为止,大体上表现为如下三种格局:

  (一)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体的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是由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南岛组成的弧形地带。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又是对外开放的窗El,占据了经济优势、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因而,自1978年来,就成为我国旅游业地区布局的重点地区,其旅游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接待的人数也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较显著。该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占全国的80%左右,其旅游外汇收入约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支的88%。近年来,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厦门、泉州、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都在此地区。由此可见,该地区已成为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已颇具规模,是我国旅游业的支柱地区。

  (二)七个旅游重点地区的确立

  根据我国旅游业总体发展战略,“七五”期间,我国确立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和陕西七个重点旅游地区。它们虽然同前面我国旅游业布局的主体地区有交错,但它包括了内陆两个地区;表明我国旅游业地区布局在以东南沿海为主体的同时,逐步向西部内陆推进。选择广西、陕西这两个内陆地区固然是因为这两个地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同时也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可以起到向两北和西南的辐射作用。2003年,七个旅游重点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约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总额的73.5%,见表。

  表 我国部分地区(前13位)国标旅游外汇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1广东4266.93
2上海2052.66
3北京1903.54
4江苏1131.87
5福建914.87
6浙江872.5
7辽宁454.1
8山东370.13
9云南340.14
10天津329.47
11黑龙江243.64
12陕西198.43
13广西164.34

  (三)新的旅游重点地区的兴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一些薪兴的旅游地区正在异军突起。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随着台湾市场的扩大,该省的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旅游外汇收入已跻身于我国各省市的前列。1992年以来,福建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在全国排名居于广东、北京、上海之后列第四位。位于我国东部的辽宁省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很快,接待海外旅游者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旅游外汇收入在1.992年已突破l亿美元大关,超过七个重点地区中的广西、陕西和浙江,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第5位,成为新的旅游重点地区,见上表。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基本形成了以东南部沿海地区为主体、中部地区相对薄弱、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较慢、起点低的总体结构。这种结构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不会有大的变化。

旅游区域结构的合理化[2]

  从我国旅游经济地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实现我国旅游区域布局合理化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发展的原则

  我国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部分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因此,旅游区域布局应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理论,遵循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重点旅游区、旅游城市及旅游路线的建设和发展。应重点对目前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区的配套建设及旅游度假区进行开发,通过重点建设一批融观光、度假及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区,尽快形成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综合接待能力,尽量增强对国外、国内旅游者的吸引力。应加快对重点旅游城市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深度开发,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作用,增强对邻近地区和全国的辐射功能,成为全国旅游创汇的基地。要重点扶持和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的旅游路线,开展多种专项旅游,丰富旅游的内容,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后劲。

  (二)强调合理分工、互相补充

  从地域间旅游经济的发展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在区域间有差别,而且各区域之间在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及水平上也存在着差距。因此,旅游区域布局必须遵循合理分工、突出特色、互相补充的原则,根据各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区位状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布局。一方面,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开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并和相关地区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布局。另一方面,在注意突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时,要强调互补互济,形成各地区之间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发展互补,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

  (三)遵循点——轴发展的规律

  所谓点—轴发展,就是以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为依托,形成“增长点”,再以“点”到“线”,由“线”到“面”,经过辐射扩散作用,发展旅游区,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遵循点——轴发展的原则,首先要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在目前的重点旅游城市中,有选择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标准和功能的旅游城市,形成旅游经济“增长点”。然后,依托这些“增长点”的辐射扩散作用,不断向周围地区扩散,并形成旅游网络,带动相关地区旅游经济跨越式地发展,从而促进全国旅游经济网络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大发展。

  (四)积极发展内外区域的合作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产业,封闭是不能发展的,因而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国际合作。一是要按照旅游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区划理论为指导,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合和协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水平和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网,提高区域旅游网的整体竞争能力。二是要积极发展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要顺应目前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打破国界约束,寻求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增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联合竞争能力,为我国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寻求新的途径。

  (五)改善我国旅游经济地区结构

  我国旅游地区结构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样,客观上存在着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梯级,每个梯级之间,级差较大。虽然旅游资源从总体上说,中、西部并不亚于东部,甚至更富有特色,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中、西部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地理位置离口岸城市远,交通又不太畅通,限制了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虽然难度较大,但从战略上说,旅游业的布局应在以东部为主体的同时,逐步向西推进。西部地区属于旅游冷点地区,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而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浓,对外国旅游者很有吸引力。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与劳动力素质比东部差,远离口岸城市,发展国际旅游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应在适当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将重心首先放在国内旅游业上,借助国内旅游的发展积累资金培训人才,逐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为发展国际旅游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可借助外资逐步扩大边境旅游,吸引邻近旅游者,使旅游业逐步走上国内、国际旅游同时发展的轨道。

  中部地区属于旅游温点地区,该地区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旅游资源潜力大,旅游吸引力在不断增强,经济技术条件虽比不上东部,但比西部强,交通条件也比西部好,因而,旅游业已呈现出不断增长势头,个别地区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东部一些地区。因此,中部地区的旅游业应奉行国内和国际旅游业同时发展的方针。

  东部地区是旅游热点地区,经济技术发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条件好,接近客源市场。因此,应该继续把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国际旅游上,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使产品结构标准化。同时,加大促销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贤松,王书宽,常永翔.旅游经济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2. 2.0 2.1 2.2 2.3 高元衡,李肇荣.旅游经济基础.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3. 冯丽萍.旅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Yixi,方小莉,Gaoshan2013,林巧玲,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旅游区域结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