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教育經濟收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教育經濟效益[1]

  教育經濟效益亦稱為教育投資經濟效益,或教育投資的外部經濟效益,是指通過教育投資培養和提高了勞動者知識技能以及生產能力,從而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經濟收益,也即教育投資對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或個人收入的貢獻。這種收益按照享有主體的不同,可分為教育社會收益和教育的個人收益。或者說教育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教育的個人經濟效益。教育的社會收益是指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增長中可以歸因於國家(或社會)教育投資的部分;教育的個人收益是指個人收入增長中可以歸因於個人教育投資的部分。

  教育經濟效益與教育效率有所不同,前者反映的是教育的間接產出與教育投入的比較關係,後者反映的是教育的直接產出與教育投入的比較關係,這是由於教育活動不同於經濟活動,它的產出有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之分。教育活動的直接產出是指受教育者勞動能力的提高,通常以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的各種熟練程度不同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來表示。教育的間接產出則指這些勞動者和專門人才進入社會經濟領域後,所帶來的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或個人收入的增長。

  在中國的教育和學校管理工作中,常常將教育效率與教育經濟效益混為一談,把教育經濟效益當作教育效率。例如說,要“提高教育經濟效益”,“要提高辦學效益”,它指的是要提高教育或學校的資源利用效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要以較少的教育投入,培養較好、較多的學生。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教育不僅有經濟收益,也有巨大的非經濟收益,其中包括社會的和受教育者個人及家庭的。在教育經濟學中只探討教育的經濟收益,教育的非經濟收益則由其他學科如教育社會學等來研究。

教育經濟效益的特點[1]

  由於教育是一個特殊的生產部門,因此相對於物質生產領域的經濟效益而言,教育經濟效益有其自身獨特地性質。

  1.間接性

  在物質生產領域中,投入生產資料,經過生產過程,產出物質產品,其直接的成果形式是物質產品的增多和質量的提高;產品銷售後就可以直接取得經濟效益。也就是說,生產投資在經濟上的補償和收益具有直接性。

  而在教育領域中,投入教育資源,經過教育過程,產出的是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即教育投資的直接成果不是物質產品,而是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和質量的提高,是現有勞動者智力素質的提高。只有當受教育者進入到物質生產部門,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物質產品後,才能取得經濟效益,投資的補償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實現的,投資的收益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增加表現出來的。這表明,教育投資的補償和收益不是發生在在教育過程中,不是發生在教育領域內部,而是發生在教育過程結束後,在直接的生產過程和分配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因此,教育經濟效益是通過對教育過程的直接投入,再經過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而間接實現的。所以,就教育過程來說,教育投資的補償和收益,只是潛在的、間接的。

  2.遲效性

  在物質生產領域中,如果把投資——收益的周期理解為從資金投入開始,到建成投產,回收全部投資開始獲得的收益的話,不同的物質生產部門,不同的投資項目,經濟收益周期的長短各不相同。從物質資料投入生產到開始獲得經濟效益的周期長短,取決於勞動時間建設周期的長短。一般來講,物質生產領域中,諸如能源鋼鐵、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建設,建設周期、經濟效益周期都比較長,紡織食品等部門的建設周期、經濟效益周期則比較短。

  而在教育領域中,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周期更長。首先,教育過程的時間長。由於培養一個合格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要花費將進二十年的時間,而教育經濟效益是要在結束教育過程之後才能獲得的,在培養周期內,只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而沒有任何經濟產出。因此,教育過程的時間非常長,就決定了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周期更長。其次,由於受教育者就業後,存在著一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適應時期,即畢業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還需要有知識轉化的“滯後期”,即使學校教育貫徹了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但學校學習的主要還是理論,把所學理論用於實際工作,在生產中發揮作用也還需要或長或短的時間,從而滯後了教育經濟效益的獲得。所以,教育經濟效益是遲效的。

  3.長效性

  而在教育領域中,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則具有長效性。這是因為教育投資的成果是勞動者的知識技能,而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尤其是智力是能夠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發揮效用的,起作用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勞動者的壽命、健康狀況和受教育年限長短。只要勞動者身體健康,並從事勞動,教育成果就能夠發揮效用,產生經濟效益。如果人的平均的勞動年齡為16歲到60歲,則勞動時間可達40多年,初中畢業的勞動者可以勞動45年,高中畢業的勞動者可以勞動42年,大學畢業的勞動者也可以勞動近40年。在整個勞動期間,因受教育而提高了勞動能力都將發揮作用,帶來經濟效益。

  就一個受過教育的勞動者個體來說,其體力將隨時間的推移,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這是生命發展的結果。而智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發展趨勢。這一方面是生命發展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科技發展使知識老化和陳舊所造成的。但是,智力作用的趨勢並非是直線式下降,這是因為:第一,知識的陳舊和更新的過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不是原有知識的全部報廢,而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過程。經過實踐的檢驗,一部分只是證明不符合客觀實際被否定,而更多的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大量新的知識,而為實踐所證明是科學的知識和理論,將繼續發揮作用。第二,知識的陳舊和老化,通過再學習、再教育而使之更新。第三,勞動者的智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長期起作用,它隨實踐經驗的豐富而不斷提高,它又是獲取新知識的基礎。所以說,教育經濟效益是長效的。

  4.多效性

  教育投資經濟效益的多效性是指教育投資除了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直接生產能力外,還具有很多其他的功能,這些功能都可以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一國經濟的增長。

  一方面,教育不僅能提高勞動者的知識技能,而且還會培養勞動者的責任感、職業道德等等,這些品質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會起著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一般而言,一個人受了一定的教育後,往往具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具有更大的勞動熱情和事業心,具有更好的職業道德和合作精神等等,這些品質都有可能對一國經濟的增長髮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另一方面,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又具有擴展性,教育不僅能使受教育者本人獲益,增加個人的生產能力和其他優良品質,而且還會影響著他周圍的人,包括他的家庭和子女,使他們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影響,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增加其自身的生產能力和其他品質。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受較高教育的勞動者越多,教育的這種擴展性就越大,也就越有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和收益的增加。因此,教育經濟效益是多效的。

  總之,對教育經濟效益特點的正確認識,不僅有助於瞭解教育投資的經濟意義,而且有助於分析教育收益率和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

教育經濟效益分析法[2]

  概括起來,教育經濟效益分析方法不外乎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

  (1)定性分析法

  教育經濟效益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憑藉歷史經驗,高度概括和抽象地論述教育能客觀地產生經濟效益。顯然,通過教育手段特別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培養的人力資源能創造出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日本經濟學家速水和拉坦也認為,文化稟賦既制約著一個國家進行制度和技術變革,又引導著這種變革。並且, “文化演變超出了制度系統演化的範圍,文化的內容服從由創新、仿效、選擇和拒絕構成的持續不斷的演化過程。”舒爾茨也認為,教育遠不是一種消費活動,相反,政府和個人有意識地進行投資,為的是獲得一種具有生產能力的潛力。而且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影響著受教育者個體的既得利益,比如, “與白領和專業人員集團相比,藍領和非熟練工人更有可能失業並呆在失業行列里。由此看來,教育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僅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效益,而且還影響著受教育者個體自身的經濟利益

  (2)定量分析法

  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經濟效益度量方法有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的“投資增量收益計演算法”、丹尼森的“經濟增長因素分析法”、美國經濟數學專家柯布·道格拉斯的“生產函數因素分離法”和前蘇聯經濟學家的“複雜勞動簡化法”。但是,這些度量分析法是否適合中國國情,是否具有可行性,引起了國內專家學者的質疑。因為國外學者的度量方法多半是建立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基礎之上,他們把勞動者的工資和勞動者創造的價值等同起來,而不考慮剩餘價值。當然,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教育給無論是巨集觀、還是中觀和微觀經濟個體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增加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教育對巨集觀國民經濟、中觀教育事業單位和微觀受教育者個體究竟能帶來多大增長了的經濟利益或經濟效益,或者說對教育引致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進行定量統計,卻是一個難題。教育經濟效益從錶面上來看是教育產業部門進行人力、物力和財力總投入,通過教育生產活動,培育出教育產品,即通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識與技能,更進一步地提升受教育者的使用價值,提高其勞動生產效率,最終為國民經濟總量增加做出相應的貢獻。但到目前為止,誰也沒有而且也很難驗證清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活動為其經濟增長量的貢獻是多少。其主要原因在於:

  ①教育的經濟效益具有間接、遲效、高效和多效性;

  ②影響教育經濟效益的因素十分廣泛,不僅包括教育投入因素、教育制度因素、受教育者個體因素以及國民經濟與社會因素,而且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影響著教育經濟效益的發揮;

  ③教育經濟效益一方面通過增加受教育者個體的教育成本,加大了受教育者工資成本中為補償其受教育培訓的費用:另一方面通過延長教育年限又提升了受教育者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人力資本的使用價值功能,從而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物質、精神財富;

  ④儘管有許多實證研究者企圖通過一系列指標來界定教育經濟效益,但是任何指標本身只能是為了特定目標而在一定時間、空間和條件下對被觀察現象整體的數量方面的具體反映。而在教育經濟效益本身具有間效性的情況下,任何指標的設定都不能完全精確地反映出教育與經濟效益之間的本質的、內在的、必然的數量關係。由此筆者認為,對教育經濟效益的研究不能單向地對從教育投資到教育產品轉化為教育生產力的產出進行定量研究,而應側重從定性與定薰的有機結合來分析這一經濟現象。

參考文獻

  1. 1.0 1.1 第七章 教育經濟效益.教育經濟學.東北師範大學精品課程
  2. 夏麗萍.教育經濟效益論的理性思考[J].雲南社會科學,2004(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林巧玲,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教育經濟收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