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稟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文化稟賦是指一國經濟賴以運行、發展的人文要素的構成和豐裕度,如觀念稟賦、制度稟賦、科技稟賦等。這裡,“構成”是稟賦的質的問題;“豐裕度”是稟賦的量的問題。
文化稟賦的基本構成[1]
作為生產要素的文化稟賦的構成,包括兩個基本層面:價值觀念;科學技術。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它是一個民族人文歷史進程的積澱,雖然不是最直接的生產要素,但它能夠深深影響人類的經濟活動,如影響商品的生產過程。價值觀念對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會通過商品表現出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商品的價值,決定商品國際貿易比較優勢。作為科學技術,文化稟賦是最直接的生產要素,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商品的使用價值。對文化稟賦基本構成的二分法的合理性,可以從制度經濟學家艾爾斯(Ayres)的觀點里尋找根據。艾爾斯從杜威的工具主義二分法出發,認為任何經濟系統或經濟秩序都是由兩類行為構成, 一類是技術特征的行為,另一類是儀式特征的行為,“經濟分析的問題就是去區分和理解這兩類因素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所反映的經濟行為的結構。
1、價值觀念,是一個複雜的體系。
撇開具體類型從整體結構來看,價值觀念的構成除了內在的價值觀念本身,還應該延伸到個體行為和社會體制制度。個體行為和社會體制制度是價值觀念的具體表現,或者說是價值觀念的外在形式。這正是A•克羅伯所概括的:文化是一種架構,包括各種內隱或外顯的行為模式“⋯。在這個意義:,有學者關於“體制競爭力“⋯的觀點,或許可以理解為“觀念競爭力”,或者“文化競爭力”呢!這似乎可以驗證人們關於“強勢文化”、“弱勢文化”的說法,“強”就是觀念的“強”、體制的“強”;“弱”貝q相反。自然而然,也可以驗證鄧小平關於“解放思想”與“解放生產力”之間的有機聯繫,即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能夠帶來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進步。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化稟賦構成的兩個層面——價值觀念和科學技術之問並不是併列的關係,而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即價值觀念決定科學技術。有學者指出,現代西方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就得益於西方文化關於“人可以主宰自然”的價值觀念。
科學技術的具體構成要素、結構演變與社會分工的發展、演變是一致的,並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科學技術也不斷細化:某種具體的社會分工的淘汰,與之相關的科學、技術也就被淘汰或者被新的科學、技術所替代;同時,科學技術的新突破,可能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因此,分析作為生產要素的文化稟賦的科學技術構成,可以以社會分工的發展、演變為參照系。
順便指出,廣義地分析文化稟賦的構成,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文化作為歷史資訊的內容;文化作為國際交流載體的內容;文化作為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文化作為藝術方面的內容;文化作為經濟與管理方面的內容;文化作為科學技術的內容;等等。例如,作為中國國際貿易經典商品的玉器從文化稟賦構成看,就是這樣一番景象:玉器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數千年曆程,在如此悠久歲月中,玉器被賦予旺盛的生命力;中國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譽,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可能想到中困;玉器很早就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潛意識或內在性格的一個組成部分,至今人們對玉的崇敬和熱愛依然末變;玉器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它能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所接受:統治者的玉佩常常具有一種行政管理的職能或政治效應,這種職能或效應可以延伸到經濟管理領域: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玉器製作技術、工藝,從玉器製成品可以瞭解相應時代的科技背景;如此等等。可以看出,作為生產要素的文化稟賦的構成,與廣義的文化稟賦構成是一致的,或者說具有本質的一致性。
- ↑ 胡驕平.文化稟賦的國際貿易效應分析[J]湖南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