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羅拉爾·德布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德布鲁)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
放大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1927年7月4日-2004年12月31日)

  德布魯生前執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曾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其所創立的經濟社會均衡存在定理,是當代經濟學界的重要理論之一,198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目錄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的生平

  羅拉爾·德布魯1921年7月4日生於法國的加萊。1941年夏,德布魯進入有聲望的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在那裡學習和生活直至1944年春季。1945年底1946年初,德布魯在巴黎取得了數學助教的資格,並開始學習研究生課程。當他在1943年讀了莫裡斯·阿萊的《個體經濟學說研究》中陳述的里昂·瓦爾拉斯在1874—1877始創的一般經濟均衡的數學理論時,他對一般均衡理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面臨重建的繁重任務,德布魯認識到,經濟學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進一步激發了他對經濟學的熱情。結果興趣變成了終生事業。得到數學助教資格後的兩年半,德布魯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作研究助理。這一時期,他完成了從數學領域向經濟領域的過渡。

  1948年夏,德布魯參加了在薩爾茨堡舉行的為時幾個星期的研討班。這個研討班由像瓦西里·列昂惕夫這樣的人物講授經濟學。年底,他由阿萊提名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獎學金。洛克菲勒基金會給予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使他在美國、挪威和瑞典度過了1948——1950年這段時期。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1949年,在德布魯訪問芝加哥大學期間,考爾斯委員會向他提供了一個經濟學副研究員的位置。那時他開始同肯尼思·阿羅合作,聯名發表了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章《競爭性經濟中均衡的存在》(1954年)。在這篇文章中,他們運用迄今在經濟學中尚鮮為人知的拓撲學方法,對一般均衡的存在提供了權威性的數學證明。

  1955年,德布魯與考爾斯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去耶魯大學,直到1960年為止,他一直在那裡任副教授。

  1956年,德布魯獲得巴黎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德布魯從1962年1月初開始作伯克利大學的經濟教授,並於1975年7月獲得數學教授職務,至今沒有離開過伯克利。但他也是許多國外的著名大學與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研究員和顧問。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作為古根海姆的研究員和客座教授訪問了盧萬大學的運籌及經濟計量學中心;1972年,他是丘吉爾學院、劍橋大學的海外研究員;1973年和1987年,他作為客座教授訪問紐西蘭的坎特伯雷大學

  他從許多大學獲得榮譽科學學位,如1977年在波恩大學、1980年在洛桑大學、1981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和1983年在圖盧茲社會科學大學。

  他還是幾個著名雜誌的主編或顧問。他從1972年開始作《經濟理論雜誌》的主編。他還一度做過工業應用數學學會的《應用數學雜誌》(1976——1979年)的主編。1974年以後,他是數理經濟學雜誌編委會的成員。

  他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成員(1964——1972年),稍後,他成為執行委員會的成員(1969——1971年);他於1977年成為全國科學院成員;1982年到1985年期間,他是經濟科學處的處長。從1982年起,他是美國經濟協會會員;從1984年起,他是美國尖端科學協會會員。除了1983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外,他於1977年獲得波恩大學亞歷山大·馮亨博爾特基金會美國高級科學家獎。1976年,獲得名譽勛級會騎士稱號。1984年,他成為法國科學院的外國非正式會員和全國榮譽團體的負責人,以表示法國對這位學者的高度尊敬。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的學術成就

  德布魯的主要學術成就是對一般經濟均衡理論所做的貢獻。這集中反映在他1959出版的僅102頁的代表作《價值理論:對經濟均衡的公理分析》一書中。就是這本篇幅極小的著作,幫助他摘取了諾貝爾經濟學的桂冠。他的學術貢獻不在於理論本身,而在於分析方法上的改進。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的主要理論貢獻

  德布魯的主要理論貢獻包括: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的度量、概括帕累托的最優理論福利經濟學)、具有相關商品的均衡存在性(一般競爭均衡理論)、用效用函數表示偏好次序關係、總量超額需求函數效用的需求理論)、經濟核算的收斂定理等。50年代初,他與合作者通過建立微觀經濟學基本概念的拓撲學集合論基礎,引起了西方經濟理論研究的一場革命。此外,德布魯首倡的一般均衡分析領域,已成為大部分西方微觀經濟理論的統一構架。他使用的公理化分析方法已成為西方經濟分析的標準形式。70年代以來的資本理論區位理論金融理論國際貿易巨集觀經濟理論等,均從他的一般均衡理論概念、思想和新加入的工具中獲益匪淺。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的主要著作

  上述這些理論思想反映在他的論文與著作中。主要的著作有:

《價值理論:對經濟均衡的公理分析》(1959年)

《競爭性經濟的均衡存在》(1954年)

《有限均衡的經濟》(1970年)

《德布魯教授的“市場均衡”定理》(1973年)

《總量需求函數》(1974年)

《數理經濟學——德布魯論文20篇》(1983年)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羅拉爾·德布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