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國際傳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傳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目錄

什麼是國際傳播[1]

  國際傳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國際傳播是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往來,包括首腦互訪、雙邊會談以及其他相關事務。這種傳播活動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古已有之。狹義的國際傳播是指“以大眾傳播為支柱的國與國之間的傳播”。它是隨著大眾傳媒的出現,隨著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開而興起的。

國際傳播的淵源[2]

  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傳播開始於20世紀初美國電影的輸出和隨後國際廣播的出現。1914年,全球85%的電影觀眾就開始觀看美國電影了。而國際間的廣播,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種族和信仰的歧視,特別是社會制度和新聞傳播體制與觀念的不同,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由於傳播技術先進程度不一,國際間的信息流動不可能是均衡的,各國政府出於維護國家利益的考慮,在這一領域都有許多限制。

  第一個向海外聽眾廣播的定期節目,於1927年在荷蘭開始,這個節目是為了讓在荷蘭殖民地生活的荷蘭公民瞭解母國的情況而開播的。於是,荷蘭成為了第一個建立國際廣播電臺的國家。其後,德國和英國都相繼效法了荷蘭的做法,到1939年的二戰時期,大約有25個國家都已經起用國際政治廣播。而另一類有商業支持、從事經營的短波電臺也在這個時期出現。早在1933年,盧森堡電臺便向歐洲國家播出音樂、新聞廣告,直到戰爭開始。

  世界性電視傳播環境的出現要比廣播晚得多。歐亞以及美洲的電視臺大多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另外從技術上說,電視傳播較國際廣播要複雜得多。國際傳播的短波廣播基本可以無遠弗屆,而普通電視傳播範圍十分的有限,電視國際傳播要通過國際通信衛星的傳遞才能得以實現。

  在這個國際傳播的新領域,美國和前蘇聯憑藉其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等原因捷足先登。1965年,前蘇聯就發射了多用途的“蒙尼亞一號”衛星,並於1967年建立了“軌道”衛星系統,用於國內和東歐地區的國際傳播。美國更是在70年代最早開辦了通過衛星傳送的有線電視付費收看頻道。1980年,特納公司開創了全新聞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一創舉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新聞傳播的格局。從此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依仗其雄厚的科技和經濟實力,開始了壟斷國際傳播主流渠道的歷史。

國際傳播的內容[1]

  國際傳播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外向內的傳播——將國際社會的重要事件和變化傳達給本國民眾:另一部分是由內向外的傳播——把有關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

國際傳播的特點[3]

國際傳播的一般特點

  與國內傳播相比,國際傳播具有以下八個基本的將點:

  1、國際傳播具有國際性;

  2、國際傳播的受眾具有複雜性;

  3、國際傳播對傳播技術的依賴性很高;

  4、國際傳播活動的發生可能是有意為之,也可能是出於無意;

  5、國際傳播是過濾式傳播;

  6、國際傳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7、國際傳播會給接收國帶來一定的文化影響;

  8、國際傳播活動缺乏立法、司法和執行機構的規範。

國際傳播的時代特點

  (一)國際傳播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1、國際傳播主體的多元化;

  2、國際傳播目的的擴大化;

  3、國際傳播方式的多樣化;

  4、國際傳播內容的多元化。

  (二)國際信息傳播呈現出複雜化

  1、國際信息傳播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在;

  2.國際信息傳播中多種抵抗模式的出現;

  3.主權國家對國際信息傳播的控制難度加大;

  4.商業利益對國際傳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國際傳播的功能[4]

  一、政治功能

  1、溝通政治信息,引導政治輿論。

  2、拓展外交渠道,增強外交力度。

  3、加快民主進程,加固政治基礎。

  4、塑造國家形象,提高國際聲望。

  二、經濟功能

  1、國際傳播有助於外貿經濟的發展。

  2、經濟實力是國際傳播、文化交流的基礎。

  三、軍事功能

  1、國際傳播具有符合戰爭需要的特點從未改變。

  首先,傳播媒介特別是電子傳媒具有強大的滲透力。

  其次,國際傳播具有卓越的攻擊力。

  最後,國際傳播具有良好的組織力。

  2、信息戰概念的出現。

  四、文化功能

  1、際傳播能夠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2、國際傳播可以推動國際文化的發展。

國際傳播的主體[4]

  國際傳播主體研究,包括控制研究和媒介研究。

  從控制研究的角度來看,國際傳播主體包括國際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由於傳播主體的性質不同,利用媒體的程度隨之發生差異,並且產生的影響也巨細殊異。

  從媒體研究的角度來看,當今時代,信息與傳播已經構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對社會和國影民族的發展亦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升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逐漸模糊,全媒體自媒體對社會生活的干預及影響日益凸顯。某種程度上,媒體不僅僅扮演著渠道的角色,也或多或少承載著傳播者的角色。

國際傳播的策略[3]

  一、積極有效地運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拓展傳播渠道。

  二、生產與國際接軌的多樣化信息產品,註重傳播技巧

  1、傳播者在信息內容的選擇與編排上要與國際接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生產出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產品

  2、國際傳播在傳播的方式上,不要把自己的愛憎強加於受眾,避免民族主義情緒的蔓延,政治傳播手段儘量隱形化。

  三、樹立以受眾為本位的服務意識,重視受眾接受凸理的調查研究。

  1、轉變傳播觀念,強化受眾服務意識

  2、研究受眾心理,形成傳受雙方的“共同經驗”;

  3、細分市場,實現傳播受眾分眾化、對象化;

  4、建立與受眾互動及反饋機制,重視受眾調查

國際傳播的作用

  1、為了交換各方所需要的情報,如科學技術的引進和輸出,學術觀點的交流和探討;

  2、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如發表聲明,遞交照會,製造國際輿論等等;

  3、為了建立和加強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如進行國事訪問,參加國際活動,開展文化和藝術交流等等。正因為國際傳播作用巨大,“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幾乎成為自古至今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所以即使在兵戎相見之時,國家與國家之間信息的交流也是必須保障的。在國際傳播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倫理觀念、宗法道德、政治經濟等跨文化因素的影響。搞好國際傳播對一個國家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建立良好的國際環境十分重要,是開展國際公共關係的重要手段。

國際傳播的現實狀況[5]

  1、國際傳播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2、國際傳播的新媒體環境。

  3、跨國傳媒集團的國際傳播功能突顯。

  4、國際傳播的不均衡格局。

國際傳播受眾的角色[4]

  1、作為宣傳對象的國際受眾。

  2、作為消費者的國際受眾。

  3、作為世界公民的受眾。

  4、作為“商品”的國際受眾。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高鋼,孫聚成主編.新聞發佈與新聞發言人實務.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版.
  2. 仲富蘭著.廣播電視新聞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0.
  3. 3.0 3.1 周鴻鐸主編.傳播學教程.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07.
  4. 4.0 4.1 4.2 劉利群,張毓強主編.國際傳播概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03.
  5. 臧具林,陳衛星主編.國家傳播戰略.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y桑,Mis铭,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傳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