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傳播技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信息傳播技術(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echnology)
目錄 |
什麼是信息傳播技術[1]
信息傳播技術是將信息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技術。人類一直在改進信息傳播的方式,從原始社會人們利用手勢、聲音、火光等方式傳播信息到語言的產生;從文字的出現到紙張、印刷術的發明;從電話、電報到電視的問世;從通信衛星上天到網際網路建成,使人類社會信息傳播發生深刻的變化,每次變化都是劃時代的革命。
信息傳播技術的特點[2]
- (1)互動性
傳播新媒介都帶有某種程度的相互作用的特征,即信息的接收者或使用者都有向信息的提供者直接提出要求、作出反應的能力,就像兩個人當面直接交流時一問一答那樣相互交換信息。
- (2)非同步性
信息傳播技術的非同步性是指新媒介能夠讓個人在較適宜的時間或打破正常順序接收有關信息。
- (3)微型化
信息傳播技術將日益微型化。1960年前後誕生的集成電路經過了10年的開發研究,可以在一個晶元上容納一千個以上的晶體管。這種大規模集成電路(簡稱LSI)現仍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提高,已能在大約一個手指尖大小的面積上容納一千萬個晶體管。目前的最新成果,能夠把原子像演雜技那樣一層一層地重疊起來。由於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LSI的高集成化,如今的收錄機只有孩子的巴掌大;有的收音機只有手錶那麼大;攝像機已經可以放進錢包內、裝在眼鏡上;日本埃普森公司已生產出對角線尺寸為13釐米、重400克的帶液晶屏幕的袖珍彩色電視機,不久的將,來電視機就可以像一幅掛歷那樣掛在牆上;只有巴掌大小的微型電腦已經問世,而原來同樣功能的電子管電腦卻要占據一間大房子。微型化一方面表現為多個不同功能的傳播媒介將不斷合理組合併變得日益精緻。
- (4)小眾化
小眾化也叫個人化,“指的是大眾傳播系統的控制權由訊息製造者移至訊息消費者。”
- (5)信息化
信息傳播技術是一種新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社會的巨大發展,形成了人類新的生存方式,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人類必須廣泛地利用信息傳播技術,才能適應新的生存方式。信息社會是建立在電腦技術、數字化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等等先進技術基礎上實現的。它使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費用降低,其結果是知識取代了勞動力、原材料和資本而變成最重要的生產因素。
信息傳播技術使人類可以更迅速更便捷地獲得信息成果,並通過不同的方式傳播人類的文明成果,在人人可以隨時隨地享用信息,利用信息的社會裡,信息的功效被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出人類更燦爛的文明世界,形成一個既有高度信息化的世界,又保留各民族自己特色文化的多彩世界。通過不同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同民族之間可以廣泛地進行交流和溝通,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促進人類的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