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飽和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商圈飽和度是判斷某個地區同類商業競爭激烈程度的一個指標,通過計算或測定某類商品銷售的飽和指標,可以瞭解某個地區同行業是過多還是不足,以決定是否選擇在此地開店。
商家決定是否進人某市場前,首先要測算該市場是否已經飽和,也就市場是否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當飽和度較高時,剩餘空間有限,不宜進人,但當飽和度較小時,說明市場空間很大,有很大的拓展機會。
飽和度計算必須基於同一個產品市場或者替代性很大的產品市場。不同產品的飽和度不具有可比性。商圈飽和度測算方法是:
IRS=(C)×(RE)/RF
其中,IRS是某地區某類商品商業圈飽和指數;C是某地區購買某類商品的潛在顧客人數;RE是某地區每一顧客平均購買額;RF是某地區經營同類商品商店營業總面積。
飽和度實際上是單位商業面積平均營業額。如果已知A區域飽和度為20000元/平方米,另一類似B區域飽和度為13000元/平方米,說明B區域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商家需要加大推廣力度。
案例一[1]
有三個地區,每個地區的顧客和商店情況都是已知的,具體資料如下表:
1區 | 2區 | 3區 | |
購買商品的顧客數(C) | 100000人 | 80000人 | 50000人 |
每個顧客平均購買額(RE) | 100元 | 120元 | 150元 |
經營同類商品的商店營業總面積(RF) | 40000m2 | 30000m2 | 20000m2 |
零售飽和繫數(IRS) | 250元 | 320元 | 375元 |
經營同類商品的商店營業總面積 (除去計劃籌建) | 16000m2 | 24000m2 | 15000m2 |
零售飽和繫數 | 625元 | 400元 | 500元 |
由上表計算可以看出,考慮計劃籌建商店這個因素,3區是選擇目標,因其飽和繫數最高,每平方米商店營業面積可實現375元銷售額,而1區、2區分別為250元、320元。如果拋開計劃籌建商店這個因素,1區應該是選擇目標,每平方米銷售額達到625元,而2區、3區僅為400元、500元。
商圈飽和度理論在社區商業網點發展規劃中至關重要,如需要在城市中選擇一社區新增某一零售商業設施,可以把該商業設施分別加入到現有各社區中,分別計算未來各社區的商圈飽和繫數併進行比較,其中指數最高的社區為理想選擇。當然,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進行修正。
案例二[2]
在競爭店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消費調查,預估商圈內顧客購買本店所經營商品類別的全部數額,並計算出商圈範圍內經營同類商品的營業總面積,從而得出每平方米營業額,即為飽和指數。
例如:某公司計劃在某一地區開辦一家服裝專業店,場地積金每日每平米10元,共200平方米。商圈範圍內居民每天用於服裝用品的支出額為10萬元,而各店經營服裝的總營業面積為2000平方米(包括待建的200平方米)。
飽和指數(服裝每天每平方米營業額)=(元)
假設服裝純利率為50%,那麼每日每平方米利潤額為25元,去除積金10元,凈賺15元,僅從飽和度方面看,有一定的建店可行性。
案例三[3]
假設某年某商圈的購物中心、商場、超市、百貨店等營業額的正常水平為每平方米2萬元,該區域的顧客數為200萬人,全年人均購買額為6000元,該區域現有商業營業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則根據上述飽和度指數測量公式可得該商圈的飽和度指數為:
(6000×200)÷100=12000(元/平方米)
可見,與正常水平相比,該商圈每平方米的營業額要少8000元,說明該商圈已呈過飽和狀態,不宜再安排新的商業設施進入。
上述測量商圈飽和度的方法,對於我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由於我國城市規劃和建設的理念、技術水平等還不夠先進,商業網點佈局不夠合理,一些大型購物中心、商場、超市、百貨店等的距離過近,導致商圈內部價格戰激化,一些商家僅僅關註如何降低成本,而忽略了商品、服務質量的保障和提高,甚至產生了種種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許多商圈內商位密度過大,缺乏顧客休息區、綠化區以及相應的美化設施;一些商業街過長,消費者在選購商品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勞累感。而通過對某一商圈的飽和度進行測度,就可以知曉其商業密度是否過高,從而為合理安排商業網點、提高單位面積商業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商貿網點佈局提供重要依據。
評論(共3條)
好象有點自相矛盾!既然是“當飽和度較高時,剩餘空間有限,不宜進人,但當飽和度較小時,說明市場空間很大,有很大的拓展機會。”那A區域飽和度為20000元/平方米,另一類似B區域飽和度為13000元/平方米,A區飽和度高,應是A區不宜進啊,怎麼又說A區宜進,B區不宜進呢???
沒有矛盾,人家說的是B區有拓展空間,並未說B區適合進駐。這是說的B區應該加大自身從各方麵條件的提升,硬體軟體都需要提升,那麼可以有空間追趕上其他商圈。如果B區的消費者水平或者消費人數提高,則這個區域的飽和度就可以提高了
案例還是不夠詳細,核算潛在顧客人數的方法有點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