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和諧消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和諧消費

  和諧消費就是指消費者貨幣能夠買到質價相符的商品,不受騙,不上當,並且消費者的消費以不侵害他人或國家、群體的利益為基礎,以不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為前提的可持續消費。這種消費有利於人類生存、健康的發展。[1]

和諧消費的科學內涵[2]

  和諧消費應是一個涵蓋多領域的、跨學科的新概念,要形成專門的理論框架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係。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而消費雖然是經濟學的概念,但是和諧消費應突顯以消費的經濟屬性為重心向多個相關學科發散的特征。因此,基於前面對多學科理論的學習,統籌得出和諧消費的多維度內涵,即在消費及其相關領域,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主線,通過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行為主體的共同努力,協調消費中存在的矛盾,實現“六型消費”(生態上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消費,經濟上的效用優化型、機會共用型和發展持續型消費,倫理上的行為合宜型消費)的目標消費形態。“六型消費”是和諧消費的核心內涵及本質,包括了三個方面、六大重點。

和諧消費的基本特征[2]

  1.和諧消費的“生態性”

  和諧消費的“生態性”是生態方面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消費。早在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就對勞動異化下的自然異化進行了分析,“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 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複”。學會更加“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反對“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模式,“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小,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後來,針對消費中資源與環境問題,我國提出建設“兩型社會”。可見,人類的消費以自然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為界限,形成適度、科學的利用方式,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費,減少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產品消費,減少耗能過多的產品消費,減少易造成浪費的產品消費,減少對人類發展造成威脅的消費,實現生態優化和消費擴大的“雙贏”局面,一直是消費發展提倡的主流趨勢和客觀環境的必然要求。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消費不單純是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也不是消費的盲目擴大,而是在良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上,實現消費質與量的統籌發展,實現消費、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

  2.和諧消費的“經濟性”

  效用優化型、機會共用型和發展持續型的消費存在狀態則是指以和諧發展觀為指導,兼顧社會公平與效率,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矛盾與問題,穩步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具體來看,效用優化型消費中的“效用”是對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的一個度量,“效用優化”就是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效用動態發展過程,是質與量的統籌。西方效用理論對消費效用進行了量上的科學限定:第一,將需求或效用以價格一價值關係形式反映出來;第二,市場條件下,邊際效用的“最合算”、“最盈利”;第三,以消費者偏好反映出對商品的態度。因此,消費效用量上的優化即是不斷追求物有所值、消費邊際效用最大化、消費者重覆購買行為的過程。在質上,西方福利經濟學有著較好的闡釋。馬歇爾的“消費者剩餘”思想,帕累托的“最大福利理論”,庇古的福利經濟理論以及後來的補償機制、次優理論均註重人們消費後產生的滿足感,強調“自由”、“精神愉快”感受的最大化,並且這種滿足的獲得是以不犧牲他人利益為前提進行的。

  機會共用型消費指提供平等的消費機會以實現消費的共用,建立起“擴大消費一增長經濟一創造平等就業與其他發展機會一擴大消費”的良性迴圈流轉機制。一國的收入和非收入方面差距的不斷擴大,很容易產生嚴重的不良經濟與社會後果。因此,通過減少甚至消除消費機會的不平等是促進和諧消費實現的有效途徑。消費在整個再生產過程中是起著重要作用的樞紐點,在巨集觀經濟運行中是影響國民收入與總需求的關鍵部分。發展持續型消費就是將消費置於一個具有延續性和關聯性的系統中。一方面,能夠促使再生產順利進行,形成消費與生產、交換、分配之間的良性迴圈。‘‘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它們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一個統一體內部的差別”,“消費的需要決定著生產。不同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每一個有機整體都是這樣”。另一方面,能夠使消費需求在國民總收入中占有合理的比例,形成消費與投資、出口之間的合理結構。

  3.和諧消費的“倫理性”

  “宜”本義是合適、適宜的意思。在《說文》中,“宜,所安也”;《爾雅》中,“宜,事也”;《蒼頡篇》中,“宜得其所也”;《呂氏春秋·察今》中“世易時移,變法宜矣”,這些都表現了‘‘宜”恰如其分的內涵。而“合宜”在漢典中釋為合適、恰當。早在晉代,袁巨集於《後漢紀·順帝紀》中就談到“禮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則無凶咎”唐代的姚合在《題鳳翔西郭新亭》一詩中提及“結構方殊絕,高低更合宜”。 合宜”要求行為處世要合時宜,消費合宜即消費行為以適度、客觀條件為準則。“合宜” 消費本質是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以實現恰當的消費。消費的合宜性取決於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及其滿足方式、條件的正當性。因此,在利益多元化、社會關係複雜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行為合宜型消費就是消費者行為要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實踐,從客觀存在出發,本著“合宜” 的原則對消費行為進行平衡,防止消費不足,也要避免盲目消費過度消費。從上述和諧消費的內涵及特征出發,和諧消費對傳統消費方式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在微觀、中觀與巨集觀的不同層面,要求也不盡相同。

消費不和諧的表現[3]

  (一)消費與自然承受能力不和諧

  人類的消費依賴於自然環境系統,實現消費與自然環境系統的和諧,要求人類的消費要在資源的再生能力和環境容量範圍內進行。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中的短期行為和一次性消費現象愈演愈烈,這種消費模式直接引發了全球性的資源危機。土壤沙化,酸雨頻降,臭氧層空洞,資源枯竭,動植物種類減少或滅絕,禽流感、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爆發,都是大自然在向人類不和諧消費敲響的警鐘。

  (二)消費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和諧

  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增長迅速,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GDP仍很低,而且長期以來我國消費率明顯偏低,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個百分點。但由於財富分配不均(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中國的基尼繫數目前已到0.47,不僅超過了國際上0.4的警戒線,也超過了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水平),一些人仍為貧窮所困,但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們奉行消費主義,奢侈消費、炫耀消費、攀比消費蔚然成風。據資料推算,中國將在2010年超過日本而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最大買家。誠然,在一個法治國家裡一切應當以法律為依據,只要富人的炫耀性消費不觸及法律,就理應受到保護。我們要警惕的是當前一些高檔消費明顯鋪張浪費,動輒“天價”、“超豪華”,推動社會上的奢靡之風,特別是當這種消費是以公款為支撐則更應當堅決反對。

  (三)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不和諧

  精神消費可以分為娛樂性、消遣性的消費和發展性、智力性的文化消費。在現代生活中,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人認為消費是個人的自由,消費更多的物質是好事,不斷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足和感官欲望的滿足。攀比消費、炫耀性消費成為富有、身份、地位的標誌。這種重物質、輕精神尤其是文化消費的消費觀念不利於和諧消費的實現。

  (四)消費環境的不和諧

  目前的商品和服務存在諸多質量問題,假冒偽劣,以次充好,虛假宣傳霸王條款,比比皆是。有消費者無奈的感慨,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反映出消費環境的不和諧。

和諧消費的實現途徑[3]

  和諧消費應該體現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和諧互動。當前,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們應本著適度、公平和可持續消費的原則,使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各自明確責任、互相配合,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消費。

  (一)實現和諧消費的關鍵在於加大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力度和監管力度

  首先,註重發揮財政政策在和諧消費中的重要影響力。政府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可歸納效率、公平和穩定,這些作用都直接與財政政策聯繫在一起。政府應建立社會福利制度,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根據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善,及時調整消費稅政策,興建基礎設施,加大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支出力度。同時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正確確定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經營方向,隨著消費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進行引導與調控,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其次,充分利用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信貸條件的杠桿作用,促進和諧消費。個人消費信貸是消費結構替換和水平升級的重要制度保障。當消費需要跨越到耐用品消費階段的時候,不能完全依賴於“攢錢消費”,而應建立完善個人消費信貸制度。中央銀行可以根據消費是處於衰退時期還是膨脹時期,制定不同的個人信貸利率、控制分期付款條件以及抵押貸款條件,達到鼓勵或者限制消費需求的目的。為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銀行可對購買綠色環保產品的個人消費品信貸給予優惠利率

  再次,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消費不和諧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儘管政府為改善消費環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市場秩序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規範、不和諧的問題。商務部一項研究表明,我國每年因企業失信導致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達5855億元,相當於我國財政收入的37%。在市場關係中,消費者是弱者,政府部門應當代表消費者在市場上與生產經營者博弈,這是政府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責。只有政府部門才擁有管理和處罰不法經營者的權力,有為消費者說話的資格,政府部門應擔當好這個職責,履行好這個職務。

  (二)明確企業的和諧消費責任,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的經營活動要對社會全面負責。企業不僅要考慮經濟利益,還要顧及社會利益、資源環境利益。企業特別是生產性企業,它們的生產過程同時就是消耗稀缺性資源的過程,要為它們消耗稀缺資源承擔必要的責任。企業在為社會生產消費品創造經濟收益的同時,更要多方權衡生產的實際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因素,以避免因生產的負外部效應或資源的高消耗性影響到社會收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可能是自發的,需要在政府部門的監管之下,在重獎與嚴懲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確立起來。

  (三)明確個體消費者的和諧消費責任

  消費責任是指消費者的公德問題,是消費者享用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時均應具有的德性。如在消費領域中應註意維護公共秩序、避免損害公物、註意保護環境等。同時,針對當前屢禁不止的假冒偽劣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消費問題,應督促消費者積極加人打假禁偽的權益保護活動中來,告誡消費者如不及時檢舉、揭發消費欺詐現象,則是在縱容消費違規,逃避承擔消費責任。可想而知,當消費者能將自我消費行為和他人消費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時,消費責任體系將更加完善和健全。

  最後,要實現和諧消費還要註意相關政策的配套,尤其是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市場環境建設,使消費費環境更加和諧。應嚴格執行《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同時,我國應學習迴圈經濟國家先進的立法經驗和科學管理方法,推動消費者進一步樹立環保意識。例如日本,2001年4月開始實施的《家電迴圈利用法》規定,對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廢棄時,消費者要支付再迴圈利用的費用。在日本的觀光勝地,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都要收取押金,喝完飲料返還杯子時再退還押金,這樣避免一次性飲料容器大量丟棄。被退還的杯子經回收、洗凈後再使用,減少了垃圾排放量,既節約資源又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巨集光.淺析和諧消費(A).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32:24
  2. 2.0 2.1 盧一宣.和諧消費的思想淵源和科學內涵初探(A).四川大學學報.2010,1:141~142
  3. 3.0 3.1 熊艷.論和諧消費的實現途徑(A).中國經貿導刊.2009,24:1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和諧消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