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和谐消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和谐消费

  和谐消费就是指消费者货币能够买到质价相符的商品,不受骗,不上当,并且消费者的消费以不侵害他人或国家、群体的利益为基础,以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的可持续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人类生存、健康的发展。[1]

和谐消费的科学内涵[2]

  和谐消费应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跨学科的新概念,要形成专门的理论框架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而消费虽然是经济学的概念,但是和谐消费应突显以消费的经济属性为重心向多个相关学科发散的特征。因此,基于前面对多学科理论的学习,统筹得出和谐消费的多维度内涵,即在消费及其相关领域,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行为主体的共同努力,协调消费中存在的矛盾,实现“六型消费”(生态上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经济上的效用优化型、机会共享型和发展持续型消费,伦理上的行为合宜型消费)的目标消费形态。“六型消费”是和谐消费的核心内涵及本质,包括了三个方面、六大重点。

和谐消费的基本特征[2]

  1.和谐消费的“生态性”

  和谐消费的“生态性”是生态方面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劳动异化下的自然异化进行了分析,“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反对“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小,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后来,针对消费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我国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可见,人类的消费以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界限,形成适度、科学的利用方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消费,减少耗能过多的产品消费,减少易造成浪费的产品消费,减少对人类发展造成威胁的消费,实现生态优化和消费扩大的“双赢”局面,一直是消费发展提倡的主流趋势和客观环境的必然要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不单纯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也不是消费的盲目扩大,而是在良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消费质与量的统筹发展,实现消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2.和谐消费的“经济性”

  效用优化型、机会共享型和发展持续型的消费存在状态则是指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问题,稳步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具体来看,效用优化型消费中的“效用”是对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一个度量,“效用优化”就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效用动态发展过程,是质与量的统筹。西方效用理论对消费效用进行了量上的科学限定:第一,将需求或效用以价格一价值关系形式反映出来;第二,市场条件下,边际效用的“最合算”、“最盈利”;第三,以消费者偏好反映出对商品的态度。因此,消费效用量上的优化即是不断追求物有所值、消费边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重复购买行为的过程。在质上,西方福利经济学有着较好的阐释。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思想,帕累托的“最大福利理论”,庇古的福利经济理论以及后来的补偿机制、次优理论均注重人们消费后产生的满足感,强调“自由”、“精神愉快”感受的最大化,并且这种满足的获得是以不牺牲他人利益为前提进行的。

  机会共享型消费指提供平等的消费机会以实现消费的共享,建立起“扩大消费一增长经济一创造平等就业与其他发展机会一扩大消费”的良性循环流转机制。一国的收入和非收入方面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容易产生严重的不良经济与社会后果。因此,通过减少甚至消除消费机会的不平等是促进和谐消费实现的有效途径。消费在整个再生产过程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枢纽点,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是影响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的关键部分。发展持续型消费就是将消费置于一个具有延续性和关联性的系统中。一方面,能够促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形成消费与生产、交换、分配之间的良性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另一方面,能够使消费需求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有合理的比例,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之间的合理结构。

  3.和谐消费的“伦理性”

  “宜”本义是合适、适宜的意思。在《说文》中,“宜,所安也”;《尔雅》中,“宜,事也”;《苍颉篇》中,“宜得其所也”;《吕氏春秋·察今》中“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些都表现了‘‘宜”恰如其分的内涵。而“合宜”在汉典中释为合适、恰当。早在晋代,袁宏于《后汉纪·顺帝纪》中就谈到“礼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凶咎”唐代的姚合在《题凤翔西郭新亭》一诗中提及“结构方殊绝,高低更合宜”。 合宜”要求行为处世要合时宜,消费合宜即消费行为以适度、客观条件为准则。“合宜” 消费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以实现恰当的消费。消费的合宜性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及其满足方式、条件的正当性。因此,在利益多元化、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为合宜型消费就是消费者行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从客观存在出发,本着“合宜” 的原则对消费行为进行平衡,防止消费不足,也要避免盲目消费过度消费。从上述和谐消费的内涵及特征出发,和谐消费对传统消费方式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微观、中观与宏观的不同层面,要求也不尽相同。

消费不和谐的表现[3]

  (一)消费与自然承受能力不和谐

  人类的消费依赖于自然环境系统,实现消费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和谐,要求人类的消费要在资源的再生能力和环境容量范围内进行。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中的短期行为和一次性消费现象愈演愈烈,这种消费模式直接引发了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土壤沙化,酸雨频降,臭氧层空洞,资源枯竭,动植物种类减少或灭绝,禽流感、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都是大自然在向人类不和谐消费敲响的警钟。

  (二)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和谐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GDP仍很低,而且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但由于财富分配不均(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已到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些人仍为贫穷所困,但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奉行消费主义,奢侈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蔚然成风。据资料推算,中国将在2010年超过日本而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买家。诚然,在一个法治国家里一切应当以法律为依据,只要富人的炫耀性消费不触及法律,就理应受到保护。我们要警惕的是当前一些高档消费明显铺张浪费,动辄“天价”、“超豪华”,推动社会上的奢靡之风,特别是当这种消费是以公款为支撑则更应当坚决反对。

  (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和谐

  精神消费可以分为娱乐性、消遣性的消费和发展性、智力性的文化消费。在现代生活中,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人认为消费是个人的自由,消费更多的物质是好事,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和感官欲望的满足。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成为富有、身份、地位的标志。这种重物质、轻精神尤其是文化消费的消费观念不利于和谐消费的实现。

  (四)消费环境的不和谐

  目前的商品和服务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比比皆是。有消费者无奈的感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反映出消费环境的不和谐。

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3]

  和谐消费应该体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应本着适度、公平和可持续消费的原则,使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各自明确责任、互相配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消费。

  (一)实现和谐消费的关键在于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和监管力度

  首先,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和谐消费中的重要影响力。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可归纳效率、公平和稳定,这些作用都直接与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政府应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根据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及时调整消费税政策,兴建基础设施,加大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支出力度。同时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正确确定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方向,随着消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引导与调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其次,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信贷条件的杠杆作用,促进和谐消费。个人消费信贷是消费结构替换和水平升级的重要制度保障。当消费需要跨越到耐用品消费阶段的时候,不能完全依赖于“攒钱消费”,而应建立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制度。中央银行可以根据消费是处于衰退时期还是膨胀时期,制定不同的个人信贷利率、控制分期付款条件以及抵押贷款条件,达到鼓励或者限制消费需求的目的。为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银行可对购买绿色环保产品的个人消费品信贷给予优惠利率

  再次,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消费不和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尽管政府为改善消费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市场秩序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和谐的问题。商务部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企业失信导致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财政收入的37%。在市场关系中,消费者是弱者,政府部门应当代表消费者在市场上与生产经营者博弈,这是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只有政府部门才拥有管理和处罚不法经营者的权力,有为消费者说话的资格,政府部门应担当好这个职责,履行好这个职务。

  (二)明确企业的和谐消费责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对社会全面负责。企业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顾及社会利益、资源环境利益。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它们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消耗稀缺性资源的过程,要为它们消耗稀缺资源承担必要的责任。企业在为社会生产消费品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更要多方权衡生产的实际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因素,以避免因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或资源的高消耗性影响到社会收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可能是自发的,需要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之下,在重奖与严惩的过程中才能逐步确立起来。

  (三)明确个体消费者的和谐消费责任

  消费责任是指消费者的公德问题,是消费者享用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时均应具有的德性。如在消费领域中应注意维护公共秩序、避免损害公物、注意保护环境等。同时,针对当前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问题,应督促消费者积极加人打假禁伪的权益保护活动中来,告诫消费者如不及时检举、揭发消费欺诈现象,则是在纵容消费违规,逃避承担消费责任。可想而知,当消费者能将自我消费行为和他人消费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时,消费责任体系将更加完善和健全。

  最后,要实现和谐消费还要注意相关政策的配套,尤其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市场环境建设,使消费费环境更加和谐。应严格执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我国应学习循环经济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科学管理方法,推动消费者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例如日本,2001年4月开始实施的《家电循环利用法》规定,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废弃时,消费者要支付再循环利用的费用。在日本的观光胜地,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都要收取押金,喝完饮料返还杯子时再退还押金,这样避免一次性饮料容器大量丢弃。被退还的杯子经回收、洗净后再使用,减少了垃圾排放量,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宏光.浅析和谐消费(A).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2:24
  2. 2.0 2.1 卢一宣.和谐消费的思想渊源和科学内涵初探(A).四川大学学报.2010,1:141~142
  3. 3.0 3.1 熊艳.论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A).中国经贸导刊.2009,24:10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和谐消费"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