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多元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转化和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变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需求,利益格局也在进行一次新的重组,这个过程被称为利益多元化。
利益多元化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动力,但利益间的冲突如不能有效协调,也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危机。利益多元化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这种新的社会结构中,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的“统治”模式,需要向各种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向度的“治理”模式转型。
利益多元化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中的利益主体经过分化组合,形成不同的个体主体和利益群体。其二,主体利益的多元化。社会中不同的主体对利益的需求也不同,具有差异性,在差异的基础上共存。
(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利益绝对隶属于国家或整体利益,下级利益隶属于上级利益。整个社会中,利益结构单一化,机构之间、个人之间较少有利益的对立和竞争,更少有直接的利益争执和冲突。因而,社会对具体政策和体制的态度也较少分歧。“共识”既易于形成,也易于变更。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造就多元化的独立利益主体,各类利益主体都应受到尊重,拥有独立性并受到平等保护。而且,利益关系的不断分解和利益差别的急剧显性化,导致利益冲突的公开显示,逐渐形成各种利益集团。这时,国家作为利益主体在新的条件下其功能、地位以及社会角色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它几乎垄断所有重要利益和资源的状况会改变,公民社会会逐步成为一支独立于国家的力量,它的成长使过分集中的权力回到民间。?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制度选择或变革道路的选择,都不再单单取决于当时的统治集团的偏好,而是社会各种利益集团“公共选择”的结果,取决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相对势力及其“合力”。人们由过去的用“脚”投票改为用“手”投票。
(二)主体利益的多元化
利益源自于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需求的多元化,即社会中不同的主体对利益的需求也不同,在差异的基础上共存。同时,市场经济的活跃也开阔了主体的需求范围,为主体的多种利益需求提供了满足基础。首先,主体的利益需求内容要求更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存权需求之后,精神的需求和政治的需求被提上日程,赋予各类主体不同层次的政治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渐必要且可能。其次,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差异加大。需求的差异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运作中,不同的主体的需要是不同的,逐渐形成多元利益群体。比如,城乡规划中社会公众、开发商、地方政府甚至包括规划师都是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再次,利益的差异和加大要求利益诉求机制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多种形式的利益冲突,在承认不同利益群体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让多元利益群体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在看似冲突和矛盾的互动过程中争取利益博弈的协调与均衡,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