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廈門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廈門港(Amoy Harbour)

目錄

什麼是廈門港

  廈門港地處福建省東南的金門灣內,九龍江入海口。它面向東海,瀕臨臺灣海峽,與臺灣、澎湖列島隔水相望,為我國東南海疆之要津,入閩之門戶。具有港闊、水深、不凍、少霧、少淤、避風條件好等優點,萬噸巨輪不受潮水影響可以隨時進出,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天然良港。開港於1843年。廈門港是廈門經濟特區的一部分,海域面積達275平方公裡,分為內港和外港兩部分,主要擔負廈門市和福建省內外貿運輸任務,也承擔江西省某些物資的中轉任務。

廈門港的組成

  廈門港由東渡、海滄、翔安、招銀、後石、石碼、古雷、東山、雲霄和詔安等10個港區組成。2006年,原漳州港招銀、後石、石碼港區併入廈門港,港政、航政、水運實行統一管理,廈漳兩地港口資源整合從此開啟。2010年,東山灣內古雷、東山、雲霄和詔安四港區整合到廈門港,廈門港“環兩灣轄十區”的新格局正式形成。2013年,廈門、漳州港口一體化整合完成,廈門港進入新階段。根據《廈門港總體規劃(修編)》,未來,廈門港全港規劃可形成碼頭岸線總長約94.3公裡,規劃泊位379個,規劃可形成通過能力約5.8億噸/年,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2020萬標箱/年。

  四大港區

  廈門港現擁有和平、東渡、高崎和海滄4個港區。

  廈門港和平港區

  位於廈 門內港東岸南段,緊臨老市區,開發最早。

  廈門港東渡港區

  位於廈門內港東岸中段、湖裡工業區西部,始建於1982年,1984年建成投產。東渡港區(一期)岸線總長976米,擁有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其中1個萬噸級集裝箱泊位,2個可靠泊5萬噸級船舶散貨泊位。東渡二期岸線總長650米,擁有2個分別為2.5萬噸和3.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1個2萬噸級雜貨泊位。

  廈門港高崎港區

  位於廈門內港東岸北段,鄰近高集海堤和鷹廈鐵路。以散雜貨中轉為主的中、小泊位港區。

  廈門港海滄港區

  位於廈門內港西岸南部,始建於1990年。擁有2個分別為3萬噸級和2萬噸級的集裝箱泊位,另在建的2萬噸級泊位1個。

廈門港的交通狀況

  廈門港擁有便捷的集疏運網路公路連接全省路網,並通過319、324國道與全國公路網相連;我國沿海高速公路與廈門港相連;直達碼頭前沿的鐵路專用線通過鷹廈線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廈門高崎機場距東渡、海滄等主要港區僅半小時車程,70多條航線通達世界各主要港口。沿海航線北距上海561海裡 、福州201海裡;東距臺灣省基隆222海裡、高雄165海裡、臺中130海裡、澎湖102海裡 ;南至廣州389海裡、香港287海裡 。客運有通過香港、上海、廣州、溫州、海口、汕 頭等航線。

廈門港的發展歷史

  宋代,廈門作為泉州大港的外圍輔助港,島上設五通、東渡兩處官渡。

  元時設立“嘉禾千戶所”,軍港地位初步建立。

  明時,廈門港和漳州月港成了海上走私貿易的主要口岸,海上交通初具規模,已有10條通洋航線。

  在明隆慶五年至萬曆八年(1571~1580年)的10年間,由廈門港和月港開往菲律賓的中國商船每年有30~40艘,每年進出口價值150萬金元左右。

  清順治七年至十八年(1650~1661年),廈門港是鄭成功海路“五商”(以仁、義、禮、智、信五字為5家商行之代號)通臺灣、日本、呂宋及南洋各地的中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統一後,廈門設“台廈兵備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閩海關設立,廈門為其正口,成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貿易者,出入官司徵稅”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規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須由廈門港出入,廈門港為福建省出洋總口。

  嘉慶元年(1796年),成為“通九譯之番邦”,“遠近貿易之都會”,與廈門往來的東西洋國家和地區達30多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廈門闢為5個通商口岸之一。

  光緒六年(1880年),英商太古公司在島美路頭北側建造太古躉船碼頭,碼頭前沿設有棧房式躉船1艘,靠泊能力500噸;後方陸域建有太古棧房6間,總倉容1066.3萬斤,成為近代較為先進的綜合性碼頭。海後灘築堤工程,填平拆毀古老渡頭和“路頭”,重新建造了大小碼頭28座。

  1~8號碼頭於民國17年(1928年)5月竣工,民國20年又竣工3座,其餘民國21年完工。新建碼頭為石砌或混凝土結構,分為斜坡或梯式兩類,都需要乘潮作業。其中最大靠泊能力為水仙碼頭500噸級,其餘均為100~200噸級之間,最小的僅10~20噸。

  民國24年,由荷蘭治港公司承建的太古碼頭全部竣工,碼頭設有2艘躉船,各長64米,寬9米,引橋2座各長21米,寬4.8米,可同時停靠2艘3000噸級的貨輪。新建的太古碼頭岸線長1865米,前沿水深為-7米,建有2層倉庫1座,共7464平方米,可供件雜貨裝卸

  30年代中期是廈門港的最盛時期。民國25年,進出船達千餘艘次。

  民國27年,廈門淪陷,港口為日本軍商控制

  民國36年,港口航運貿易開始複蘇,港口貨物吞吐量僅為2.69萬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海峽兩岸軍事對峙的緊張局勢,在近20年的時間里,進出廈門港的船舶都要利用夜間靠近大陸繞道航行;加上管理體制不斷變更,以航代港的管理局面,使港口的生產和建設發展緩慢。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和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迅速發展,廈門港的航線不斷擴大,客貨運量大幅度增長。

  1984年,東渡新港一期工程2個5萬噸級和2個萬噸級泊位正式投產。1988年,東渡港二期工程4個萬噸泊位動工興建。廈門港的建設已有相當規模,1990年,已有大小泊位100多個,其中,港務局生產用碼頭40個,總靠泊位能力為144950噸,泊位總延長2217.30米;浮筒10個,其中萬噸級浮筒5個;現有倉庫39915平方米,堆場265012平方米,各種裝卸機械300多台(套);港務船舶27艘,4872.48總噸位。

  1990年,廈門港貨物吞吐量達530萬噸,併發展了集裝箱運輸和大宗散裝貨物運輸集裝箱吞吐量已達4.5萬標準箱。貨運業務通往境外5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個港口;客運業務除沿海內河外,還直通香港、新加坡、日本和我國的上海、廣州、溫州等港,年旅客進出量達200多萬人次。

  廈門港在2006年之前,廈門港擁有5個港區,分別是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客運港區。

  2006年01月01日,廈門灣內港口體制一體化整合,由新組建的廈門港口管理局統一管理廈門灣內的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客運、招銀、後石、石碼8大港區。

  2010年08月31日,漳州的古雷港區、東山港區、雲霄港區、詔安港區併入廈門港。

  廈門港交通發達,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鐵路運輸有鷹廈鐵路為幹線,省內與外福線、漳龍線、漳泉等鐵路支線連接。廈 門的公路通過高集海堤,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與全省公路連網,形成了以福廈、廈漳主幹道為骨幹的運輸網。廈門的高崎機場已擁有國內外航線75條。水運航線可通我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內河可通九龍江干支流和鄉鎮碼頭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LuyinT,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廈門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