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內部控制評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內部控制評審

  內部控制評審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風險水平進行評審,從而決定對它的信賴程度,確定採用抽查還是詳查,以及抽取樣本的規模和數量。

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1]

評審內部控制的健全性

  所謂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是指企業每一項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手續是否嚴密,環環緊扣,設計的措施和方法能否真正起到事先控制的作用。一般說來,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能預防錯誤和弊端的發生,即使發生了,也容易及時發覺和糾正。

  評審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的標誌是: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關鍵控制點是否進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標是否已達到。所謂關鍵控制點,是指未加控制就容易產生錯弊的業務環節。

  每個業務迴圈的內部控制制度中應有多少關鍵控制點,如何判斷,有無標準,這是審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過去主要由審計人員憑經驗來判斷,由於經驗不同,看法難免有差異,缺乏一致的判斷標準。目前,很多國家民間審計組織開始探索制定若幹個主要業務迴圈的內部控制模型,作為評價其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的依據。為使內部控制模型符合實際,應按企業不同的生產類型、主要業務迴圈來分別確定控制環節,指出關鍵控制點。

  一般來說,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評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生產經營、管理部門是否健全,責、權、利是否明確,不相容職務是否分離,分工能否起到應有的相互制約作用。

  (2)會計信息及相關的經濟信息的報告制度是否健全,會計信息及相關經濟信息的記錄,傳遞程式是否都有明確規定。

  (3)用來證明經濟業務的憑證制度是否健全,憑證的填制、傳遞和保管是否有嚴格的程式,憑證是否做到了順序編號。

  (4)企業的員工是否具備了必要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有無定期的職務輪換制度,企業員工是否經常接受必要的培訓

  (5)對財產物資是否建立了定期盤點制度,對重要的業務活動是否建立了事後核對制度,有無將盤點和核對後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

  (6)企業是否建立了嚴格的經濟責任制崗位責任制責任是否落實,是否嚴格執行了獎懲制度

  (7)企業是否對各項業務活動的程式作出了明確規定,有無清晰的流程圖交由有關人員嚴格執行。

  (8)企業各個業務迴圈中的各關鍵控制點是否都設有控制措施,各項控制措施是否經濟,是否切實可行。

  (9)企業是否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對查錯揭弊、改進管理、提高效益是否發揮了作用。

  (10)與上年度的內部控制制度評審結果相比,是否有了較大的改進?評價結果指出的控制弱點,目前是否已經加強。

  審計人員針對上述十個方面進行評審後,就能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合理的判斷,判斷哪些方面的內部控制設計得較嚴密、科學,有較強的內部控制功能;哪些方面的內部制度還存在著控制弱點,控製作用不明顯,或者根本沒有控制。審計人員針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弱點,應決定追加哪些審計程式。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比較健全的方面,應決定可以減少的審計程式,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評審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審計人員根據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健全性的評審結果,如決定全部或部分地信賴內部控制。就必須對有關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詳細檢查,確定每項具體控製程序的執行是否有效。因為設置了內部控制制度,並不等於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控制目的。如果企業員工有章不循、遵守不嚴,或根本不執行,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控制效果。所以,評審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判斷業已建立的內部控制是否正在起作用,是否被嚴格執行,也就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審。這種評審工作,可以通過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來進行。

  1.內部控制的符合性測試

  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首先是從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所規定的業務中抽查一部分憑證或記錄,然後對抽查的結果進行分析評審,以確定抽查中的錯誤是偶然的,還是控制制度的薄弱環節。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環節決定抽查數量,哪個環節所執行的業務次數越多,所涉及的範圍越大,則需要抽查的數量也就越多。通過這種測試,主要是評審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各項制度規定的關鍵控制點,在實際經濟活動中能否貫徹執行。以材料採購為例,可以選擇不同時期發生的幾項材料採購業務,抽查一定數量的憑證,檢查其是否辦理過“申請”、“計劃”、“合同”、“驗收”、“入庫”等項手續,在各個業務程式中是否認真貫徹執行了內部控制相關規定,材料採購的內部控制是否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作用。

  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測試,可以評審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貫徹執行情況。如果執行有效,那麼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就高,因而可相應地減少審計程式,減輕審計工作量。相應地,若執行無效,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就差,相應地就應擴大審計程式。因此,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測試,可以最後確定進一步開展審計工作的範圍和規模,以便進一步修改審計工作計劃

  2.內部控制的實質性測試

  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對其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實質性測試。對內部控制的實質性測試,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信息及有關的經濟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作出進一步審核,將審核的結果作為審計證據,並據以作出有關的審計結論。如在材料收發業務中,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比較健全,而且在實際工作中有效地被執行,進一步開展實質性測試,就要驗證材料收、發、存數量的真實性和質量的合規性。如果材料收、發、存數量真實、質量合規,則可以作出被審計單位材料收發業務正確、真實和合規的審計結論。

  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實質性測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實物盤點;向第三者詢證;覆核;仔細檢查有關業務記錄及賬戶餘額;核對賬證、賬賬、賬表;分析賬簿中的餘額和內容;審閱購貨合同、會計記錄等;比較重要的比率和指標

  通過實質性測試,審計人員應根據內部控制制度測試的結果,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今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評審內部控制制度的風險水平

  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進行評審後,若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比較健全,則應進一步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以獲取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地發揮其功能的證據。然後,審計人員再根據獲取的證據,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風險水平作出評價。

  所謂內部控制的風險水平,是指由於內部控制可信賴程度的不確定性,審計人員由此決定的審計程式、進行的審計事項和作出的審計結論,偏離被審計單位客觀事實的可能性。對內部

  控制風險水平的評價通常可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分別代表內部控制未能防止或查出會計報表中包含的錯誤,而導致審計結論偏離客觀事實的可能性大於40%、在10%和40%之間、低於10%。與內部控制風險水平高低相對的是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一般來說,風險水平越高,可信賴程度越低;風險水平越低,可信賴程度越高。反之,可信賴程度越高,必然是風險水平越低。可信賴程度越低,必然是風險水平越高。

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

  對內部控制最終的評價結果,根據可信賴程度的高低,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高信賴程度

  高信賴程度是指被審計單位具有健全、科學的內部控制,並且均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迴圈過程和會計記錄發生錯弊的可能性很小。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可以較多地信賴、利用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在實施審計時可相應減少真實性檢查的數量和範圍。

  2.中信賴程度

  中信賴程度是指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良好,但不太健全、科學,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或薄弱環節,或內部控制制度較健全、科學,但實際執行不力,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影響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應降低對其的信賴,利用內部控制,擴大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的深度和廣度,或是增加會計報表項目的真實性、可靠性審查的樣本數量和範圍。

  3.低信賴程度

  低信賴程度是指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設計不健全、不科學,在實施過程中又沒有執行,造成大部分經濟業務和會計記錄失控、各項數據資料經常出差錯,從而導致無法信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應大幅度修改審計程式,擴大對業務迴圈過程和會計報表項目實施真實性、合規性審查的樣本數量和範圍,以獲取足夠的、有充分證明力的審計證據,支持其提出的審計意見和作出的審計結論

參考文獻

  1. 張志和,鄭毅主編,審計 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4,第140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部控制評審"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