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域流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公域流量,也叫平臺流量,它不屬於單一個體,而是被集體所共有的流量,是商家通過淘寶、京東、拼多多、攜程、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麽、豬八戒這些平臺進行銷售所獲取的流量。
這一類平臺的特點是,流量是屬於各個平臺的,商家入駐後通過搜索優化、參加活動、花費推廣費以及使用促銷活動等方式來獲得客戶和成交。
公域流量運營的核心是要熟練掌握平臺規則,根據平臺的發展規律順勢運營。
公域流量有三個特點:
(2)隨著平臺的成熟,流量成本會越來越高。
對於商家而言,在一個好的平臺早期入駐如果運營得當會獲得不錯的紅利。但是如果在一個平臺成熟期入駐,那麼流量成本不會有什麼優勢,而且還有可能因為不瞭解規則要花費很多高昂的學費。
同時,對於品牌商家而言,由於平臺最終會變為收取過路費的通道,所有的交易相當於都要給渠道交一分錢。
但是,對於品牌而言,有過二次以上交易的熟客再交這個過路費就非常不划算。還有一個問題是,一般這種平臺都會把客戶、交易相關數據當做自己的核心資產,不會完全共用給商家,在數據即財富的時代這對品牌商家而言很不公平。
這些公域流量模式存在的問題,催生品牌商家對了私域流量的需求。
同時,微信互聯網體系的發展,為私域流量的發展提供了目前而言最好的基礎。微信是目前商家通過移動互聯網觸及消費者最便捷的通道,通過微信號+公眾號+群+小程式,可以完整的承載品牌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大部分的互動,而且基於品牌商家自有小程式實現的系統,可以保證所有數據都歸商家自己所有,商家可以善用數據挖掘更多商業價值。
對品牌商家而言,私域流量是公域流量的必要補充。而且目前基於微信體系的私域流量還有紅利。
所以,現在對於品牌商家來說,儘快補充自己私域流量的短板,是大勢所趨。
視頻內容型平臺(騰訊視頻、愛奇藝、抖音等);
對於平臺中的個體來講,他們只能以付費或活動等方式,在滿足平臺規則的原則下獲取流量,留存率較差,因為個人沒有支配權,只能跟隨平臺的發展規律順勢而為,且流量始終屬於平臺,個體稍有過分的營銷嫌疑就會被封號。很顯然,他們都依靠於平臺獲取流量,並且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流量分發。
這種形式所帶來的弊端便是每次流量的使用需支付高昂的費用。當然,優點僅為流量獲取方式相對簡單,花錢購買,付費即可,平臺會根據你付費的級別來定製推送計劃。但這種推廣方式,相當於大海撈針,比如我們在百度上做推廣,想利用百度的流量來曝光我們的UI設計網課,但是每天使用百度的用戶來自於各個階層、各個崗位,需求五花八門,可能100個訪問用戶中,只有1個是具備目標用戶條件的,所以平臺流量不能精準的曝光到目標用戶所在的群體。
看完後對“公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但就“平臺流量不能精確曝光到目標用戶所在群體”這句話,自己有一點疑問。 可能舉的百度的例子,確實不能有效曝光。但其他比如電商平臺,新聞、視頻推送,還有微博。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精確曝光到目標用戶的,特別是當這些平臺掌握並善於分析用戶數據時,這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