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券市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全球債券市場指在全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同時大量發行,並且可以在這些市場內部和市場之間自由交易的國際債券。
全球債券市場分為全球企業債券市場和政府債券市場。
1.全球企業債券市場
全球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巨大,各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程度不一。至2006年9月末,在總計65.8萬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餘額中,企業債券(含金融機構債券與公司債券)占有39.7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和日本占據主要地位,它們在國際國內債券市場餘額中的比例分別為39.3%和13.3%,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比例分別為7%、5%、5%和4.7%,而中國的比例僅為1.7%。可見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所占的比例還是很低的,但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畢竟起步較晚,規模正加速增長。
1989年末,全球企業債券市場餘額僅為7.2萬億美元,至2006年9月末,全球企業債券市場餘額已經高達65.8萬億美元,可見發展有多迅速。在全球企業債券市場中,發達國家有著相對完善的企業債券市場體系,一些新興的國家債券市場也迅速發展。
(1)世界最發達的企業債券市場——美國
美國的企業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企業債券市場,市場規模巨集大。有統計報告,2001年末,美國公司債券餘額在當年GDP中所占的比重就已經達到了36%。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對企業債的發行管理通常都採取審核制度,包括“註冊制”和“核准制”兩種形式。美國監管部門對公開發行的企業債採取的是註冊制,其程式為:發行人先選擇主承銷商,然後選定的主承銷商根據公司需求與市場條件對項目進行分析與設計並將相關財務文件、發行文件報送監管部門進行註冊,監管部門依據信息公開原則,對申報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和及時性進行形式審查,而發行人的營業性質、財力、發展前景、經驗情況、債券發行數量與價格等實質條件不作為監管部門的審核要件。在審核時,監管部門不對發行行為和債券本身進行價值判斷,企業債申報文件提交後,在法定期間內監管部門若無異議,發行申請就自動生效。
在美國,企業債券的流動性很強,甚至國外發行人以及國外投資人也可參與美國債券市場交易。但企業債交易的絕大部分(90%以上)是在場外以報價驅動交易方式進行,是債券市場的最主要組成部分,而交易所場內市場只是一種補充。企業債的投資者主要是一些金融機構,最大的投資者是壽險公司,養老基金其次。
根據發行對象的範圍不同,美國企業債的發行方式為公開發行和私募,準入相對寬鬆,監管靈活。
美國企業債品種齊全、設計靈活多樣、衍生品市場發達,這些給予了投資者眾多投資選擇和風險規避手段。市場化高程度、利率形成機制完善,這些大大促進了企業債市場供需平衡。另外,商業評級制度嚴格及客觀、交易系統發達、中介服務配套等,都是美國發展成為最發達的債券市場的先決條件。
(2)亞洲新興國家代表——南韓
由於南韓政府對企業債市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加強政府監管、嚴格企業治理、加強信用增級、改善信用評級和加大非擔保債券的比例等),南韓的企業債市場在亞洲金融危機後得到長足發展,企業債規模快速擴張,企業債市場發展迅速。1980—1999年間,南韓企業債市場以平均每年約23%的速度快速增長。2002年底,南韓企業債市場規模達到1380億美元,相當於其國內GDP的27.8%。在整個南韓企業債融資券市場,企業債的主要品種是普通債,主要投資人是銀行體系和信托投資公司。在南韓,儘管所有的企業債都在交易所掛牌交易,但約97%的企業債交易是通過OTC市場進行的。
2.全球政府債券市場
政府債務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為政府融資,而且要儘力降低融資風險、減少融資成本。而債券的價格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包括市場容量、發行者的信用、證券的稀有程度等。二級市場流動性是影響債券市場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現代金融理論中的有效市場是指價格能夠充分地反映所有可獲取信息的市場。市場微觀結構理論認為,市場效率問題是證券市場的核心問題,衡量一個市場是否有效通常有四個指標:流動性、穩定性、透明度和交易成本。其中流動性被認為是證券市場效率的基礎和金融市場的生命線。而國債市場流動性的提高能讓債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更充分地得以體現,因此,國債流動性被稱作債券市場效率高低和完善與否的標誌,也是影響政府進行國債管理和巨集觀調控的重要因素。
由於發達國家的政府債券信用風險為零,因而被各國的市場參與者作為最基本的投資工具。通過對全球十大工業國(G10)現券市場的流動性指標的比較和分析,可發現以下幾點:
(1)具有較大餘額的國債市場不一定是招投標價差較狹窄的市場。例如日本,餘額相當大,但其價差也大。
(2)較高的交易量比例,即交易量占餘額的比例往往和較窄的招投標價差密切相連。當然也有例外,如英國,隨著交易量比例下降,招投標價差反而縮小。
(3)較長期限一般伴隨著較寬的價差。這反映出剩餘期限較長債券的內在價格更容易波動。
(4)新發債券的招投標價差明顯比老債要窄,這表明前者的流動性要高於後者。
影響政府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制度因素有產品設計、市場結構和稅收問題。此外,建立與政府融資和二級市場發展相關的、可持續的、透明的法律和監管體系也非常重要。具體包括政府借款結構的規定和還款的職責;可流通工具、動產、抵押品以及不動產的規定;關於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和銀行破產政策的優先順序規定。另外,統一債券發行的註冊方式,應詳細說明上市、交易、披露、會計標準、評級要求、清算與結算平臺等問題。毫無疑問,債券市場規則與監管的協調統一會影響市場發展的效率。
可以說,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既是金融改革的結果,也有助於金融改革的推進。政府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是貨幣和債券市場總體發展的催化劑。最終很強的流動性不僅能降低國債的籌資成本,有助於緩衝國內及國際經濟衝擊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有利於政府降低利率風險、貨幣風險以及其他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