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統計分析報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统计报告)

統計分析報告(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

目錄

什麼是統計分析報告

  統計分析結果可以通過表格式、圖形式和文章式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文章式的主要形式是統計分析報告。它是全部表現形式中最完善的形式。這種形式可以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表格、圖形等形式;可以表現出表格式、圖形式難以充分表現的活情況;可以使分析結果鮮明、生動、具體;可以進行深刻的定性分析

  統計分析報告,就是指運用統計資料和統計分析方法,以獨特的表達方法和結構特點,表現所研究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一種應用文章。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分析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論點、論據、結論的集中表現;它不同於一般的總結報告、議論文、敘述文和說明文;更不同於小說、詩歌和散文;它乃是運用統計資料和統計方法、數字與文字相結合,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的表現。

統計分析報告的類型

  由於統計分析報告的內容和作用不同,統計分析報告的類型主要有下列幾種:

  1、統計公報

  統計公報,是政府統計機構通過報刊向社會公眾公佈一個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分析報告。一般是由國家、省一級以及計劃單列的省轄市一級的統計局發佈的。如《國家統計局關於199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進度統計分析報告

  進度統計分析報告主要以定期報表為依據,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分析其影響和形成的原因。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從時間上看,它可分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中的和期末的統計分析報告;從內容上看,它又可分為專題和綜合統計分析報告兩種。

  進度統計分析報告必須講究時效,力求內容短小精悍,結構簡單規範,看後一目瞭然。

  3、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綜合統計分析報告是從客觀的角度,利用大量豐富的統計資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模、水平、結構和比例關係、經濟效益以及發展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種統計分析報告。

  4、專題統計分析報告

  專題統計分析報告是對社會經濟現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專門的、深入研究的一種分析報告。它的目標集中,內容單一,不像綜合分析報告那樣,要反映事物的全貌。正因為如此,專題統計分析報告更要求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領導和社會公眾的需要靈活選題,做到重點突出,認識深刻。

  5、典型調查報告

  典型調查報告,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要求,有意識地選擇少數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實際調查後所寫成的報告。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是各級領導、各部門瞭解情況,指導工作經常採用的一種工作方法。習慣上稱為“解剖麻雀”,統計上叫做典型調查

統計分析報告的特點

  1、統計分析報告是以統計數據為主體

  統計分析報告主要以統計數字語言,來直觀地反映事物之間的各種複雜的聯繫,以確鑿的數據來說明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下社會經濟領域的成就和經驗、問題與教訓、各種矛盾及其解決辦法。它不同於用藝術形象刻畫的文藝作品,也不同於旁徵博引進行探討研究的各種論文,而是以統計數字為主體,用簡潔的文字來分析敘述事物量的方面及其關係,進行定量分析

  2、統計分析報告是以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來進行分析研究說明

  統計是社會認識的武器,著眼於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量的方面,併在質與量的辯證統一中進行研究。

  因此,統計分析報告是通過一整套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進行數量研究;進而說明事物的本質。在整個分析研究中,運用一整套科學的方法,進行靈活、具體地分析。

  但它又不同於數學分析。數學分析方法撇開事物的質量,只分析抽象的數量關係和空間的形式。而統計分析報告是在質與量的辯證統一中研究量的方面基礎上,研究說明事物質的規定性。

  3、統計分析報告具有獨特的表達方式和結構特點

  統計分析報告屬於應用文體,基本表達方式是以事實來敘述,讓數字說話,在闡述中議論,在議論中分析。在表現事物時,不是用誇張、虛構、想象等手法,而是用較少的文字,精確的數據,言簡意賅,精練準確地表達豐富的內涵。

  統計分析報告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一般是先擺數據、事實,進行各種科學的分析,進而揭明問題,亮出觀點,最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辦法和措施。統計分析報告的行文,通常是先後有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聯繫緊密,做到統計資料與基本觀點統一,結構形式與文章內容統計,數據、情況、問題和建議融為一體。

統計分析報告的質量要求

  統計分析報告的質量好壞,一般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是統計分析報告的深度和廣度。即報告的內容是否豐富,對資料的分析和寫作技巧如何;二是統計分析報告的時效性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即分析報告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如何,也就是它的社會效益。後者是衡量分析報告質量的主要標準。從1985年起,國家統計局組織評選優秀統計分析報告,提出了4條評比標準,即基本質量要求:

  1、選題準確,能夠緊密結合經濟形勢,配合黨的中心任務,反映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和效果,對黨政領導的決策能起積極的作用。

  2、資料可靠,觀點鮮明,分析深刻,提出一定的見解。

  3、時效性強,反映情況及時。

  4、主題突出,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文字簡潔。

  這4條標準可概括為統計分析報告的“四性”,即準確性、時效性、針對性、邏輯性。當然,要寫出一篇高質量的統計分析報告,還應在求“新”和求“深”上下功夫。

  所謂“新”,是指創新。不僅內容有新意,形式也要新穎。要有所創新,就要樹立新觀念,研究新課題,挖掘新事物、新思想,選擇新視角,反映新情況、新特點、新動態,寫出新成就、新問題,分析新原因,總結新經驗,提出新建議。所謂“深”,是指深入透徹。要掌握豐富的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達到對研究對象有深刻、透徹的認識。

統計分析報告的選題

  選準題目,是統計分析報告的首要任務。要達到這一要求,就要遵循選題的原則,選好課題的內容。講究選題的方法,突出選題的要點。

  (一)選題的方向

  如何才能做到選題準確呢?根據統計工作多年的經驗來看,一般應圍繞以下重點來選題:

  1、選領導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領導親自出的題目。

  2、選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或是與中心工作、全局性工作有密切聯繫的課題。

  3、選國民經濟發展中帶有苗頭性、動向性、突發性的問題。

  4、選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

  5、選各方面有不同看法的重大問題。

  6、選配合中心工作、重要會議提供材料的課題。

  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題,不要為了分析而分析。當然選題中還要對主觀條件加以考慮,課題所需資料的來源渠道是否暢通,幹部力量是否能勝任,時間是否趕得上領導決策的需要等。

  (二)選題的技巧

  統計分析報告的選題要在明確方向的基礎上,註意結合以下“三點”來進行。這“三點”就是註意點、矛盾點和發生點。

  1、“註意點”

  註意點是指管理過程中,領導和群眾比較註意的地方。比如說,從全國來說,第一季度要總結工作,提出新的任務,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要開一些重要的會議,如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就成為“註意點”,到了第四季度要預計計劃完成情況,做好下一年度的各項準備工作,此時的“註意點”又轉移到本年計劃的完成情況上來了。

  2、“矛盾點”

  矛盾點是指管理過程中,問題比較集中,事情比較關鍵,影響比較大或爭論比較多的地方。例如,近年來的市場疲軟擴大內需、開拓農村市場、下崗職工再就業、商品房投訴等問題,就是“註意點”。

  3、“發生點”

  發生點是指管理過程中,事物處於萌芽狀態,還未被多數人認識之時,也即人們所說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如,近年來開展的消費信貸商品房抵押貸款等。

  總之,只要能抓住這“三點”來進行選題,統計分析報告就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要抓好這“三點”,必須做到“六經常”。即:

  • 經常深入實際,深人群眾,瞭解情祝;
  • 經常瞭解黨政領導的意圖和工作動向;
  • 經常走訪有關主管部門;
  • 經常研究統計資料;
  • 加強理論學習,經常閱讀報刊;
  • 經常討論研究,發揮集體智慧

統計分析報告的寫作要求

  1、主題要突出

  主題是統計分析報告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論點。它像一根紅線貫穿於全文,是文章的靈魂與統帥。統計分析報告要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抓住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開展分析工作。內容要緊扣主題,從統計資料反映的複雜社會經濟現象中,抓住重點問題,突出主題思想加以闡述。

  2、材料和觀點要統一

  統計分析報告必須以統計資料為依據,但不能搞資料堆砌,要用統計資料來說明觀點。這就要求編寫統計分析報告必須處理好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統計資料要支持報告所說明的觀點,而觀點要依:據統計資料,做到材料與觀點的辯證統一。如果材料與觀點脫節,便失去統計分析報告的說服力。

  3、判斷推理要符合邏輯

  統計分析報告的準確性,不僅是運用的統計數字要準確可靠,而且要準確地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這就要求編寫統計分析報告要在統計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分析,運用推理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判斷是以準確的統計數字為依據的;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據為前提的。正確的判斷和推理,從事物發展上說,就是要有根有據,符合客觀的規律性;從思維發展上說,就是要實事求是,合乎事物的邏輯性。判斷和推理的結果,前後不能矛盾,左右不能脫節,要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

  4、結構要嚴謹

  結構要嚴謹,是指統計分析報告內容的組織、構造精當細密,無懈可擊,甚至達到“匠心經營,天衣無縫”的地步。這就要求首先要思想周密,沒有“掛一漏萬”,“顧此失彼”;其次要組織嚴謹,沒有“顛三倒四”,“破綻百出”。因此,結構能否嚴謹,首先取決於作者思想認識和思路是否清晰、嚴密。作者只有充分認識與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才能把它順理成章地表達出來。

  5、語言要生動、簡練

  統計分析報告的質量高低,首先在於內容正確;其次還要講究詞章問題。如果用詞煩瑣,語言不通,詞不達意,就不能較好地表述分析的結果。所以,寫一篇較好的分析報告,要善於用典型的事例、確鑿的數據、簡練的辭藻、生動的語言來說明問題。切忌文字游戲、詞句堆砌,形式排比、華而不實。

  6、報告要反覆研究、修改

  寫統計分析報告與其他文章一樣,必須反覆研究和反覆修改,做到用詞恰當,符合實際。統計分析報告要進行反覆研究和修改的目的,是為了檢查觀點是否符合政策,材料是否真實可靠,文章結構是否嚴密,文字是否言簡意明,表達是否準確得當。只有反覆修改,才能寫出好的統計分析報告。

統計分析報告的實例

實例1

                                耕地 糧食 人口

                                        —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人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這句話道出了糧、地、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建國以來,我縣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和人口數量不斷發生變化,三者之間的不平衡狀況起來越明顯,現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嚴重問題。

  一、耕地面積逐年下降,糧食播種面積減少

  翻開我縣耕地面積記載史冊,1950年全縣有122萬畝耕地,以後每年都在減少,到1988年只剩81萬畝,減少了33.6%,平均每年減少10513畝。

  我國目前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糧食單產低且不穩,主要還是依賴於足夠的耕地規模,來解決眾多人口的吃飯問題。換句話說,耕地是糧食生產之根本。從我縣看,由於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糧食作物播種在薄弱的基礎上繼續減少。建國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05.8萬畝,1988年減少到53.3萬畝,減少了49.3%。

  二、糧食產量下滑,徵購減少,反銷增加

  受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影響,我縣糧食產量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1988年全縣糧豆產量為7.6萬噸,比1949年減少4.5萬噸,下降37%。40年來糧食產量發生過11次升降變化。年產量最高的1975年達到22.3萬噸,之後雖有升降,但總的是趨向下滑。1985年僅產出6.63萬噸,比1975年下降70.3%,1988年比1975年下降60%。

  由於糧食產量不穩,並且在波動中不斷下降,全縣糧食徵購減少、返銷增加,連年給國家造成困難。1988年全縣徵購糧食為0.7萬噸,返銷糧食為4萬噸。與1970年相比,徵購糧減少1萬噸,返銷糧增加3.8萬噸,增長17.4倍。

  三、人口增加,人均耕地、糧食生產每況愈下

  建國40年來,全縣人口除4個年度下降外,其餘36個年度都是增加的。4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6084人,等於每三年增加一個弟兄山鎮。1988年末,全縣人口是59.98萬人,是1949年的1.7倍。沒實行計劃生育的1970年前,平均每年增加9542人。1971年後雖實行計劃生育,但平均每年仍增加2387人。

  人口不斷增加,耕地減少,糧食減產,人均占有耕地和糧食每況愈下。1949年全縣人均耕地3.2畝,1988年減少到1.3畝,1949年人均糧食產量339公斤,1988年僅有127公斤。

  四、耕地、糧食、人口比例關係嚴重失調

  建國40年來,我縣的耕地面積以每年0.9%的速度下降,糧食產量以每年1.1%的速度減少,人口總數卻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人均耕地和人均產量以每年2.2%、2.4%的速度遞減。如果今後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口數量仍然保持前40年的平均變動速度,我縣的耕地面積到2066年將全部被非農用地占用,人口將發展到106萬人,糧食無處可種。這是一個非常嚴峻和亟待解決的大問題,應當引起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決不可掉以輕心。從現在起應當果斷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數量,制止亂占耕地,發展糧食生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簡析:

  這篇統計分析報告在接觸浩繁的統計數字中,註意指標數據的關係,善於發現矛盾,研究問題,勤於積累資料,抓準問題,及時寫作。

  這篇統計分析報告是作者深入到幾個鄉鎮瞭解到農村占用土地情況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出於高度負責的精神寫出的。作者發現,農村新建房屋連片,耕地被大量吞食,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而人口有增無減,糧少人多的矛盾日趨尖銳。而在極為嚴峻的問題面前,作者在瞭解情況的基礎上,科學整理了40年的全縣人口、耕地、糧食的全部統計數據,調整了指標範圍和口徑,並經過多方面鑒別、核對,又做了統計分析表,從中引出了自己的觀點,形成對所分析問題的明確認識,寫出了有理有據、觀點鮮明、材料充實、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文字簡練的分析報告。

  由於作者抓住了一個極為嚴峻而亟待解決的問題,提供一份優秀的引人註意的分析報告,引起了有關部門和縣領導的重視。該縣的縣長批示建議將此件以政府簡報或辦公室文件形式轉發縣直各部門及各鄉鎮政府。向全縣各部門敲響了警鐘。

實例2

                                 社會發展統計分析報告

  一、人民生活水平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從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來看,199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90.1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60.3元,扣除價格因素,與1978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4倍和2.1倍,年均增長8.1%和6.2%。據國家統計局分析,到1997年,我國居民已經走過了4/5的小康生活之路,整體生活水平已經接近小康生活目標。

  二、教育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很大成績。到1997年,已建立普通高等學校1020所,是1952年的5.1倍;在校學生達317.4萬人,為1949年的27.1倍,平均每萬人口中大學在校學生的比重由1949年的2.2人,1978年的8.9人,提高到1997年的25.7人。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專門學院,很多省有綜合性大學。

  1997年全國共有各類中等學校9.28萬所,在校學生達6995.2萬人,是1949年的55倍。小學62.9萬所,在校學生達1.4億人,是1949年的5.7倍。普及義務教育取得明顯成效。截至1997年底,全國通過“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的縣為1882個,人口覆蓋率達65%以上。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地區達到91%,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已接近99%。

  三、文化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文化事業也有了長足進步。1997年,共有書刊出版社528個,書店1.4萬個。全年共出版圖書12萬種,為1952年的8.76倍,為1978年的8倍。1997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661個,為1949年的48.4倍,為1978年的2.2倍,基本實現縣有圖書館。1997年,全國共有博物館1282個,為1952年的36.7倍,為1978年的3.7倍。文物機構1984個,大批文物和重要考古、科技、歷史資料得到保存。這些機構宣傳了科技文化知識,展示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促進了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

  四、醫療衛生事業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到1997年底,全國各級醫院由1949年的2600個發展到67911個,增加26.1倍,一個遍佈全國城鄉的醫療衛生網已基本建立起來。全國醫院床位總數由1949年的8萬張,增加到290萬張,增加36.3倍;每萬人口醫院床位數由1949年的1.5張,增加到23.5張,增加了15.7倍,其中直接為農民服務的床位占60%。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439.9萬人,為1949年50.5萬人的8.7倍;每萬人口醫生數由1949年的6.7人增加到16.1人,增加了1.4倍。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平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時的35歲,提高到70歲,增加了近一倍。

  五、體育事業

  經過黨和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國的體育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全民健身計劃得到普及,群眾的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各地以全民健身為主旨的各項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據統計,1998年有3億多人次參加了第四屆全民健身宣傳周的活動;國家建立了成年人體質監測網路,首次向社會公佈了中國成年人體質狀況;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擴大,到1998年底人數已經接近10萬人;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奧運爭光計劃逐步落實。1998年我國運動員共獲得83個世界冠軍,創、超世界記錄68次;目前我國體育人口(每周參加體育活動不低於3次,每次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具有與自身體質和所從事的體育項目相適應的中等或中等以上適合強度者)比重為31.4%,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Vulture,Angle Roh,Dan,Cabbage,鲈鱼,Yixi,Mis铭,LuyinT.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統計分析報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2.95.220.* 在 2013年12月23日 10:49 發表

不錯~ 受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