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審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審計是對以貨幣表現的、財務信息為主的定量環境信息載體實施的審計,審計的基本內容主要為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
審計的基本依據是環境會計準則和環境審計準則或規範指南等。環境經濟活動的產生和變化勢必引起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通過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一會計特有的方法和步驟,最終在企業會計報表中加以反映和揭示出來。對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審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分析、判斷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藉以確認和解除被審計單位的環境會計責任。具體內容主要應包括:
1.環境資產的審計。環境資產是由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為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環境資源,該項資源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薪效益。環境經濟活動會導致資產的增加或減少,併進而引起企業現金的流人或流出。比如環境污染導致企業資產的損害,從而引起企業資產的賬麵價值低於市價,產生資產減值損失,而計提部分或全部的資產減值準備金。無論是實物資產還是非實物資產。流動資產還是長期資產都可能會發生這種損失,進而引起企業未來現金的流出。
2.環境負債的審計。環境負債是企業過去的環境經濟業務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會使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環境話動產生會引起企業一種現實的或潛在的債務併為此付出代價,導致企業即期現金和未來現金流入或流出。環境負債的審計是環境審計的重點內容之一。
3.環境權益審計。環境權益是所有者在企業環境凈資產中享有的環境經濟利益。企業環境活動在引起環境資產和環境負債增減變動時,也同時會影響企業環境權益的增減變動,這種權益是環境資產和環境負債增減變動後的靜態表現和結果。
4.環境收人審計。環境收人是企業積极參与環境污染治理等環境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流人。環境收人具有現時收人和或有收人的兩重性。前者屬於形成企業的現時現金流人.後者屬於可能產生的期後收益。按照謹慎會計核算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會計核算原則,在會計上對或有收人平時不加以確認,待實際收到時予以確認。這項收人主要包括:(1)稅收減免或減稅增加的收人;(2)低息或無息貸款節約利息所形成的收人;(3)政府或其他組織和單位給予的補貼收人;(4)降低或杜絕污染而節約的支出。
5.環境費用審計。環境費用是企業在環境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利益流出,是企業付出或耗用環境資產的轉化形式。環境支出也具有現時支出和或有支出的兩重性,前者屬於產生現時的現金流出而形成當期費用,後者屬於可能產生的期後支出而給企業帶來一種或有負債。這些費用包括:(I)環境管理費用;(2)環境監測費用;(3)廢物排污規費;(4)環境罰款與賠付;(5)環境清理費i(6)停工損失;(7)無污染替代支出;(8)資產跌價或減值損失;(9)研究開發支出;(1O)設備購建和折舊費用支出i(11)環境評估審計支出;(12)註冊申請支出。環境費用審計是環境審計的重點。
6.環境效益審計。環境效益是企業環境活動產生的最終經濟利益。環境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方面。直接效益主要有:(1)生產成本的降低,如設備維護費用、生產控制費用、原材料消耗、能源和水消耗、廢品減少以及人員的減少所帶來的效益;(2)銷售的增加,如增加產量、回收副產品以及優質產品和綠色產品的增值所帶來的效益;(3)其他效益.如應稅利潤的增加、現金流量的增加、提高企業聲譽和擴大市場占有率所帶來的效益。間接效益主要有:(1)從環境方面產生的效益.如減少廢棄物處理、處置費用和減少事故罰款和排污收費所帶來的效益;(2)從廢棄物回收利用方面產生的效益.如復用、迴圈利用和再生回收所帶來的效益;(3)其他效益.如職工健康的改善而減少的醫療費用等。
7.環境投資和環境基金審計。環境投資和環境基金是企業按規定提取和轉入或者由相關部門和單位撥人的專門指定用於投資特定環境項目方面的資金。主要內容包括:(1)投資總額;(2)投資回收期或投資償還期;(3)凈現值;(4)凈現值率;(5)內部收益率。
- 袁廣達.企業環境信息審計研究(A).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