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影響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人際影響(Interpersonal Influence)
目錄 |
人際影響是在他人影響下,個人的信念、態度、情緒和行為所發生的變化。人際影響是人際關係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通過人際影響,個人往往會按照自己所生活的文化環境中占優勢的模式來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行為。使個人向社會或群體同化方面發展,並使人們的行為發生相應的同化反應。
人際影響的反作用[1]
第一,受影響者對影響者有反感。某機關一職工因工作上的原因鬧情緒,並影響正常工作。領導指派其所在科的科長去找他談心,但談心過後這位職工乾脆連班也不上了,情緒鬧得更大。領導只好找其他人詢問原因,得知這位職工原來對科長有一定的成見,讓科長去談心,不但不能扭轉職工的思想,反而引起相反的效果。
第二,受影響者反對他人限制其獨立行動。這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表現得最多。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越是不讓做什麼,他偏婁去做什麼,這就是由於孩子不喜歡別人限制其行動的緣故。
第三,影響因素的安排不得當。有些影響者在施加影響時,選用的影響因素在時間或環境的安排上不恰當,使其未能起到預期的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人際影響的手段[1]
人際影響就是個人對他人和群體,或他人和群體對個人施加影響。影響者總是採取某種手段影響受影響者。目前最常見的人際影響手段有六種:強制、獎賞、權威、參照、法權及信息。
(一)強制,是指影響者採取政治,經濟懲罰的手段,強迫受影響者接受其影響。受影響者的行為不符合影響者預期的要求時,受影響者就要受到懲罰或批評。如大學生考試達到幾門不及格時就取消其畢業資格,不發給學位證書。
(二)獎賞,是指受影響者的行為如符合影響者預期的要求時,他將得到一定的獎勵和表揚。在現實生活中,獎賞和強制常常是並用的,但許多時候,獎賞的效果要比強制更好一些。如父母常對孩子採取。做好某一件事,就答應一個要求。的方法讓孩子去做某事,這樣孩子大多願意並積極地去做那件事。相反,如父母嚴厲要求孩子做好某件事,否則要採取強制的手段,結果容易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這是因為人們不喜歡被強迫和限制。
(三)權威,是指影響者具有豐富的知識和能力,使受影響者自願服從其意見的一種力量。這種現象在學校較為常見,如教師讓學生按照某種方式解決問題,學生一般照做。在管理工作中若管理者具有威信,那麼這就是一種使被管理者對管理者信任和服從的精神感召力。據某報載,某企業推廣“滿負荷工作法”時,幹部首先實行滿負荷工作量,這種先行一步的示範作用,使得被領導者自願跟著做,這也是一種權威的作用。
(四)參照,是指影響者成為受影響者自我評論的鬥種參照標準.參照對象就是受影響者的仿效對象。個人按照他所嚮往的參照對象,自願按其標準評價自己的信念、態度和行為。如許多年輕人竭力模仿他們所崇拜的歌星、影星的穿著及行為舉止。參照有消極與積極作用之分。
(五)法權,是指影響者所處的法律地位,有權對受影響者施加影響,而他有義務服從。“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夫職”這句話表明在軍隊中一些人有權指揮另一些人;犯人在監獄里被強迫接受改造,也是通過法權起作用的。
(六)信息,是指信息內容本身所產生的影響。它有時使受影響者
人際影響的方式[2]
模仿、暗示、感染,都是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也是人際影響的最要方式。
- 一、模仿
模仿是人們自覺不自覺地仿照,摹擬他人的行為。
模仿是將遍存在的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模仿的內容非常廣泛,從他人的行為動作,穿著打扮,到他人的風度、語言、技巧、技術、性格、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以及風俗、習慣、禮節等等,都可以進行模仿。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當個體發覺他人對自已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時,就會在行為上仿效他。仿效他人的行為要麼是模仿者喜歡的,要麼是模仿者希望達到的,要麼是模仿者所傾向的。模仿行為不會是對自已有害的。模仿的對象大多是模仿者心中的喜歡和崇拜的榜樣。
模仿是人類生存和實現個體社會化的一種手段,是人們學會處理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也是入的任何學習的基礎,沒有模仿就不可能積極地適應周圍環環。在社會生活中模仿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兒童早期生活中學習社會經驗的主要形式。人從出生開始,藉助予模仿,從成人那裡學語言,學會吃飯,穿衣等自己生活的技能,學會專門技能和交往行為等。一個人初到一個陌生環境也要藉助於模仿。
- 二、暗示
暗示是人際影響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暗示是指人們用含蓄而巧妙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莉行為施加影響的過程。
暗示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實現的,是暗示者對被暗示者施加影響的過程。這種影響不是由暗示者簡單地通知被暗示者,也不是擺事實講道理,理智地說服對方,更不是強迫、壓制對方,而是以十分含蓄的方式給對方某種信息,使對方不分析,不懷疑,不加考慮地予以接受並作出暗示者所希望的反應。
暗示者對被暗示者發出的暗示多採用語言的形式,但也可以用行為的、表情的方式進行。自由市場上做買賣的人,常向顧客介紹他的商品如何價廉物美,這就是語言的暗示。有些做買賣的商販,為了推銷他的商品,故意讓其同伙們擁擠在他的攤頭,讓過路人也擠進去搶購,這是行為暗示。有人買到某種商品後喜形於色,這是表情暗示。還有,有些商店出售廉價物品時,往往冠以“出口轉內銷”之名,以招來顧客,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出口的東西質量好,出口轉內銷又會減價,於是大家爭相購買,這是信譽暗示。這些語言、行為、表情和信譽,都投有直接“號召'顧客去購買,只是用含蓄的、間接的形式形成暗示以達到目的。
- 三、感染
感染是指個體無意識或不自主地接受某些情緒狀態影響的現象。它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影響的一種常見的心理方式。列夫·托爾斯泰寫道:一個用聽覺或視覺接受他人所表達的感情的人,能夠體驗到那個表達自己的感情的人所體驗過的同樣的感情。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笑了,聽到這笑聲的另一個人也高興起來;一個人哭了,聽到這哭聲的人也難過起來;一個人生氣了,而男一個人看見他生氣的人也激動起來。一個人用自已的動作、聲音表達蓬勃的朝氣,果敢的精神,或相反地,表達憂傷或平靜的心境——這種心情就傳達給別人;一個人受苦,用呻吟或痙攣來表達自己的痛苦——這種痛苦就傳達給別人;一個人表達出對某些事物,或菜些人或某些現象的喜愛、崇拜、恐怖或尊敬——其他人受到了感染,對同樣的事物,同樣的人或同樣的現象也感到同樣的喜愛、崇拜、恐怖或尊敬。這些都是由情緒感染的作用造成的。在發生情緒感染時,交往雙方的情緒互相傳遞,多次交流,並連鎖式地擴散,使某種情緒狀態出現在交往各方之中,從而產生共同的行為模式。
感染和暗示都屬於人際影響的範疇,都通過巧妙的信息溝通以達到改變心理狀態和行為的目的。但他們又是兩種不同的人際影響方式:暗示是主動施與的影響,感染則是受動於他人的影響l感染是以雙方共同的心理狀態為基礎,而暗示不一定有共同的心理狀態和感受,暗示和模仿是單向性的影響,而感染影響是雙向的,乃至多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