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2个条目

一对一营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一对一营销(One-To-One Marketing)

目录

什么是一对一营销

  一对一营销,亦称“121营销”、“1-2-1营销”或“1对1营销” 等。是一种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它为公司和个人间的互动沟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方案。一对一营销的目标是提高短期商业推广活动及终身客户关系投资回报率ROI)。最终目标就是提升整体的客户忠诚度,并使客户的终生价值达到最大化。

  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客户创建个性化的营销沟通。该过程的首要关键步骤是进行客户分类(例如根据需要,基于以往行为等),从而建立互动式、个性化沟通的业务流程。记录响应(或互动),使未来的沟通更显个性化。优化营销和沟通的成本,从而搭配或提供最符合需要或行为的产品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唐·佩珀斯(Don Peppers)与马莎·罗杰斯(Martha Rogers)所开创的客户关系管理业已成了互动时代的商业规则,其所著的《一对一未来》、《一对一企业》、《一对一实战手册》、《一对一经理人》在全球各地以14种语言出版,成了21世纪商界人士的圣经。由于其杰出的成就,唐·佩珀斯与马莎·罗杰斯荣登全球16位顶尖管理大师之列;2001年7月在伦敦荣获全球技术大奖,被全球技术网络协会(World Technology Network)誉为“真正创造未来的革新家”。唐·佩珀斯与马莎·罗杰斯的“一对一战略”受到了全球商界的热烈推崇,影响力遍及汽车、零售、金融保险、医疗保健、电信和互联网等各行各业。他们的17个咨询服务机构分布在全球各地。

  就本质而言,一对一营销实则是“忠诚度营销”的一种别称 – 旨在通过影响获利行为、树立客户忠诚度,实现客户终生价值的最大化。

一对一营销的内容

  在日常我们经常听到国内的企业家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占领市场”的言论,而实际上单纯强调市场份额的观念早已过时了,一对一战略简单的说就是企业需要转换观念,把以往的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为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布局。使企业的经营战略重心侧重于顾客份额而非仅仅是市场份额

  因为市场观念只是相对的。无论何时,市场竞争决定了一旦某个市场有利可图,必然就会有跟进者随后而至。而且,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顾客随时可以用脚投票。所以,单纯基于市场份额的战略很大程度上只能导致价格大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唐·佩珀斯认为决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关键不是“市场份额”,而是在于“顾客份额”。所谓顾客份额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一个顾客的钱袋份额,即企业在一个顾客的同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大小。占据了顾客份额的企业也就是真正地得到了顾客的芳心,拥有了顾客的忠诚度,由此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企业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也就是所谓“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宗旨所在。

  可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长草短草一把抓,以市场为王,把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是为金科玉律,在某种程度上轻视了顾客,忽视了各种类型顾客的个体差异性特征,一厢情愿的人为的给顾客制定了一条唯一的消费和接受服务的路径,把自己的思维定式强加给顾客的指导思想,使得顾客的消费体验味同嚼蜡,在没有有效的体验到品牌为他们许下的承诺后无奈的转而投向竞争产品的怀抱。

  商品替代品如此丰富繁多的今天,在品质同比的选择前提下,购买和交易体验的感受为顾客带来的愉悦快感早已超过了产品本身带来的利益点。可见,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多维度的渠道终端服务网络,增加和延伸包括渠道成员终端消费者在内的顾客的切身体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之一般。

  区分、评估顾客在目标顾客群体中,我们可按照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度将他们划分为几个等级的群体进行区隔。所以,由于每个级别的顾客群体对于企业的贡献度的差异,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同时也应该成立于之相对应的销售组织专门为其服务。

  我们根据顾客对企业的贡献度就可将顾客群体分为MVC, MCC, BZ等三个级别的群体。其中,MVC是最有价值的顾客群体,也就是目前购买最多的群体,而MCC既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顾客群体,这个群体的业务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旦发挥出潜力,将会非常巨大,比如当他们对于信贷消费的接受程度很高的时候,或者宏观经济复苏即转好,他们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时。其他则为 BZ,即负值顾客群体,这个群体得到很多服务,但目前和潜在的回报率都较小。

  依照产品特性,我们也可以根据顾客群体购买产品的种类不同或者地域及风俗的不同来进行划分,你的通路终端成员和你的目标顾客一样,彼此的经营方式、实力、需求、以及吸引的顾客群体都各不相同。各类顾客群体在各类终端卖场实施购买行为时会产生不同的服务需求,亦即要求终端服务网络能够具备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的能力。

与顾客一对一的沟通交流

  如果我们对于顾客的需求倾向,偏好和购买习惯等元素缺乏了解,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企业和顾客就会成为京剧《三岔口》里面的两位大侠一般,在漆黑的夜里互相摸索,不知所踪。所以应当根据我们对顾客的区分有针对性的与顾客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和措施,搜集最新的顾客信息,与他们合作挑选出最有价值的有用的讯息,改进产品或服务。

  譬如我们与渠道成员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平台和措施视该成员的级别与价值而定,可以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也可能是电讯化的和人工化的。譬如,宝洁公司对于他们的全球最大客户沃尔玛,一大批的MBA都在阿肯色州的最大现场办公室工作,因为这里于他们的顶级顾客沃尔玛相邻,在办公室里,一套巨大的网络平台系统与沃尔玛连接,24小时不停的工作、竞品的卖场策略等讯息,沃尔玛存货情况、即时的产品需求、补货数量、时间、顾客的意见反都以最快的速度传输到宝洁公司办公室,使得宝洁公司能够根据随机应变,快速的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对于级别较低的渠道成员宝洁公司则采用电话、传真、普通互联网络、邮寄、人员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了解。宝洁公司还会指令驻分销商人员或者定期派出市场渗透人员到其他各类终端进行沟通,在助销的同时随时向总部反馈来自市渠道成员和当地市场的讯息。

  思科公司专门与市场渠道成员建立了内部的互动沟通的平台,每个渠道成员都可以和思科总部链接,他们可以随时进入网路系统,读取最新讯息,反馈意见、提出建议、要求、叫苦等,他们还可以通过网路与其他同是思科渠道成员的商家沟通交流,交换讯息。思科公司会根据渠道成员的反馈调整合作策略,努力的实现与渠道成员的“无缝对接”关系,有效的推动市场的拓展。

  与与渠道成员沟通交流相比,企业与最终顾客的沟通交流就显得面积更大,沟通的接触点更多了,企业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的挖掘企业的产品、服务、广告宣传路径中与顾客的接触点,在一些重要的接触点上设置与顾客的反馈沟通的装置。

  譬如沃尔玛零售连锁店在收银台设置顾客购买资料录入器,对顾客购买商品的数量、品种、购买频率、购买时间等都进行录入,而且在卖场里设置了顾客意见和建议反馈纪录,并派专人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了解顾客的需求变化。譬如发现该商圈的顾客群体家庭子女已经从5年前的满巢时的全家聚居,变成了儿女们纷纷自立,并在本区域或者周边有沃尔玛连锁的区域租买房独自生活时,沃尔玛就可能会在店内增加家庭用品如厨具等的货量和品种,以满足这些离家自立的新家庭的需求,并且会根据这个消费群体的特征开展一些促销的活动,以吸引他们的光顾,培养他们的忠诚。

一对一定做产品和服务

  企业知道了顾客所想之后,就要进入为顾客量身定做产品和服务的环节了。这也是一对一营销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我们称之为“响应顾客需求”,企业的对策可能是大批量定做,也可能是小批量的定做,既可能大范围的定做,也可能是小范围的定做,通常这种定做流程包括预先做出一种产品的数打或数百种模块,然后把正确的模块组合在一起以满足个体客户需求。

  譬如著名的李维斯牛仔服既是如此。顾客来到商店里选购款式和布料,然后现场的售货员会为你量尺寸,并立即输入电脑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李维斯的设计部门、工厂和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部门紧密链接,你只需坐等片刻,或者是第二天取货即可,无论是大小、尺寸、款式风格都如你所想。甚至会应你的要求在领口或袖口绣上你的尊姓大名或者其他你喜欢的图案。其实李维斯也并非就真的为每一个顾客都单独制造,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工厂会按照各种尺寸、大小款式、风格制造出大批的模块,接到前方的顾客数据之后,既现场拼接就行了。而顾客获得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因为“你是专门为我生产的”。

  更高价值得的商品譬如奔驰劳斯莱斯为按照富豪们对于豪华、气派、安全、个性等要求为他们订做的各类风格各异的轿车;

  当然定做还包括了产品包装、顾客偏好的附加特色、商品的物流运送、结账方式,甚至是对销售人员挑剔的需求都在内。总之,根据不同价值的不同需求的顾客的喜好设计定制他们想要得产品和服务,凸现专门化、个性化特征,满足顾客的价值感和尊崇感既是一对一定制的目的。

一对一的销售组织

  我们已经知道,在目标顾客群体中,我们可按照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度将他们划分为几个等级的群体进行区隔。所以,由于每个级别的顾客群体对于企业的贡献度的差异,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同时也应该成立于之相对应的销售组织专门为其服务。那房地产销售举例来说,我们根据顾客对企业的贡献度就可将顾客群体分为MVC,

  MCC, BZ等三个级别的群体。其中,MVC是最有价值的顾客群体,也就是目前购买最多的群体,譬如35岁——50岁的私营企业老板、小业主等。而MCC既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顾客群体,譬如25岁——35岁的年轻白领、创业者,这个群体的业务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旦发挥出潜力,将会非常巨大。

  比如当他们对于信贷消费的接受程度很高的时候,或者宏观经济复苏即转好,他们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时。其他则为BZ,即负值顾客群体,这个群体得到很到服务,但目前和潜在的回报率都较小。依照产品特性,我们也可以根据顾客群体购买产品的种类不同或者地域及风俗的不同来进行划分,据此来组建一对一的销售组织队伍。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和回报计划

  一对一的销售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要问题是:

  1、顾客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储存,企业应当摒弃陈旧、原始的采用笔记、口述、电话、纸质文档、传真等方式进行顾客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储存的方式。不然,宝贵的顾客信息就会因为人为地原因而记忆模糊、遗忘、遗失、错记、漏记等原因而浪费掉。企业应建立顾客资料数据库,和市场信息分析处理中心进行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储存,而各销售组织则尽量的采用录像、录音、数码快照、电子邮件、个人数据传输设备等方式进行工作。

  2、市场、顾客信息的共享,实施了一对的销售组织后,固然各销售组织专一的对应一个顾客群体进行工作。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各顾客群体之间的重叠交集的属性。譬如、一个顾客群体可能即是属于同一贡献度的群体,又是购买同一产品组的群体,甚至有可能还是处于相同年龄段的群体。所以,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顾客信息如何共享和交流,在现实的销售任务当之中,往往一个专营小组的人员发现这样的群体时,只对属于自己对应的顾客属性的板块进行销售,而不会与其他的专营小组分享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实施一对一的销售组织当中,企业应当建立各专营团队间的信息交换系统譬如利用企业内部互联网等,使企业里的每一个团队都能够共享企业的“公共记忆”,以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还应成立跨职能和跨团队的检核小组,对各团队间的衔接与沟通进行检视,及时发现脱节部位,并予以修正和共享。再有,建立信息交流的奖励措施也是鼓励有效的交流和利用顾客群体信息的有效方法。

一对一的顾客服务

  一对一的顾客服务往往集中在销售的终端,绝对不仅仅是卖场服务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促销场所、仓库出货、送货上门、上门维修、电话咨询等许多接触点的服务,而实施一对一服务的对象也是根据不同的顾客群体对于企业的贡献度来划分的,如同我们前面所划分的顾客群体MVC\MCC/ BZ一样,对于贡献度大的顾客群体给与多一些的服务是理所应当的。

  这时我们在本文前面的情景就出现了,当你走进一家银行排队办理业务,你看到一边排满了人,而另一边却只有三两个人在办理业务,而且旁边或者后面还有舒适的沙发。于是你也赶紧排了过去,这样的话你就会节省了排队的时间。但当你站到窗口告诉营业员你要存款3000元时,营业员告诉你:“对不起,先生 (小姐)我们这里只给大额储户办理业务”你和你的朋友经常光顾一家咖啡厅聚会,在消费时,你们与经理攀谈,谈到了你们对咖啡厅布置的看法和期望。当你们又一次来到这家咖啡厅时,你们惊奇的发现,在你们经常围坐小叙的那一角竟然变成了你们喜欢和期望的那个样子。

  你和你的邻居一起在某家电商场购买了一台电视机,可是,令你感到愤怒的是你的邻居的电视机被商场包装得稳稳当当的,由商场的送货小车送到了家里,连安装调试都由他们给包办了,可不但要自己雇车把电视机拉回家,安装调试也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你身处一对一服务的氛围中时,企业就会通过广告传播、现场宣传提示以及人员咨询等方式告诉你,为何你会受到这样的礼遇或一般对待的原因。如果你认为你没有享受到那项服务时,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因为这项服务不是为你设计的。请你不要见怪,如果你达到某些标准你也能够享受这些服务。

  譬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每年都会接到许多的投诉信,他们的老板通常会在年末或其他安排的时候,以公开信或电视讲话的方式告诉这些顾客,因为您的需求和偏好等原因,我们的顾客服务并非按照您的特征而设计的。如果您对本公司的服务感到不满意的话,那就只能请您搭乘别的能够满足你需求的公司的客机,如果你愿意接受本公司的服务,我们同样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欢迎您继续搭乘我们的客机。

服务文化培育更需深入

  不论一对一策略如何得具有超凡的能量,如果离开了参与实施的每一个人的领会和努力的话,也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顾客满意度的,

  “一对一营销”的实施实际上是建立在定制的利润高于定制的成本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部门、研究与开发部门、制造部门、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通力合作。营销部门要确定满足顾客需要所要达到的定制程度;研究与开发部门要对产品进行最有效的重新设计;制造与采购部门必须保证原材料的有效供应和生产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要及时提供生产成本状况与财务分析。其核心就在于“人”与“人”的互动,顾客可不会去管你的失误是个体原因还是策略因素,他们会把任何一个员工的失误都归结为这个企业、品牌的不好上面去,所以对于人员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传统企业经营观念属于交易过程驱动型,几乎厂商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上面,视终端市场为营销任务的终点。殊不知,随着商品短缺时代的过去,仅仅满足顾客对商品本身的需求已经不能使顾客获得真正的满意了。新的品牌经营观念将重点放在了关系和顾客服务上,企业要想培育一个在顾客心目中有分量的、具有亲和力的、满意的品牌,那么就应该通过培育品牌文化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服务等于成功”的经营理念,使得让顾客满意成为企业最原始的动机,而将终端的每一次的交易结束视为“一段友好关系的开始”。使顾客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改观看法和偏见,提升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最大限度的转化竞争对手的顾客为己有。

  通过一对一的渠道与终端服务网络的建立,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顾客的支持,我们也能够更多的了解顾客的偏好和需求信息,但还有一个更大的与没有实施一对一的品牌的不同点,就在于实施了一对一的企业将与顾客的互动与对话转化成了可跟踪、能使用的信息。当我们把这些信息与企业的潜能相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这些信息就会在经过深层整合以后变成了一种知识,我们拥有了这种知识以后,我们就比我们的竞争队手更加了解我们的顾客,特别对于顾客群体划分出的个体的掌握,将会使我们做得更好,赢得顾客更多更大的满意度

一对一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应建立“关系品质”,即与每一位顾客建立学习的关系,记得每一位顾客的喜好,并随时把上一次与进行到一半的话再接回来。因为这会让顾客觉得只这种关系省力方便,这样会建立起“不方便的障碍”,成为顾客永远不想与竞争对手来往的一个原因。

一对一市场营销四步走

    识别你的顾客

    对顾客进行差异分析

    与顾客保持良性接触

    调整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每个顾客的需要

网络经济时代的一对一市场营销

1.一对一的市场营销的基础是一对一媒体。一对一媒体区别于大众媒体的三个方面:

    一对一媒体是可以个人定向的;

    一对一媒体的交流是双向的;

    一对一媒体很廉价。

2.一对一市场营销的开展是从对话开始的。

3.一对一的市场营销交流的方式是顾客主导的。

4.未来互动媒体的发展要求开展一对一的市场营销。

5.一对一市场营销的竞争目标是一次一个顾客。

6.一对一市场营销的广告特征广告主的角色将从建立认知和实施有效的反应转变为充当市场营销人员和顾客之间的中介。

批评:一对一营销的陷阱

顾客忠诚的逻辑陷阱

  按照一对一营销理论,通过顾客数据库中反映出的顾客过去的偏好,就能判断出顾客将来的需求。这里就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实施一对一营销需要顾客数据库的支持,而顾客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企业与顾客有较为密切的互动。实际上也就是要求顾客是忠诚的,但恰恰培育顾客忠诚是一对一营销的目的,这个目的反过来又成为了实现一对一营销的必要条件。

  毋庸置疑,对某些老顾客,企业确实有可能通过对他们既有购买数据的利用与完善,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进而巩固这些顾客忠诚度。但对那些还没有重复购买行为的顾客,特别是一些购买不频繁的耐用品消费者,企业就很难在掌握充足顾客数据的情况下再根据不同顾客定制决策。比如说,一个家庭购买冰箱、彩电、空调,可能购买周期是十几年,当他们有重复购买的需求时,历史购买数据不仅少得可怜,并且随时间流逝,可能早已因顾客偏好发生变化而失去了价值。对企业进行一对一营销,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说,这些信息已经无法构成行动基础。在这种没有足够有价值的顾客忠诚行为做起点的情况下,一对一营销就成了空中楼阁。

顾客导向陷阱

  一对一营销被其布道者们宣称是最彻底的顾客导向,因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满足从顾客数据库中挖掘出的每个顾客的需求为目的。然而,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无论是根据顾客的购买历史数据,还是顾客的投诉、建议等,反映的都是老顾客言明的需求、表现出的偏好和对现存产品与服务的态度。被这些数据牵着鼻子走的企业,还能迸发创造未来的精彩创意么?能拥有持续发展的活力么?

  北爱尔兰Ulster大学营销学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客座教授、营销学家斯蒂芬·布朗曾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批评过对顾客明示的需求亦步亦趋的企业,他认为顾客都是短视的,甚至于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因此他们的需求只有企业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挖掘出来。管理学家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也说过,企业的未来维系在顾客没有表达出来的模糊需求上,特别是那些潜在顾客的模糊需求上,探求这些顾客需求并满足他们才是真正的顾客导向。正是这些顾客数据库中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才能指引企业的未来之路,保证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陷入一对一营销极端“顾客导向”陷阱的企业会发现,一旦有竞争对手以非凡的远见,推出超越顾客现有期望的产品,自己就迈入了老顾客背叛的险境,一对一营销反成了企业“败经”。

能力陷阱

  无论是根据个体顾客的定制产品和服务,还是交叉销售,一对一营销都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能力的限制,似乎任何个性化的顾客需求企业都能够满足;只要是老顾客要求的,任何领域企业也都能够延伸。

  事实上,企业要满足超出企业现有经营范围的顾客需求,必须扩展自己在现有价值链上的能力,甚或打造全新的价值链。这决非可以随心所欲做到的,因为企业受到有限资源的限制,并面对着各种技术壁垒与资金壁垒。联想是否能为电脑顾客定制联想冰箱或者联想彩电?麦当劳能否为常常光顾的孩子开办学校?一定程度上,这好比要求一个畅销小说家为自己的忠实读者写一本具有深刻内涵的哲学书一样荒诞。 大规模定制的出现,在佩珀斯和罗杰斯看来能够保证企业针对每个个体顾客设计生产,同时又保证成本维持在一定范围。他们又忽略了,这种把最终产品分解为不同模块,通过模块组合而增加可供选择的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还是受到有限模块的限制。超出这种界限的顾客个性化需求,企业还是不可能满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要长胜不败,就必须培育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在创造顾客价值的某些方面应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且对手模仿不了。然而按一对一营销的要求,企业难免分散资源于价值链的多个环节,这样就难以培育核心竞争力。掉进一对一营销的这种能力陷阱,企业就不可能获取竞争优势了。

品牌定位陷阱

  一对一营销的鼓吹者强调要将精力集中于顾客份额上,而非追求市场份额。要完成这个任务,佩珀斯和罗杰斯的指导是通过交叉销售,来确保企业的每个老顾客购买更多本企业生产的产品。

  在这种方针政策之下,星巴克就不能再只是一家咖啡店。因为一旦某个老顾客表现出现有服务范围之外的需求,无论是汉堡、油条、豆浆、面条,还是啤酒、香烟,星巴克就应针对他推出。似乎只有如此,星巴克才会成为每个老顾客休闲餐饮的惟一之选,顾客份额才能相应得到提高。这可能只是一个玩笑罢了,但是由此理应令我们对此理论表示怀疑。

  品牌的生命力,凝聚于它对目标顾客群体所提供的比较一致的价值,也就是存在于品牌的价值定位之上,而不是分散于提供给每个顾客的不同价值当中。由于每个顾客都有复杂多样的需求,提高顾客份额需要企业扩大经营项目,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结果必然偏离品牌的定位,分散和模糊企业的形象,品牌的价值也会惨遭稀释。片面追求增加顾客份额,必然是一种饮鸠止渴的行为,很可能把企业推上不归路。

数据库万能陷阱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对一营销的鼓吹者看来,已经足以保证企业从顾客数据中挖掘细致到极点的、准确的顾客偏好与需求。这里有这样一个逻辑基础:历史总是重复自身。不幸的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已经证明,顾客的许多购买行为是冲动的,根本不具备重复性。此时收集历史数据就是在做无用功。

  另外,消费者都存在求新求变的心理,特别在个性化愈来愈张扬的今天,这种心理将更加明显。根据顾客过去的需求特点设计未来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恐怕就会陷入失去活力的境地,最终会被顾客背弃。举例来说,按这个逻辑思路,服装设计师只需要按顾客过去的穿着偏好设计服装,不需要再创新和突破。这样爱美的姑娘们哪还需要逛街淘宝,服装设计师也可以完全让位于机器了。

  再者,在顾客由产生购买欲望到发生最终采购行为,影响因素非常之多,可以是心情的一时波动、朋友或导购员的一句话、终端布置的一个细节,甚或天气的变化。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达,把这些海量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并借以分析顾客的消费行为,都只能是天方夜谭。

  可见,顾客数据库决非万能的,顾客的购买行为规律难以从中准确挖掘出来。而不能充分把握顾客消费行为,一对一营销就成了镜花水月。

顾客附加价值陷阱

  一对一营销认为,企业在充分了解顾客的偏好,建立学习型关系之后,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每个顾客,增加他们体验到的价值,降低他们付出的经济、精力等成本,从而增加顾客获得的附加价值

  然而,在建立这种学习型关系的漫长过程中,却需要顾客与企业共同投入精力,使企业能深入了解顾客的习惯与偏好。在《一对一企业》中所举出的乐高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来:顾客在购买乐高玩具后,要填写保修卡,并在乐高网站上注册,与企业交流,不断反馈信息。一个孩子在享受玩具的乐趣之余还要绞尽脑汁地帮乐高公司考虑如何进一步改善产品,去填写那些枯燥的表格。天晓得佩珀斯和罗杰斯是多富有想象力。难得他们认为现在即使七岁孩子也有能力做到这些。真是一厢情愿!

  一对一营销要求设计个性化的服务,增加顾客得到的价值,以把这些顾客彼此区分开来。比如当一个老乘客上了航班,空中小姐必须通过数据库的指示,不等这位老乘客发话,就端上一杯他爱喝的饮料、送上一本他常看的杂志。听起来很人性化。然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实施一对一营销,很多企业必须把大量精力投入那些顾客并不一定重视的细枝末节,投入那些并不能明显增加顾客价值的方面。并且如果上述的老乘客的喜好已经发生变化,这个航班就是出力不讨好,反而降低顾客体验到的价值了。

  可以看出,一对一营销可能增加顾客成本付出,却不一定增加顾客价值,于是顾客附加价值就大打折扣,顾客满意度也随之下降,完全背离了企业实施一对一营销的初衷。

顾客权力陷阱

  要透彻地了解顾客的购买习惯、偏好,需要多少数据?企业有多大权力获得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经营?从好莱坞一部电影《国家的敌人》就可以看出,人们以任何看似高尚的借口窥探公民隐私的担忧,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已经逐渐加强。假若所有企业真的奉一对一营销为“胜经”,都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挖掘顾客生活习惯的所有细节,人们就如同生活在间谍群当中,到处面对窥探的眼神,难免失去很多自我空间,顾客怎会不抵制这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企业行为呢?

  再如一对一营销鼓吹者所举的另一个例子,Barista Brava咖啡连锁店要求员工记住每一个顾客,使老顾客不必开口点菜,就可以得到他们常用的餐点。然而许多顾客都将选择看作是一种应该行使的权力,而不仅仅是付出的成本。被商家以即使看来体贴的理由剥夺,也会引发顾客不满,带来负面效果,企业还是不要自作聪明吧。

  在开展一对一营销的过程中,沟通是双向的。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递信息的成本已经大大下降。这也是佩珀斯和罗杰斯认为开展一对一营销时机成熟的原因。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双刃剑,因为在降低信息传递成本的同时,人们每天要接触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那些“不请自来”的商业电子邮件,已经泛滥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使处理这些信息的成本水涨船高。这引起很多人极大的抵触情绪。为此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向个人发送未事先征得收件人同意的商业广告性质的电子邮件。一对一营销鼓吹者忽略了顾客作为信息受众的决定权,大众对信息传播的抵制一定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了.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一对一营销"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0.189.247.* 在 2009年9月10日 15:12 发表

有点片面了

回复评论
UNNC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月3日 23:38 发表

I'm just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fused after reading this...

回复评论
113.111.194.* 在 2010年5月11日 00:15 发表

you are right

回复评论
121.15.146.* 在 2010年7月31日 15:12 发表

I'm just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fused bafter reading this /

you are right.

回复评论
122.244.69.* 在 2010年11月8日 13:17 发表

非常受用,谢谢啦~~

回复评论
125.39.110.* 在 2011年6月30日 14:25 发表

受益非浅,说得都有道理,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

回复评论
112.90.147.* 在 2011年9月11日 12:04 发表

反方意见的案例选点很有说服力,但有点以偏盖全,假设一下,如果不做一对一营销,品牌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潜在销量增长机会,除了用IT思维对现有数据进行搜集之外,就不能整点新鲜的数据挖掘?就不能通过特征的分析结合回IT进行精准智能互动?“一对一营销”只是个理论,工具和方法还要根据不同企业情况订制,三位一体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回复评论
218.22.74.* 在 2013年11月19日 15:48 发表

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门对门,服务新模式。

回复评论
183.61.14.* 在 2015年3月29日 07:58 发表

客户的需求就是企业的发展

回复评论
知我者谓我心忧有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4月26日 10:17 发表

Good

回复评论
123.125.1.* 在 2018年8月3日 02:10 发表

一对一是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分析具体问题,应用于实践,发现理论实操局限,总结并提取理念,方能被企业所利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