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國際電信聯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国际电信联盟(ITU)LOGO标志
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ITU, 簡稱國際電聯)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itu.int/

目錄

國際電信聯盟簡介[1]

  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負責國際電信事務的專門機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組織。其前身為根據1865年簽訂的《國際電報公約》而成立的國際電報聯盟

  1932年,7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馬德里開會,決定把《國際電報公約》和《國際無線電公約》合併為《國際電信公約》並將國際電報聯盟改名為國際電信聯盟。1934年1月1日新公約生效,該聯盟正式成立。1947年,國際電信聯盟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從瑞士的伯爾尼遷到日內瓦。

  國際電聯在全球相關範疇內,進行多項重要工作,包括為電信界舉辦世界性的活動、管理無線電頻譜、開發電信技術的全球標準,以及設定現時和日後通信網路的模式。國際電聯還舉辦多項活動,協助新興市場發展信息通信技術。有關活動包括為新開放市場的規管機構提供培訓,以及在鄉郊、偏遠或設施不足的地區建立多用途社區電信中心等。此外,國際電聯也進行研究和分析,為業界提供政策建議,以確定電信發展的新趨勢及其對政府和業界的影響。

  國際電信聯盟的宗旨是:維護和擴大會員之間的合作,以改進和合理使用各種電信;促進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促進技術設施的發展及其最有效的運營,以提高電信業務的效率;擴大技術設施的用途並儘量使之為公眾普遍利用;促進電信業務的使用,為和平聯繫提供方便等。

  國際電信聯盟最高權力機構為全權代表大會,每4年開會一次。代表大會主要任務是選舉秘書長、副秘書長,修訂電聯公約等。大會閉會期間,由41名理事組成的行政理事會代行大會職權,每年開會一次,負責處理財務、人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

  1989年,電聯專門成立高級委員會,委員會明確規定了電聯的6項職能,即標準化職能、管理職能、發展職能、組織電聯會議、總秘書處協調職能和把握變化中的電信環境。

  截至2006年12月,該聯盟有191個成員國 。

  中國1920年加入國際電報聯盟。1972年,國際電信聯盟理事會承認新中國的合法席位,中國1973年被選為國際電聯理事國。

  ITU制定的國際標準一直被稱作某某“建議”(Recommendations,這個詞通常一般要全部大寫以區分普通意義上的建議),由於ITU作為國際組織的長期性和作為聯合國的特別機構的特殊地位,ITU發佈的標準比大多數其他同一級別的技術規範制定組織擁有更高的國際認同度。

  ITU的工作由它的“成員”管理。作為聯合國的機構,所有聯合的成員國都可以是ITU成員,他們也被叫做“成員國”。公司和其他組織可以按照“部門成員”或者“聯盟者”身份加入,這兩種成員資格都可以直接參与標準的制定(ISO不允許這樣)。ITU不同的下屬部門還與其它組織保持“聯絡關係”。

國際電信聯盟歷史[2]

  1844年5月24日,塞繆爾·莫爾斯利用電報線路從華盛頓向巴爾地摩發出了首份公共電報,這一簡單舉動宣告了電信時代的來臨。

  僅十年之後,電報便成為一項服務大眾的業務。然而當時還沒有跨國電報線路,因為各國使用的制式不同,電文需要謄寫、翻譯並送交到邊境口岸,再經鄰國的電報網路轉發。

  鑒於這種體制遲緩笨拙,許多國家最終決定製定有助於實現各國網路互連的方案。但由於這種方案是國家出面、各管一段,建設電報鏈路通常需要分別達成多項協議。以普魯士為例,為在首都和毗鄰德國各州的邊境地區設置鏈路,竟需要達成至少十五份協議。為簡化程式,各國開始制定雙邊或區域性協議,因此到1864 年,已有多項區域性公約付諸實施。

  電報網路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持續而迅速地拓展,促使20個歐洲國家聯手制定了一項國際互連框架協議。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制定出促進國際互連的設備標準化通用條例,通過了適用於所有國家的統一操作守則,並確定了通用的國際資費和結算規則。

  1865年5月17日,20個創始成員在經過兩個半月的艱苦磋商後,在巴黎簽署了第一份“國際電報公約”,併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ITU),以便於對這份初步協議作出後續修改。在140多年後的今天,成立國際電聯的前提依然適用,而且這一機構的根本目標基本未變。

一個新行業的發展歷程

  隨著電話於1876年獲得專利及電話技術日後的普及,國際電報聯盟開始於1885年起草有關電話技術的國際立法。繼1896年無線電報問世 - 最早形式的無線電通信 - 和將這項新技術用於海事和其它領域後,國際電聯決定於1903年召開一次無線電預備大會,研究無線電報通信的國際規則問題。首屆國際無線電報大會於 1906年在柏林召開,並簽署了第一份國際無線電報公約,其附件載有最早的一套有關無線電報通信的規則。這些後經歷屆無線電大會充實和修訂的規則,就是今天眾所周知的《無線電規則》。

  1920年,聲音廣播誕生於馬可尼公司臨時搭建的演播棚;在1927年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一次大會上,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宣告成立。國際電話咨詢委員會(CCIF,成立於1924年)、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成立於1925年)和CCIR被賦予協調電信各領域的技術研究、測試和測量並起草國際標準的任務。

  1927年的國際無線電報大會向當時的各種無線電業務(固定、海上和航空移動、廣播、業餘和實驗)劃分了頻段,以便在無線電通信業務的數量和每項業務的技術特性都在增長的情況下,確保運行效率的提高。

  在1932年馬德里大會上,國際電聯決定將1865年的《國際電報公約》與1906年的《國際無線電報公約》合併,形成了《國際電信公約》。它還決定將機構名稱改為“國際電信聯盟”。新的名稱於1934年1月1日生效。選用這一名稱的目的在於充分反映國際電聯承擔的全部職責,而當時其職責已囊括各種形式的有線和無線通信。

走上現代化之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1947年,國際電聯在亞特蘭大城召開大會,旨在使機構走向完善和現代化。通過與新成立的聯合國達成協議,國際電聯於1947年 10月15日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並於1948年將機構總部從伯爾尼遷往日內瓦。與此同時成立的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IFRB),負責協調射頻頻譜管理這項日益複雜化的工作,又於同年宣佈強制執行於1912年推出的頻率劃分表。

  CCIT和CCIF於1956年合併,組建了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以更有效地滿足伴隨這兩類通信技術發展而來的需求。

  爾後一年中的亮點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1的發射和太空時代的開始。根據作家阿瑟·克拉克1945年提出將衛星用於信息傳輸的建議,世界第一顆對地靜止通信衛星(Syncom-1)於1963年被送入軌道。

  為應對新的空間通信系統帶來的挑戰,CCIR於1959年成立了一個負責研究空間無線電通信的研究組。此外,1963年在日內瓦召開的非常行政大會,為各種空間業務劃分了頻率。其後的會議又做了進一步劃分,還為衛星使用的射頻頻譜及相關軌道隙制定了規則。1992年,首次為滿足採用非對地靜止衛星的新型業務的需求進行了頻率劃分,這就是被稱為全球移動衛星個人通信(GMPCS)的業務。同年,又為IMT-2000這一國際電聯為數字行動電話開發的下一代全球標準確定了頻譜。IMT-2000目前正在對全球的不兼容移動系統進行協調,同時為採用具有語音、數據和互聯網等線上業務連接處理功能的新型高速無線設備,奠定技術基礎。

國際電聯的作用與時俱進

  1989年的尼斯全權代表大會確認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活動,必須享有與國際電聯傳統的標準化和頻譜管理活動同等的地位,併為此建立了電信發展局(BDT),以加大改善發展中國家通信服務的力度。

  與此同時,在全球化日益發展以及世界電信市場逐步開放的背景下,尼斯全權代表大會發起了對國際電聯結構、運作、工作方法和資源分配進行重新評估的工作,以便使國際電聯具備實現其目標的能力。大會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負責就改革項目提出建議,以確保國際電聯繼續有效地滿足其成員的需求。於1992年在日內瓦召開的全權代表大會,即常說的增開的全權代表大會,對國際電聯進行了徹底重組,旨在使它更靈活地適應當今環境中與日俱增的複雜性、互動性和競爭性。

  經過這次重組的國際電聯精簡了機構,形成了三個部門,與其電信標準化(ITU-T)、無線電通信(ITU-R)和電信發展(ITU-D)三大工作領域相適應。新的體制還採用了定期大會制,以幫助國際電聯對新的技術發展作出快速反應。

邁向未來的千年

  1994年的京都全權代表大會通過了國際電聯歷史上首個戰略規劃,提倡採取更為面向客戶的工作方法和以國際電聯成員日益變化的作用、需求和職能為中心的行動計劃。

  此外,在京都大會期間成立的“世界電信政策論壇”(WTPF)是一種特設會議,目的在於鼓勵就不斷變化的電信環境帶來的新的政策問題交流看法和信息。 1996年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一屆WTPF的主題是全球移動衛星個人通信,1998年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二屆WTPF探討了電信服務貿易,同樣在日內瓦舉行的 2001年第三屆政策論壇關註的是互聯網協議(IP),而將在2009年舉辦的第四屆論壇則以融合為主題。

  2002年馬拉喀什全權代表大會為國際電聯確定的一項重點工作是,通過推動全面互連和互操作性網路和服務的發展,併在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WSIS)的籌備和後續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縮小世界範圍內的數字鴻溝

  WSIS首次讓世界各國的領袖為解決信息社會的問題走到了一起。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於2003年12月10-12日在日內瓦舉行,匯聚了來自 175個國家的11,000多名與會者,包括近50位國家/政府首腦和副總統;於2005年11月16-18日在突尼西亞召開的第二階段會議,吸引了174 個國家的逾19,000名與會者,其中有近50位國家/政府首腦和副總統。WSIS針對信息社會的問題形成了四份成果文件,涉及利用ICT促發展、網路安全、互聯網治理、價格合理的通信接入、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建設和文化多樣性的內容。


國際電聯於2006年11月6日至24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的最近一屆全權代表大會,通過了一項戰略規劃,確定了2008至-2011年的四年期財務框架,併為國際電聯作為主導電信和最新型信息通信技術(ICT)的國際機構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大會在支持國際電聯在彌合數字鴻溝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同時,強調國際電聯在跟進和落實WSIS相關指標和目標過程中的領軍作用。

  2007年,國際電聯與其它機構共同舉辦了連通非洲高峰會議,其總體目標是為縮小非洲各國的信息通信技術鴻溝動員人力、財力技術資源。於2007年10 月29-30日在盧安達基加利舉行的這次峰會承諾投資550多億美元,而ICT行業將率先採取行動。峰會還決定於2012年提前實現ICT連通性目標,以能在2015年達到更廣泛的“千年發展目標”(MDG)。

  國際電聯將繼續審查和調整其工作重點和工作方法,保證使自己跟上形勢並從容應對快速變化的全球電信環境。隨著世界的商業、通信和信息訪問活動越來越依賴電信技術,國際電聯在新推出系統的標準化和通用全球政策的制定過程中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關鍵作用。

國際電信聯盟大事記[3]

  • 1837年
電報問世
  • 1865年
5月17日:20個歐洲國家在巴黎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通過了第一個國際電聯《公約》,並開始實施首個《電報規則》
  • 1868年
維也納 — 首屆電報大會。決定在伯爾尼成立國際電報聯盟總部
  • 1869年
開始出版《電報期刊》。後於1934年重新命名為《電信期刊》,目前以《國際電聯新聞月刊》的名稱發行
  • 1876年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獲得電話發明專利
  • 1885年
柏林 — 電報大會。首次為國際電話業務做出規定
  • 1895年
無線電接力系統首次發射信號
  • 1902年
首次利用無線電波傳輸人的聲音
  • 1906年
柏林 — 國際無線電報大會(全權代表大會)。首屆國際無線電報大會在世界範圍內通過了SOS應急遇險信號。首次利用無線電話進行了廣播(聲音和音樂)試驗
  • 1920年
聲音廣播誕生於馬科尼公司臨時搭建的演播室
  • 1924年
創建國際電話咨詢委員會(CCIF)
  • 1925年
創建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
  • 1927年
華盛頓 — 無線電報大會(全權代表大會)。創建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
  • 1932年
馬德里 — 全權代表大會。將《電報公約》和《無線電報公約》合併為單一的《國際電信公約》。機構名稱也從國際電報聯盟改為國際電信聯盟
  • 1947年
亞特蘭大城 —全權代表大會。創建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IFRB)。國際電聯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 1948年
國際電聯總部遷往日內瓦
  • 1952年
布宜諾斯艾利斯 — 全權代表大會。國際電聯啟動其技術合作計劃
  • 1956年
日內瓦 — CCIF和CCIT合併為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
  • 1957年
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1
  • 1959年
日內瓦無線電行政大會首次全面修訂《無線電規則》
  • 1963年
發射世界第一顆對地靜止通信衛星- Syncom-1。在日內瓦召開首屆世界空間無線電通信大會
  • 1965年
蒙特勒 — 全權代表大會。國際電聯百年慶典,巴黎的紀念儀式將慶典推向高潮
  • 1971年
國際電聯推出首屆世界電信展覽會和論壇-1971年電信展
  • 1973年
馬拉加 — 托雷莫里諾斯—全權代表大會
  • 1982年
內羅畢 — 全權代表大會。全球電信發展獨立委員會成立
  • 1983年
國際電聯成為聯合國宣佈的世界通信年活動的牽頭機構
  • 1985年
國際電聯在亞太區舉辦首屆區域性電信展 — 1985年亞洲電信展
  • 1986年
國際電聯在非洲地區舉辦首屆區域性電信展 — 1986年非洲電信展
  • 1987年
日內瓦 — 高頻廣播大會。 審核劃分給廣播業務的高頻頻段的使用,並通過單邊帶無線電業務使用的技術標準和程式
  • 1988年
國際電聯在美洲地區舉辦首屆區域性電信展 — 1988年美洲電信展。日內瓦世界無線電大會研究對地靜止衛星軌道的使用(ORB-88),通過了提供平等使用對地靜止衛星軌道的規劃,並完成了全面的世界衛星直播規劃
  • 1989年
尼斯 — 全權代表大會。 建立高級委員會,負責對國際電聯的結構和職能進行深入研究
  • 1990年
國際電聯成立125周年紀念
  • 1992年
日內瓦 — 增開的全權代表大會根據高級委員會的建議,通過了機構改革方案。創立了三個部門(無線電通信、電信標準化和電信發展),對前IFRB、CCIR、CCITT和電信發展局(BDT)行使的職能進行了整合
  • 1993年
赫爾辛基 — 首屆世界電信標準化大會。在日內瓦舉行了首屆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93)和無線電通信全會(RA-93)
  • 1994年
布宜諾斯艾利斯 — 第一屆世界電信發展大會。京都—全權代表大會
  • 1996年
在日內瓦舉辦首屆世界電信政策論壇,研究全球移動衛星個人通信(GMPCS)系統問題,並通過了第一個全球被叫集中付費業務(UIFN)國際標準
  • 1997年
制定GMPCS諒解備忘錄並通過第一套跨境使用GMPCS終端的方案。在日內瓦通過了第一個重組互聯網的諒解備忘錄。國際電聯舉辦首屆互動媒體展覽會和論壇 — 1997年互動式電信展
  • 1998年
明尼阿波利斯 — 全權代表大會根據擴大私營部門成員權利與義務的精神,採用統一類別的部門成員制。通過了舉辦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的決定。在芬蘭坦佩雷通過了第一個《應急通信公約》
  • 1999年
國際電聯成為支持成立“網際網路功能變數名稱和號碼分配公司”(ICANN PSO)議定書的創始成員
  • 2000年
伊斯坦布爾 — 做出了批准3代移動通信(IMT-2000)無線介面規範和為其全球運行追加頻段的歷史性決定。日內瓦 — 制定出首個世界性數字聲音廣播標準。國際電聯批准了第一版3代無線介面規範
  • 2001年
日內瓦 — 分配了首個通用個人電信號碼,為實現全球號碼可攜帶性開闢了途徑。紐約— 聯合國大會贊成舉辦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
  • 2002年
馬拉喀什 —全權代表大會
  • 2003年
國際電聯首次採用全球指數為約180經濟體進行信息社會利用指數排名。舉行信息社會世界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首次就建設新興信息社會的主要原則達成共識
  • 2005年
召開信息社會世界峰會第二階段會議,再次重申了以人為本、面向發展和包容性的原則,並通過了讓信息通信技術造福全世界人民的路線圖
  • 2006年
  • 2007年
    • 世界信息社會獎授予了多明尼加共和國第一夫人Margarita Cede?o de Fernández博士閣下、Mark I. Krivocheev教授(博士)和Mozilla公司
    • 日內瓦-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07)
  • 2008年
    • 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獎授予了埃及第一夫人蘇珊?穆巴拉克女士閣下、Andrea Saks女士和DAISY基金會
    • 約翰內斯堡-世界電信標準化全會
  • 2009年
    • 裡斯本-第四屆世界電信政策論壇
    • 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獎授予了盧拉總統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閣下、GSM協會CEO Robert G. Conway先生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前委員Deborah Taylor Tate女士

國際電信聯盟的使命

  國際電信聯盟的使命: 讓信息通信技術(ICT)的好處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國際電信聯盟的使命是使電信和信息網路得以增長和持續發展,並促進普遍接入,以便世界各國人民都能參與全球信息經濟和社會並從中受益。自由溝通的能力是建設更加公平、繁榮與和平的世界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為使該願景成為現實,國際電信聯盟幫助調動所必要的技術、財務人力資源

  國際電信聯盟面臨的一項主要工作是通過建設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大力促進能力建設和加強網路安全以提高人們使用網路空間的信心,彌合所謂數字鴻溝。實現網路安全和網路和平是信息時代人們最為關註的問題,國際電信聯盟正在通過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網路安全議程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

  國際電信聯盟還針對防災和減災努力加強應急通信。儘管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均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但是較貧窮的國家由於其薄弱的經濟能力和資源的匱乏往往受到最沉重的打擊。

  無論是通過制定用於創建基礎設施以便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電信服務的標準,還是通過對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進行公平管理以便將無線業務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亦或是通過向努力制定電信發展戰略的國家提供支持,國際電信聯盟開展的所有工作均圍繞著一個目標,即,讓所有人均能夠以可承受的價格方便地獲取信息和通信服務,從而為全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國際電信聯盟將一如既往地致力於世界的連通。

國際電信聯盟各部門及電信展覽部

  無線電通信部門

  管理國際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資源是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的核心工作。

  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規定,國際電信聯盟有責任對頻譜和頻率指配,以及衛星軌道位置和其它參數進行分配和登記,“以避免不同國家間的無線電電臺出現有害干擾”。因此,頻率通知、協調和登記的規則程式是國際頻譜管理體系的依據。

  ITU-R的主要任務亦包括制定無線電通信系統標準,確保有效使用無線電頻譜,並開展有關無線電通信系統發展的研究。

  此外,ITU-R從事有關減災和救災工作所需無線電通信系統發展的研究,具體內容由無線電通信研究組的工作計劃予以涵蓋。與災害相關的無線電通信服務內容包括災害預測、發現、預警和救災。在“有線”通信基礎設施遭受嚴重或徹底破壞的情況下,無線電通信服務是開展救災工作的最為有效的手段。

  最近幾十年中,無線電通信系統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迅猛發展。無線電通信系統作為發展基礎設施,以及各國政府、通信行業和普通公眾寶貴財富的地位已不容置疑。

  無線電頻譜是一種自然資源,合理並有效地使用頻譜資源不僅能夠提高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而且有助於改善該國公民的生活質量。為了充分實現無線電頻譜的效益,制定並落實高效的國家頻譜管理框架至關重要。

  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規則》及其“頻率劃分表”定期得到修訂和更新,以滿足人們對頻譜的巨大需求。這一修訂和更新工作對於適應現有系統的迅速發展並滿足開發中的先進無線技術對頻譜的需求十分重要。每三至四年舉行一次的國際電信聯盟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是國際頻譜管理進程的核心所在,同時也是各國開展實際工作的起點。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審議並修訂《無線電規則》 – 確立國際電信聯盟成員國使用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框架的國際條約,並按照相關議程,審議屬於其職權範圍的、任何世界性的問題。

  鑒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不盡均等,因此公平獲得頻譜和軌道資源問題得到特別關註。有鑒於此,我們對頻譜和軌道資源考慮採用先驗(priori)規劃的原則,並同時按照各屆無線電通信大會制定的一系列規划行事。

  從實施《無線電規則》,到制定有關無線電系統和頻譜/軌道資源使用的建議書和導則,ITU-R通過開展種類繁多的活動在全球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管理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數量巨大、增長迅速且有賴於無線電通信來保障陸地、海上和空中人命安全的各類業務,如固定、移動、廣播、業餘、空間研究、氣象、全球定位系統和環境監測等,對頻譜和軌道這些有限的自然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

  電信標準化部門

  國際電信聯盟因標準制定工作而享有盛名。標準制定是其最早開始從事的工作。身處全球發展最為迅猛的行業,電信標準化部門堅持走不斷發展的道路,簡化工作方法,採用更為靈活的協作方式,滿足日趨複雜的市場需求

  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公共部門和研發實體的專家定期會面,共同制定錯綜複雜的技術規範,以確保各類通信系統可與構成當今繁複的ICT網路與業務的多種網元實現無縫的互操作。

  合作使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握手言和,著眼於就新技術達成全球共識,ITU-T的標準(又稱建議書)是作為各項經濟活動的命脈的當代信息和通信網路的根基。

  對製造商而言,這些標準是他們打入世界市場的方便之門,有利於在生產與配送方面實現規模經濟,因為他們深知,符合ITU-T標準的系統將通行全球:無論是對電信巨頭、跨國公司的採購者還是普通的消費者,這些標準都可確保其採購的設備能夠輕而易舉地與其它現有系統相互集成。

  當今的工作方法與傳統的紙上工作程式大不相同,傳統的程式使標準協議的達成過程冗長而繁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問世的電子工作方法,加上2001年對批准程式的重大調整,使通過最終技術案文的時間縮短了95%。

  然而,如果說程式改革五年前是ITU-T議程的重心,那麼,今天的主旨基調便是合作與協作。      如今人們對ICT市場的普遍看法是絕不可特立獨行。為此,ITU-T在過去八年間以高屋建瓴的姿態與其它標準制定組織開展了合作,從大型行業實體到小型技術團體。國際電信聯盟作為唯一一家實至名歸的全球性ICT標準化組織,在召集全球ICT標準化團體的資深人士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以促進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並避免重覆工作。

  其它旨在巨集揚合作精神的活動包括通常與行業團體合作,定期就行業熱門議題舉辦的研討會。此類研討會不僅可以作為加強標準制定協調工作的平臺,亦可促進對新技術迅速發展不可或缺的知識共用,發展中國家尤為如此。最近的一項舉措將吸引學術界更多的參與,並鼓勵成長中的青年才俊熟悉國際電信聯盟的工作。      展望未來,電信標準化部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不同產業類型的融合。隨著傳統電話業務、移動網路、電視和無線電廣播開始承載新型業務,一場通信和信息處理方式的變革業已拉開序幕。

  當初,是變革使僅有電報的世界產生了有線電話,隨後無線電、衛星系統、光纖網路和蜂窩移動業務相繼面世,如今,ITU-T在創建新的融合環境中仍一如繼往地發揮著核心與關鍵作用。ITU-T負責協調全球開展的工作、促進技術進步與標準制定的公正性、為確保新技術和設備在全球廣受青睞,努力使各方達成共識。

  電信發展部門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發展部門(ITU-D)成立的目的在於幫助普及以公平、可持續和支付得起的方式獲取信息通信技術(ICT),將此作為促進和加深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手段。每四年召開一次的世界電信發展大會(WTDC)確定切實可行的工作重點以幫助實現上述目標。電信發展部門與政府和業界的伙伴通力合作,通過一系列配合綜合國家計劃的區域性舉措、在全球層面開展的活動和多重目標項目,為發展ICT網路和服務籌措必要的技術、人力和財務資源,將未連接者連接起來。為此,我們正在推進隨處可及、方便簡單且人人支付得起的全球寬頻連接的發展,並推動實現向下一代網路(NGN)的過渡。

  為應對ICT迅速增長所帶來的挑戰,我們通過一系列面向政策制定機構和監管機構的工具,促進建立有利的監管和商業環境,由此實現了電信市場的創新和增效。我們支持利用農村社區接入的項目來部署新的無線和移動技術,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為賑災提供應急通信。此外,我們還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的多項技術和政策培訓舉措,幫助培養具備ICT知識的勞動大軍,特別關註青年、婦女和殘疾人的具體需求。

  ITU-D在ICT的發展中發揮著推動和促進作用。通過與政府領導人和國際捐資機構的接觸,在公眾和私營投資之間尋求適當的平衡。對於創造數字機遇而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戰略。為此,ITU-D幫助各成員國詳細擬訂具有針對性的國家信息通信戰略,包括電子政務和遠程教育戰略等領域。此外,我們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網路安全,促進形成網路安全文化,以提高網路空間的安全性。ITU-D還通過廣泛引經據典,提供了有關ICT領域趨勢和發展的可靠統計數據,同時針對政府和業界面臨的關鍵問題開展研究組活動。

  ITU-D為有志於結成新的發展伙伴關係的政府和私營部門企業提供獨一無二的一站式服務,明確合作所帶來的“雙贏”機遇,為外部伙伴和經驗豐富的國際電信聯盟項目專家牽線搭橋,確保項目的成功實施。

  ITU-D的活動、政策和戰略方向由各國政府決定,並順應國際電信聯盟所面向的行業的需求。發展部門的成員來源廣泛,其中包括電信政策制定機構和監管機構、網路運營商、設備製造商、硬體和軟體開發企業、區域性標準制定組織和融資機構。

  國際電信展覽部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舉辦的重大展會活動、高層論壇和內容多樣的其它活動,為信息通信技術(ICT)行業的翹楚、各國政府的部長和監管機構人員以及方方面面的人士提供了一個匯聚一堂的良好機會。這些內容豐富的活動為世界上的ICT行業提供了一個相互聯繫的平臺,相聚、相識、相知,展示最新技術,探索最新趨勢,將相關工作落到實處。

  1971年在瑞士日內瓦首次舉辦展會活動時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應運而生。自那時以來,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在組辦世界大型展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每年都在世界一個不同區域舉辦一次電信展,而其標牌產品國際電信聯盟世界電信展則每三年舉辦一次。

  展覽會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舉辦的每屆展會活動的主要內容,吸引了ICT行業各主要公司的參與。參展商們在展覽會上展示最新產品、服務和創新,內容覆蓋面極為廣泛,從寬頻或基於IP的服務到移動和無線技術、下一代網路、衛星,甚至更多。參展的各個公司及展示的技術體現了整個行業的成果。展覽場地內的電信村,是喧嘩展廳內的一個安靜去處。設立該村的目的在於展示行業的生產能力,各個廠家的總部在整個展會期間均可在此安營扎寨。

  與展會齊頭併進的還有論壇,在此匯聚了行業精英,其中包括首席執行官、監管機構人員以及來自政府和行業的遠景規劃者。他們在此討論和探討將構築明天全球 ICT行業的各種趨勢。在論壇的旗下還設立了一個青年論壇,為年輕人(來自全球國際電信聯盟成員國的大學生們)提供了相聚的機會。他們積极參与內容豐富的討論,進行辯論,為構築世界的ICT未來做出努力。在論壇的旗下還舉辦電信發展專題研討會,這是一個專門針對最不發達和低收入國際電信聯盟成員國的專門會議,旨在提高那裡的ICT能力。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還提供其它服務,如,為了幫助各個公司更好地參展,提供贊助和公司形象包裝等全套服務。與此同時,還舉辦許多社會活動,提供網上服務和貴賓日程。所有這些服務都是為了幫助參加展覽的各方相互瞭解、相互聯繫,併在展會活動中和展會之後建立良好的伙伴關係。

  參加展覽的各方代表了ICT行業的全貌,既有名聲顯赫的全球ICT大公司,亦有規模不大、創新型的市場新秀。各國、各區域或行業的展廳向迅速發展起來的區域性ICT公司展示著他們的最新產品和服務。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展覽部吸引著人數眾多的各國部長和監管機構官員以及許多知名全球和區域性媒體機構。

國際電信聯盟在全球通信業的作用

  國際電信聯盟引領全球通信發展

  每當有人在某地拿起電話撥號、用行動電話回話、發送傳真或接收電子郵件、乘飛機或輪船、收聽收音機或觀看喜愛的電視節目,他們都在受益於國際電信聯盟(ITU)推出的普遍電信和信息通信技術(ICT)框架。

  國際電信聯盟在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它定義並通過的全球認可的技術標準幫助業界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人與設備的無縫連通。國際電信聯盟還在全球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頻譜使用的管理,確保所有國際無線通信互不幹擾,從而保障重要信息和經濟數據在全世界的傳送。

  國際電信聯盟在促進全球電信發展的同時,亦通過在發展政策、監管框架和戰略方面提供咨詢和技術轉讓、網路安全、管理、融資、網路安裝和維護、減災和能力建設方面提供特別技術援助,推進發展中國家電信的部署。

  國際電信聯盟作為國際電報聯盟1865年在巴黎成立,自1934年起採用現今的名稱——國際電信聯盟,1947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2002年,國際電信聯盟被主要的國際咨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命名為世界上最持久的機構之一。國際電信聯盟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全球電信組織。自面世以來,作為一家公有私營合作性組織,國際電信聯盟現有的成員中包括191個國家,700多個公有和私營部門企業以及國際和區域性電信實體。國際電信聯盟協商一致的工作方法使其能夠傾聽所有成員的聲音,國際電信聯盟開展的工作,幫助人們在世界範圍內部署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並提供有效的電信服務。

  毫無疑問,國際電信聯盟的最大成就在於它在國際電信網路創建過程中所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創造的最大規模的作品。今天,由於互聯網、移動無線電話、融合戰略及其它方面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網路保持聯繫,瞭解世界各地的新聞和娛樂,網路使人們享用龐大的全球信息庫存,支撐全球經濟的發展。沒有國際電信聯盟開展的工作,就沒有這一切。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Zfj3000,Cabbage,Kinven,Vulture,Yixi,泡芙小姐,Mis铭,Lin,刘维燎.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電信聯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1.204.139.* 在 2009年10月19日 01:52 發表

補充一點,其實國際電信聯盟是隱形的也是歷史以來最有效的卡特爾組織,卡特爾的本性就是利潤最大化。它在為全球電信作出貢獻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它可惡的一面,通過準入門檻的設置來維持自己壟斷特權,通過各種手段來盤剝消費者!個人覺得沒必要對它膜拜!

回複評論
171.113.204.* 在 2016年7月18日 02:06 發表

其實國際電信聯盟只是為了更好的推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各行業發展,並不是大家所想的為了壟斷!很多對於通信行業做出貢獻的公司和技術人才並沒有像大家所想的收取過多利潤!甚至有些個人做出十幾年貢獻而分文未取!總的來說,網路是虛擬的,要讓它變為現實,只有統一化才能有未來!大鍋飯大家都吃過,沒有組織能排好隊,每個人都能吃飽嗎?這道理不明白的人要不就是在裝傻,要不就是想在中間獲取利潤!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