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學學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管理科學學派,也稱計量管理學派、數量學派。也有人把計量管理學派與運籌學看成是統一語,這是因為該學派正式成立始於1939年由美國曼切斯特大學教授布萊克特領導的運籌學小組。
埃爾伍德·斯潘賽·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管理學界中形成的所謂管理科學學派,又稱作管理中的數量學派,也稱之為運籌學。這個學派認為,解決複雜系統的管理決策問題,可以用電子電腦作為工具,尋求最佳計劃方案,以達到企業的目標。管理科學其實就是管理中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它主要用於解決能以數量表現的管理問題。其作用在於通過管理科學的方法,減少決策中的風險,提高決策的質量,保證投入的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從管理科學的名稱看來,似乎它是關於管理的科學。其實,它主要不是探求有關管理的原理和原則,而是依據科學的方法和客觀的事實來解決管理問題,並且要求按照最優化的標準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方案,設法把科學的原理、方法和工具應用於管理過程,側重於追求經濟和技術上的合理性。
就管理科學的實質而言,它是泰羅的科學管理的繼續與發展,因為他們都力圖拋棄憑經驗、憑主觀判斷來進行營理,而提倡採用科學的方法,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優方案,以達到最高的工作效率,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支出,得到最大的效果。不同的是,管理科學的研究,已經突破了操作方法、作業研究的範圍,而向整個組織的所有活動方面擴展,要求進行整體性的管理。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系列的科學理論和方法被引進到管理領域。因此,管理科學可以說是現代的科學管理。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統的觀點,運用數學、統計學的方法和電子電腦技術,為現代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解決各項生產、經營問題。
管理學派 | |
---|---|
管理科學學派 | |
管理過程學派 | |
溝通(信息)中心學派 | |
經理角色學派 | |
決策理論學派 | |
經驗主義學派 | |
權變理論學派 | |
群體行為學派 | |
人際關係行為學派 | |
社會系統學派 | |
社會技術系統學派 | |
系統管理學派 | |
行為科學學派 | |
新組織結構學派 | |
知識管理理論流派 | |
[編輯] |
基於管理科學的特征,大多數管理學家認為管理科學只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而不是一種管理學派,它僅適用於解決特定的管理問題。
管理科學學派的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泰勒的"科學管理"。"科學管理" 的實質;是反對憑經驗、直覺.主觀判斷進行管理,主張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時間和支出,達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解決國防需要產生了"運籌學" ,發展了新的數學分析和計算技術,例如:統計判斷、線性規劃、排隊論、博弈論、統籌法、模擬法、系統分析等。這些成果應用於管理工作就產生了"管理科學理論"
蘭徹斯特和希爾(A.V.Hill)
1) 蘭徹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蘭徹斯特(F.W.Lanchester)在1915年就把數學定量分析法應用於軍事,發表過關於人力和火力的優勢與軍事勝利之間的理論關係的文章。
2) 希爾。當時的英國軍需部併成立了防空試驗組,由生理學家希爾(A.V.Hill)上尉(以後成為教授)領導,應用數理分析方法來運用於防空武器。
希爾被人稱為運籌學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埃爾伍德·斯潘賽·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代表作是《現代生產管理》(1975)。《生產管理基礎》是伯法根據《現代生產管理》改寫的;簡明易懂,曾被《哈佛商業評論》推薦為經理必讀書目。 在這本書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圖表和數學公式,正是這些科學的計量方法,使得管理問題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霍勒斯卡文森於20世紀30年代把複雜的數學模型應用於用傳統辦法難以進行的大量數據處理工作。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批管理科學(運籌學)方面的教科書。
1)韋斯特·丘奇曼、拉塞爾·阿考夫、倫納德·阿諾夫三人合著的《運籌學人門》
3)塞繆爾·里奇蒙的《用於管理決策的運籌學》, 以及許多關於線性規劃、決策模型、培欣決策法、對策論等方面的書籍。
1.力求減少決策的個人藝術成分。依靠建立一套決策程式和數學模型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他們將眾多方案中的各種變數或因素加以數量化,利用數學工具建立數量模型研究各變數和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尋求一個用數量表示的最優化答案。決策的過程就是建立和運用數學模型的過程。
2.各種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經濟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例如成本、總收入和投資利潤率等。
3.廣泛地使用電子電腦。現代企業管理中影響某一事務的因素錯綜複雜,建立模型後,計算任務極為繁重,依靠傳統的計算方法獲得結果往往需要若幹年時間,致使計算結果無法用於企業管理。電子電腦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運算的速度,使數學模型應用於企業和組織成為可能。
目前在管理中應用比較廣泛有效的數學模型有決策理論模型、盈虧平衡模型、庫存模型、資源配置模型(線性規劃)、網路模型。排隊論、投入產出模型等。
它們有的是描述性的;例如,盈虧平衡模型、排隊論;
有的是規範性的,例如決策理論模型、庫存模型.線性規劃模型、網路模型等;
有的含有多種確定性變數,如盈虧平衡模型、庫存模型.線性規劃模型;
有的含有各種隨機的變數,如決策理論模型.網路模型和排隊模型等。
1.提出問題並闡述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對問題的要素用一組變數的函數來表示,E=F(XF,YF) 式中E代表系統的效益(如利潤、成本等),F代表函數關係,XF代表可控制變數,YF代表競爭者所控制的變數,
3.解出模型的答案,從而取得使系統的最佳效益的數量值。
4.檢查模型及解的實際意義。
5.對所求的解進行控制。
6.把方案付諸實施。
管理人員必須隨時記錄貫徹執行過程中的變化情況。註意模型的目標、假設、省略的東西和限制條件等因素,在一個過程之後,重新複查系統模型,以便改進它,使之更符合實際,
1.關於組織的基本看法。他們認為組織是由“經濟人”組成的一個追求經濟利益的系統,同時又是由物質技術和決策網路組成的系統。
2.關於科學管理的目的、應用範圍、解決問題的步驟。它們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學原理、方法和工具應用於管理的各種活動之中。應用範圍著重在管理程式中的計劃和控制這兩項職能。解決問題的步驟:
(1)提出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
(3)得出解決方案;
(4)對方案進行驗證;
(5)建立對解決方案的控制;
(6)把解決的方案付諸實施。
3.關於管理科學應用的科學方法。這主要有線性規劃、決策樹、計劃評審法和關鍵線路法、模擬、對策論、概念論、排隊論。
4.管理科學應用的先進工具,這裡主要是指電腦。
管理科學學派藉助於數學模型和電腦技術研究管理問題,重點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業方面的管理問題。現在管理科學也有向組織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但目前完全採用管理科學的定量方法來解決複雜環境下的組織問題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管理科學學派一般只研究生產的物質過程,註意管理中應用的先進工具和科學方法,不夠註意管理中人的作用,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第一,使複雜的、大型的問題有可能分解為較小的部分,更便於診斷、處理;
第二,製作與分析模式必須重視細節並遵循邏輯程式,這樣就把決策置於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增進決策的科學性;
第三,有助於管理人員估價不同的可能選擇,如果明確各種方案包含的風險與機會,便更有可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但是,也必須指出,管理科學方法的應用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管理科學學派的適用範圍有限,並不是所有管理問題都是能夠定量的,這就影響了它的使用範圍。例如,有些管理問題往往涉及許多複雜的社會因素,這些因素大都比較微妙,難以定量,當然就難以採用管理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其次,實際解決問題中存在許多困難。管理人員與管理科學專家之間容易產生隔閡。實際的管理人員可能對複雜、精密的數學方法很少理解,無法做出正確評價。而另一方面,管理科學專家一般又不瞭解企業經營的實際工作情況,因而提供的方案不能切中要害,解決問題。這樣,雙方就難以進行合作。
此外,採用此種方法大都需要相當數量的費用和時間。由於人們考慮到費用問題,也使它往往只是用於那些大規模的複雜項目。這一點,也使它的應用範圍受到限制。
因此。管理科學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它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技術和方法,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所以,要求管理人員要儘快地掌握管理科學,使之與各種管理技術、管理方法相符合,以便發揮更大的作用。
管理科學研究內容的發展變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