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行政環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行政環境(Administrative Enviroment)

目錄

行政環境的基本含義

  公共行政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或影響公共組織行政心理行政行為管理方法與技術的行政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對公共行政環境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這裡將公共行政環境分為一般公共行政環境和具體公共行政環境。

  行政環境是行政系統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的總和。這些條件有物質的、精神的;有有形的、無形的;有自然界的、社會界的。

  就整體而言,行政環境是行政系統存在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   

行政環境問題的提出

  行政環境問題是行政生態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應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學提出的新課題。我們首先從生態學的觀點來分析行政環境的特點和作用。

行政生態學的興起

  生態學形成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20世紀50年代後,由於人口劇增、環境污染、食物短缺、能源緊張和資源破壞等環境危機的加深,喚起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普遍關註和高度重視。拯救環境的強烈呼聲促進生態學的更大發展。行政生態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興起和發展的。1947年,美國學者約翰?高斯發表《政府生態學》一文,提出了行政生態問題。1957年和1961年,利格斯?弗雷德分別發表了《比較公共行政模式》及在此基礎上寫成的《公共行政生態學》,其後又連續發表了相關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把行政現象和行政行為與行政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意識形態背景等聯繫起來考察,並從行政的經濟環境方面將行政管理區分為三種模式:

  (1)融合型即農業社會的行政模式;

  (2)棱柱型即過渡社會的行政模式;

  (3)衍射型即工業社會的行政模式。利格斯的論著確立了行政生態學的基本思想,開創了行政管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途徑,被認為是行政生態學的代表作。此後,行政環境研究就受到行政學界和行政活動家越來越廣泛的關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行政學界也以極高熱情研究這一問題,並結合我國實際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論著。

行政環境的特點

  1、複雜性。

  2、相關性與綜合性。

  3、層次性。

  4、動態性。

行政環境的作用

  1、公共行政環境決定、限制與制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須適應公共行政環境。

  3、公共行政環境的發展變化必然導致公共行政的發展變化。

  4、公共行政對公共行政環境也有反作用。

行政環境的理論依據

  (一)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在實踐基礎上的一致

  行政系統和行政環境的關係也可得出如下結論:

  (1)行政環境是行政系統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行政系統必須並只能在一定行政環境中運行和發揮作用。行政環境改變了,行政系統的存在和活動方式也必須隨之改變。

  (2)行政環境是行政系統施加影響的對象,行政環境的改變是行政系統功能有效發揮的結果。

  (3)行政系統的活動和行政環境的改變,只能在實踐中取得一致。行政系統活動主要是執行國家意志,是制定方針、政策、法規、命令,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把這些變成改造環境的物質力量。而行政環境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改造。離開實踐,行政系統的運作就陷於空談而不能產生實際成果,行政環境也得不到自覺改造。

  (二)經濟基礎對政治上層建築的制約作用

  行政管理制度屬政治上層建築。作為社會的總代表,它具有凌駕於社會之上的權力,但不能脫離經濟基礎而起作用,不能不受以經濟基礎為核心的經濟環境的支配和制約。主要表現是:(1)經濟環境決定行政系統的產生和存在;(2)經濟環境決定行政系統的性質、目的和歷史使命;(3)經濟環境決定行政系統的變化和發展方向等。

  (三)上層建築其他方面對行政系統的作用

  上層建築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包括軍隊、法院、監獄等物質設施,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各種觀念形態。它們以經濟制度為基礎,為經濟基礎服務,但又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行政環境與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

  一、行政管理與行政環境的平衡

  (一)行政管理與行政環境平衡的必要性

  平衡是矛盾統一的表現,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條件。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而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恆的。矛盾雙方的對立和鬥爭,破壞了原有的平衡,形成新的平衡;新的平衡又包含新的不平衡,從而開始另一個矛盾過程。不平衡和平衡,迴圈往複、以至無窮,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行政管理與行政環境相互關係的必然過程。

  (二)行政管理和行政環境平衡的主要特點

  1、綜合平衡;

  2、巨集觀平衡;

  3、暫時平衡。

  二、行政管理與行政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內容

  行政管理和行政環境之間雖也有自然形態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但主要地表現為行政環境的需要和行政管理對這種需要的滿足。行政環境的需要是確定行政管理基本任務的客觀依據。

  三、行政管理對行政環境的利用和改造

  行政管理必須適應行政環境,但在適應的同時,又積極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環境。行政管理存在和發展的全部價值就在於它在適應行政環境的基礎上,積極地促進其所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和國家政權的鞏固和發展;在於它對行政環境的能動的改造。

行政環境與現代行政管理的聯繫

  行政管理在一定行政環境的影響下存在和發展,與行政環境發生一定的聯繫。古代如此,現代也是這樣。但從歷史發展過程看,行政管理與行政環境的聯繫卻有逐步加強和日益緊密的趨勢。

  一、一般行政環境與公共行政

  一般行政環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巨集觀環境,不僅指一個國家的公共行政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也包括國際環境。

  1、自然地理環境與公共行政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自然地理環境不僅對民族的形成和對政府的塑造有重要影響,而且能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物資資源,對確立公共行政目標和進行行政決策有很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有決定性的影響。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決定並限制了政府的決策和行政目標的選擇。同時,公共行政也能夠破壞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各國政府也可以制定恢復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經濟的政策。

  2、社會環境與公共行政

  (1)政治環境與公共行政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政黨制度、階級狀況、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構成了這個國家公共行政的政治環境。政治環境決定並制約公共行政。政治體制決定行政體制,決定政治與行政兩者的關係,決定權力的制衡關係,決定行政權力的劃分與運行方式。

  (2)經濟環境與公共行政

  經濟環境是由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狀況構成的。經濟環境對公共行政有決定性的影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作為上層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必然由經濟基礎決定,從而決定了公共行政的性質、目標、原則、行為和方法。公共行政不可能超越經濟環境所提出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各種條件,尤其是政府職能的確定和行政目標的選擇,更是如此。

  在公共行政與經濟環境的關係上,經濟環境的決定作用是最根本的,是首要的。但是,公共行政對經濟的反作用也是很大的。一旦行政體制適應經濟體制,就能夠強有力地推動經濟發展。

  (3)文化環境與公共行政

  文化環境是由意識形態、道德倫理、價值觀念、社會心理、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要素的總合。文化因素滲透到社會系統的各個領域,對行政體制、政府職能、行政行為、行政心理等影響不僅是廣泛的,而且是深遠的。文化環境為公共行政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提供行政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可以講,有什麼樣的文化環境就塑造出什麼樣的公共行政。適應文化環境的公共行政能夠反過來改善文化環境。

  以科學民主為核心的現代文化是現代公共行政文化的重要內容。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意識形態對公共行政有指導作用和強制性的作用。

  (4)國際環境與公共行政

  國際環境是指一個國家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關係。現在公共行政向地區化和全球化方向發展,所以,國家關係對公共行政就顯得更為重要。國家環境對公共行政的影響有時也是決定性的。

  二、具體環境與公共行政

  1、具體環境的概念與內容

  具體環境也叫組織環境,是指具體而直接地影響和作用於公共組織、行政行為和組織凝聚力的公共組織的內部與外部環境的總和。它包括組織文化組織結構組織的規章制度、組織的凝聚力管理對象等。

  組織環境一般是比較穩定並比較確定的。公共組織的機構、職權職能、人員、規章制度和組織文化等一旦形成,處於比較穩定狀態,不僅不會輕易改變,而且要改變也是十分困難的。這些管理要素的穩定性保證了公共行政的有序性。。

  組織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涉及到組織的效率和工作人員計程車氣。

  組織環境雖然受一般環境的影響,但是一旦組織環境形成自身的特點以後,卻能夠抵禦一般環境的壓力,保持組織環境的特性。

  組織環境是一種約束力量和整合力量。組織環境是一種沒有形成規章制度的規章制度,是一種沒有制度化的制度。它是一種無形的組織規則和組織壓力

  2、組織文化

  (1)組織文化的含義。組織文化是指組織在一定的環境中,逐步形成的全體公共組織成員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價值觀,並支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組織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稱之為公共行政組織文化,在企業則稱之為企業文化。組織文化包括組織觀念,法律意識,道德感情和價值觀等。

  價值觀是組織文化的核心。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組織文化是形成組織規範、工作准則、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人際關係準則的源泉。

  公共組織的組織文化是來源於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和傳統文化。在我國為人民服務是公共組織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這是由馬列主義的意識形態決定的。同時,我國傳統上也有“君為輕,民為本,社稷次之”民本傳統。當然,傳統文化有其局限性,必須對它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推陳出新。

  但是,組織文化是領導者營造的,尤其是組織的創始者和以後的繼任者們,他們的傾向性和主導思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還有組織的第一批成員在組織活動和交往中所體驗和領悟的東西而逐步演變為組織的各種規範和準則,並且作為一種組織文化保持下來。

  (2)組織文化的作用。

  組織文化具有價值導向作用。

  組織文化是管理的基礎,管理的靈魂。

  組織文化是組織的個性。

  組織文化為組織和組織成員提供精神動力。

  組織文化的穩定性。

  (3)組織文化的特征。目前,對組織文化的評價還不可能有一種可以量化的標準,而僅能通過一個組織所具有的如下特征予以識別:

  ①組織成員的同一性程度。

  ②團隊精神

  ③對人的關心程度。

  ④組織的一體化的程度。

  ⑤風險承受程度。

  ⑥民主程度。

  ⑦報酬標準。

  ⑧重視結果。

  ⑨控製程度。

參考文獻

  • 行政管理學.第二章,行政生態與環境理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Cabbage,Dan,泡芙小姐,方小莉,Mis铭,发放.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政環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244.139.* 在 2018年11月10日 20:05 發表

請問您的參考書是哪位老師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