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融合就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融合就業

  融合就業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為權利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倡導在合理便利與非歧視條件下推動無障礙工作環境的建設,促進各種類型的障礙者就業。融合就業強調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通過建立健全政府、企業與就業者三方支持系統,包括對身心障礙者的崗位研究與開發、職業訓練、以及其工作伙伴的融合培訓與後期評估等,將實操性社會模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聯合國CBR(社區化康復)指導方針下,本土身心障礙者健康、教育、社會賦能等方面進展的綜合體現。

融合就業對象

  某些功能存在顯性或隱性障礙的準就業人士(包括肢体障礙、視力障礙、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等)。

融合就業特點

  1、融合就業倡導企業與社會以自己的需求來對應有某方面功能障礙員工的需求,提倡企業、社會與障礙員工的雙向選擇。它是一種市場行為,而不是傳統的福利安置。

  2、融合就業著眼於建立長期支持系統,在身心障礙者就業問題解決的同時,亦追求其在工作崗位上的長遠發展。

  3、融合就業不光提供對員工的支持,也提供對家庭、學校、企業等多方社會力量的支持,以實現支持網路的構建。

  4、融合就業將投資障礙員工的能力建設成本目標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障礙員工的職業能力提升對企業來說不僅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還有巨大的社會價值

  5、融合就業將“強調障礙人士能幹什麼,而不是不能幹什麼;強調障礙人士能以自己的方式乾什麼,而不是以一般的方式” 作為認識障礙人士就業的基本立場。很多障礙人士不僅能夠通過功能補償去達到工作崗位的要求,有些代償功能的發揮,反而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

融合就業相關理論框架

  1、社會學系統理論

  根據社會學系統理論,現代社會作為功能分化(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的社會形式,“人”可定義為個體與不同的子功能系統發生溝通關係的總和,而融合就業中的對象----障礙群體,不過是作為社會個體,其與社會溝通關係深化所造成的社會功能分化在就業市場(作為經濟系統的一部分)中所表現的一種溝通形式。也就是說,參與就業市場個體形式的多樣性(可觀察性),是現代社會中經濟系統與其他子功能系統(如教育法律政治、醫療等),在社會融合這一溝通主題上發生耦合作用(coupling)的走向。

  2、就業力(employability)理論

  在20世紀90年代,就業力的概念進一步寬泛化,勞動力市場環境、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知識以及企業用工政策等都被綜合進來,就業力建設也就演變為一種由政府、企業和勞動者本人共同分擔的責任。

  在上述就業力內涵的基礎上,國際勞工局把就業力定義為指可以加強個人利用可得到的教育和培訓機會以獲得和保持體面勞動、在企業內部或在各種職務間晉升和應對技術與勞動力市場條件變化的能力的可隨身攜帶的才幹和資格。

  聯合國1982年第37/52號決議通過的《關於身心障礙者的世界行動綱領》明確提出:“只要有適當的評估、訓練和安置,絕大多數身心障礙者都能按照現行的工作標準從事許多工作。”

  對障礙人士的就業,就業力的建設需要障礙人士個人、企業和政府這三個主角去共同行動和努力。

  障礙人士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以及運用的機會構成了障礙人士就業力建設的兩個主要方面,這也是制約其就業率提高的主要瓶頸,而這兩個機會的建設從根本上講就是政府、企業以及障礙人士個體三者的互動

融合就業的發展路徑

  (一)庇護性就業   1、概念:

  將心智障礙者統一安置在一個高度保護且隔離的特殊環境中工作,以保證心智障礙者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這種就業形式所面向的兩個基本原則,同時也是大多實踐者無法突破的困境為:

  (1)正常化的原則

  在正常化原則考量下,為心智障礙者設定目標時,應強調這些目標與一般同年齡層的人相一致。

  (2)“非機構化”的安置措施

  讓心智障礙者的工作環境脫離養護機構。

  2、對象:

  心智障礙者(包括智力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者等)。目前出現一些專門針對聽力障礙者、肢体障礙者等的庇護工廠,這不屬於真正“庇護性就業”的領域。

  3、特點:

  (1)心智障礙者的集中就業。

  (2)員工處在高度保護之下。

  (3)工作環境是隔離的特殊環境。

  4、優勢:

  由一般社會的價值觀而言,對個人獨立的定義包含經濟獨立,庇護性就業為心智障礙者提供了工作,使得他們擁有了經濟收入,協助其發揮個人獨立能力。

  5、限制:

  (1)員工處在高度保護之下,大大縮減了他們各類行動選擇的機會。

  (2)員工在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中工作,不利於員工融入社會生活。

  (3)完全的福利安置導向,與市場脫軌,競爭力較低,難以生存。

  (二)支持性就業

  1、概念:

  支持性就業的立法首見於美國1984年的《發展障礙法案》,是美國近30年來協助心智障礙人士,尤其是重度心智障礙者進入社區競爭性職業場所就業的一種服務模式。是由就業服務專業人員在工作場所持續提供訓練,以增進障礙者的工作能力及與同事的互動,當障礙者的表現符合工作場所的要求後,就業服務專業人員逐漸退出工作現場,改為追蹤的方式提供服務。

  2、對象

  中重度心智障礙者。

  3、特點:

  (1)只針對心智障礙者。

  (2)員工在與外界統合的環境中工作。

  (3)為員工提供持續的支持。

  4、優勢:

  (1)協助心智障礙者得到一份正式有薪水的工作。

  (2)員工在與外界統合的環境中工作,這個環境里心智障礙者被其他的員工所尊重,並享有相同的晉升機會,與其他工作者有良性的互動。

  (3)心智障礙者從這種模式里能夠得到的服務包括:工作機會的取得;工作初期的密集協助,如工作技巧的訓練,環境的適應以及交通的協助等。除此以外當他們足以勝任該職務的要求後,仍能得到必須的持續支持,使其可以繼續成功保有該工作。

  5、限制:

  (1)支持性就業的人力成本過高,可持續性面臨極大挑戰。

  (2)支持性就業的崗位面向單一。

  (3)本土支持系統的人才隊伍建設不到位。

  (4)支持性就業更著重於對障礙員工的支持,對家庭、學校、企業等社會系統支持力度較弱。

  融合就業綜合體現了體面勞動與包容性就業的原則,保留併發揚傳統就業的優勢,突破其內在限制,以結果為導向,將傳統的先培訓再找崗位的序列顛覆,強調對企業的支持,從崗位處入手,應需而備。開拓不同障礙類型的多元化崗位與教育前置對應,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與選擇。其針對崗位的開發,不僅不會使在崗員工失業,反而會刺激新的崗位增長與需求。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融合就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