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莫迪里安尼)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放大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18年6月18日-2003年9月25日)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目錄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平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1918年6月18日出生在義大利羅馬的一個猶太家庭里。17歲時進入羅馬大學。1936年獲得了羅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不久,鑒於歐洲行將陷入一場浴血戰爭,莫迪利安尼與妻子便向美國申請移民簽證,並於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幾天抵達美國紐約。

  戰爭使他們感到美國的居留將是長久的。於是,他立即開始考慮如何最好地謀求在經濟學方面的事業。他的運氣不錯,得到了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的獎學金馬爾沙克是莫迪利安尼的良師益友,他主要教莫迪利安尼學習巨集觀經濟學。但最重要的是,莫迪利安尼從他那裡學到了研究方法。馬爾沙克強調建立檢驗性的假設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中數學和統計學的重要性。

  1941年,馬爾沙克離開新學院前往芝加哥大學,莫迪利安尼的正試訓練便告終止。

  1942年,在莫迪利安尼還是一個研究生時,馬爾沙克幫助他在新澤西婦女學院謀得第一個教學職位。這項工作使莫迪利安尼擁有了集中精力於他的研究所需要的經濟保證。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1944年,新社會研究學院授予莫迪利阿尼社會科學博士學位。同一年,莫迪利阿尼的第一篇論文《利息和貨幣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在有影響的《經濟計量學》雜誌上發表,該文基本上是他的博士論文的精髓。這篇論文在把當時被一般人認為是同過去完全決裂的凱恩斯的“革命”和古典經濟學的主流統一起來。1944年,這篇論文為學術界廣泛接受,並很快成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經典文獻。

  1946年,莫迪利安尼申請美國國籍得到批准,而成為美國公民。

  1948年秋,莫迪利安尼榮獲聲譽很高的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獎學金,並受聘為當時居於領導地位的經濟研究委員會的研究顧問,於是離開紐約。到芝加哥不久,他又接受了伊利諾斯大學的一個令人嚮往的職位:“期望與商業波動”研究計劃主任。不過,在1949——1950年的整個學年裡,他一直留在芝加哥,得以參加考爾斯委員會的工作而獲益匪淺。一年以後,他提升為伊利諾斯大學的教授,在那兒,他一直工作到1952年調到卡內基技術學院為止。但是,莫迪利安尼繼續與考爾斯委員會聯繫直到1954年。到那時,他通過幾篇開拓性的論文和一本叫《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1953年)的書,確立了他作為經濟學家的地位。這本書試圖描述一個開放經濟中凱恩斯主義經濟計量理論,並且回答了60個行為問題。作者也利用時間序列數據艱難地計算了這個模型的參數。這是早期的經濟計量學著作之一。

  由於內部爭吵,莫迪利安尼1952年離開了伊利諾斯大學。1955年開始,莫迪利安尼成為卡內基技術學院經濟學和工業管理系的一員,他像該學院的許多同事一樣,越來越把興趣集中到研究有關企業經濟學這個領域。他在卡內基任職,直到1960年為止。這個時期是富有成果的。

  1957——1958年期間,莫迪利安尼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客座教授,同時,他撰寫了有關企業財政理論的傑作。這時,他與默頓·米勒合作發表了《資本值、企業財政和投資理論》,載於《美國經濟評論》(1958年)。文中提出的理論是如此新穎和獨特,以致在學術界引起震動,在學者和實業者中引起極大的爭論,直到30年後,這場爭論尚未平息。這就是“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雖然這個定理是在嚴格的形式中闡述的,但它很簡明:在沒有稅收和完全財政市場的世界中,企業的平均資本值依賴於其資本結構。他還和E·格倫伯格共同發表一篇當經紀人對預測作出反應時社會事件的可預測性的論文。這篇論文後來成了“合理期望理論”的支柱之一。

  1960年,莫迪利安尼成為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的訪問教授,以後,除了抽出一年的時間去西北大學外,一直都呆在那裡。

  60年代末,莫迪利安尼主持設計一個大型的美國經濟模型,即由聯邦儲備銀行資助的並且至今仍由它來使用的MPS模式(M指馬薩諸塞理工學院,P指賓西法尼亞大學,S指社會科學研究會)。

莫迪利安尼的對經濟學理論作出的重要貢獻和最主要貢獻

莫迪利安尼對經濟學理論作出了兩個重要貢獻:

  • 二是決定公司及資本成本的市場價值的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

  這兩方面的貢獻是密切的相互聯繫的。兩者都說明家庭財富管理的必要性,且都可看成莫迪利阿尼對金融市場作用的廣泛研究的不同部分。

莫迪利安尼在經濟學上最主要的貢獻:

  在50年代與美國經濟學家布倫伯格(Richard Brumderg)和艾伯特·安多(Albert Ando)共同提出了消費函數理論中的生命周期假說。這一假說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基礎,提出人的消費是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

  莫迪利阿尼的另一個貢獻是,與美國經濟學家默頓·米勒(Merton H·Miller)共同提出了公司資本成本定理,即“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這一定理提出了在不確定條件下分析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之間關係的新見解,併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投資決策理論。

莫迪利阿尼作為一個後凱恩斯主義者,在消費理論和投資理論兩個方面發展了凱恩斯的學說。他關於利率對國民收入影響的論述對IS-LM模型的發展有重大意義,他關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論述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在與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的論戰中,他堅持主張國家干預經濟。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的學術觀點及學術著作

  他的主要學術觀點集中在他的學術著作中。他的主要學術著作包括:

  • 《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1953年)
  • 《計劃生產、存貨和勞動力》(合作,1960年)
  • 通貨膨脹條件為穩定住宅建設而採取的新的抵押設計》(1975年)
  • 《莫迪利阿尼文集》:第一卷《巨集觀經濟論文集》、第二捲,《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第三捲,《財政理論及其他論文集》(1980年)。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弗蘭科·莫迪利安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