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船舶工業,亦稱造船工業或“造船業”,是承擔各種軍民用艦船及其他浮動工具的設計、建造、維修和試驗及其配套設備生產的重工業。
從歷史發展過程看,世界商船先後經歷了木質船和鋼質船時代。進入鋼質船舶時代以後,在船舶製造工藝上又先後經歷了鉚接時期和焊接時期。在19世紀前半期,世界商船主要以自然力(風力)為動力,以木材為材料。但是發生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接推動了造船業的迅速成長,由於鋼鐵材料在船舶建造過程中的廣泛應用和船舶動力的革命性變革——蒸汽機的使用和推廣,推動了船舶性能質的飛躍。在這一時期,英國憑藉其在工業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和現代企業工人眾多的有利條件,逐步取代美國成為新的世界造船業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焊接技術在造船領域的應用和推廣以及由於率先採用船舶分段建造技術,日本造船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並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超過英國而躍居世界第一。20世紀70年代後,以南韓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也開始在世界造船市場上嶄露頭角。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90年代初南韓造船訂單數量超過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已發展成為世界造船業的新霸主。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除了必須要有科學技術和產業分工的推動作用外,更離不開市場需求這一根本動力,造船業也不例外。由於船舶運輸成本相對低廉,目前國際貿易中90%以上的貨物運輸都是通過海運進行的。儘管世界造船業發展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但是可以預言,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繁榮和國際貿易量的不斷增長,造船業仍將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船舶工業是船舶供應的基礎,要研究船舶貿易,首先應瞭解船舶工業的相關情況。
1.船舶工業是重要的戰略性產業
船舶工業發展是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重要戰略性產業。首先,船舶工業是水上交通業和海洋漁業的重要支撐,為這兩個重要的行業提供基礎裝備;第二,船舶工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它通過與上下游產業的廣泛聯繫,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因此被稱為“綜合產業之冠”;第三,船舶工業擔負著為海軍發展提供武器裝備的重任,在國防科技工業中,船舶工業是軍民一體化程度最高、軍民轉移障礙最小的產業。船廠的船塢、船台等基本設施,既可用於民用船舶生產,也可用於軍事船艇建造。世界上許多大型造船企業,如現代重工、三菱重工,既領先於商船市場,也是軍用艦艇的主要供應商。
2.船舶工業是典型的全球性產業
在全球一體化的船舶市場中,船舶產品的出口比例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現在世界造船基地已東移至南韓、中國、H本,三大基地的船舶產品大多是出口,而且新船合同多以美元計價、合同金額巨大、出口創匯能力較強。在全球化的船舶市場中,各國造船都需要符合各國際機構和各種船級社制定的關於船舶技術、安全、環保等方面的規範和要求,否則就難以生存。船舶工業的此種特性決定了船舶工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國家經濟技術實力的競爭。從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歷程上看,我國船舶工業國際競爭能力的增強也正是從1979年我國船舶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開始的,只有在國際船舶市場上參與激烈競爭,我國的船舶工業才能真正增強國際競爭力。
3.傳統船舶工業的勞動密集性正在逐漸弱化
船舶工業曾經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廉價的勞動力曾是船舶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之一,但是,隨著各國船舶工業在提高生產率、降低勞動成本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船舶工業的要素密集特征發生了很多變化。以Et本為例,1960年時主要造船企業年平均每萬總噸船舶需用人力699人,而到1990年,日本主要造船企業年平均每萬總噸船舶僅需用人力58人,到1995年更是下降到47人。我國船舶工業生產效率雖然較先進造船國家效率更低,但是與國內其他工業相比,勞動密集性特征並不突出。
- 朱墨,張仁頤編著,國際船舶貿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01,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