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老漂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老漂族

  “老漂族”是指為照顧第三代而遠離家鄉、來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由於現如今有許多年輕人離開故鄉到外地闖未來,父母便跟著他們“漂”晚年,重點是帶孩子,這樣一個老年群體被稱為“老漂族”。“老漂族”現象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但我們還應辨證看待。老漂族最大的問題就是孤獨,老年人的環境適應能力不比年輕人,在飲食等諸多生活習慣上都很難適應當地的生活,很容易出現情緒障礙,進而引發精神疾病,因此家人及社會應高度關註他們的心理健康。 

老漂族產生背景

  1、“老漂族”的出現與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密不可分。

  與國外的父母放養式的教育方式不同,雖然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已成主流,老父母自可享受自己的人生,但是年邁的父母們依然覺得有義務“養育”孩子,至少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再加上和孩子甚至孫子生活在一起這樣美好的願望,很多老人甘願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生活。國家統計局公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2010年底全國總人口數為1370536875人,而我國現有流動人口2.6億,較十年前大為增加;同期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到了13.26%,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數據說明隨著人口流動城市化發展,“老漂族”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2、“老漂族”的產生是我國當下社會快節奏發展的產物。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很多年輕人不得不選擇離鄉在外地工作。父母老人擔心孩子在外生活無人照顧,或者是照看下一代小孩,加上自己日趨年邁,為了和子女團聚,到孩子工作城市生活也加入他們成為了流動人口的一員。於是出現了孩子在外闖明天,父母跟著“漂”晚年的現象。

老漂族現象調查

  有人稱這個群體為“老漂族”。中國古語云“葉落歸根”,而“老漂族”卻在應歸根時離開家鄉,到陌生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民調顯示:近5成受訪的城市外來年輕人表示一年難得見父母一次,93%的受訪者稱,父母從來沒有來過自己工作的城市。他們希望與父母在城市中團聚。但“團聚”後的實情往往是:老人們在遭遇新生活環境的種種不適之外,還要忍受孤獨和思鄉的煎熬。漂泊的晚年難言幸福。(2012年10月29日《南方都市報》)

  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4億,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10。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大、城市化的發展,“漂族老人”在這一數據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300名50歲以上從外地來武漢市投奔兒女的“老漂族”中,65.2%的老人認為子女對他們的重視不夠,42.3%的老人對家庭生活不滿意,79.2%的老人感覺很孤獨。此外,64.7%的老人“在家獨處”打發閑餘時間;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後,49.7%的老人選擇了憋在心裡不說。

老漂族的煩惱

  1、首先是孤獨感,遠離熟悉生活圈,沒朋友

  為了與晚輩團聚,為了助落腳異鄉的子女一臂之力,他們白髮蒼蒼卻要背井離鄉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而由於生活和語言習慣存在著各種差異,他們臉上的笑容漸漸少了,儘管如此,他們都默默忍受著,這一切只是為了孩子。在大城市生活的他們,一面享受著天倫之樂,一面承受著外人難以想象的孤獨和煩惱。 遠離熟悉的家鄉,難以適應大城市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對於兩地分居的老人,寂寞感更強,和兒孫子女在一起的快樂並不能代替和老伴的相守。

  2、其次是焦慮感。

  老年人普遍有對身體衰老和疾病的焦慮,對死亡的焦慮,“老漂族”更甚,他們害怕客死他鄉。

  3、老夫妻分隔兩地,不放心。

  少年夫妻老來伴。人老了,應是和老伴一起共渡晚霞時光的。但為了孩子,卻不得不兩地分居。大部分的“老漂族”都打算只漂個幾年,一般到第三代上學就打算回老家,因此老兩口就派一個“代表”進城來子女身邊幫著照料,一般以母親居多,父親則在家留守。那些和老伴分居兩地的“老漂族”一方面要照顧好兒子孫子的生活,另一方面還對在家裡的另一半憂心忡忡,擔心老伴吃不好睡不好。

  4、沒醫保,生病了自己扛

  “老漂族”們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就是“看病難”。這些老人們在本地大都沒有醫療保險,看病、檢查身體都要自掏腰包,因此他們最怕看病、更怕住院,昂貴的藥價和異地報銷讓“老漂族”傷透了腦筋,甚至身體不舒服也瞞著不敢告訴子女。

  5、跟著子女“漂”,缺少安全感

  子女工作忙碌,很難有跟老人聊天的時間,老人盼望著,失望著……長此以往,會導致心情抑鬱。有時候和子女溝通不暢也會導致心理抑鬱。

  6、想撂挑子不忍心,內心糾結

  “老漂族”們對於城市裡的新生活有著種種的不適應,又對家裡的老伴放心不下,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家去,但每每看著孩子們辛苦,他們又忍不住將回家的期限一次次延後。對於孩子們的苦衷他們也很明白,因為他們如果回去了,就沒人幫忙照顧孩子了。 

老漂族解決措施和建議

對老漂族的建議

  1、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

  很多“老漂族”不快樂的原因其實和孩子有關,新環境的不適應再加上與孩子缺乏溝通,甚至一些來自農村的父母需要接受與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這些都是“老漂族”們面臨的實際問題,許多老人選擇憋在心裡不說,這樣就更加深矛盾,造成心理不快,把煩惱和實際感受說出來吧,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能夠解決不少問題。

  2、主動融入周邊環境

  老漂族應該學會自己找樂子。可以與周圍的年齡相仿的老鄰居們一起買菜、聊天、鍛煉、串門,熱心參與社區居委會的各種活動,這樣逐漸就有了一個新的朋友圈子,排遣了獨孤的情緒

  3、分隔兩地要勤打電話

  對於那些扔下了老伴兒到孩子身邊做“老漂族”的父母們,作為子女更應該鼓勵他們與老伴兒多通電話常聯繫,知道彼此的情況,“老漂族”的爸媽自然能放心很多;老夫妻們互相說說心裡話、互相開導其實比孩子們的勸說有用得多。

  4、培養新的興趣愛好

  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是“老漂族”們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最好方式。現在不少社區都開辦起了老年書畫班、舞蹈班、攝影班等等,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幾樣來玩一玩,在日常空閑時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沒準還能找到投緣的新朋友呢。 

對子女的建議

  1、子女的陪伴很重要,但是陪伴的質量比陪伴的數量更重要,陪老人旅游、購物、逛街固然重要,但是一次傾心深入的交談比這些更能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定期瞭解和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給老人一個傾訴的出口

  2、子女深入理解父母的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孝敬”父母,比如,父母需要什麼,儘管子女不大理解,但是也儘量按照老人的心愿去幫助完成。

  3、“老漂族”分居兩地的,子女儘量創造條件讓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實在不具備條件,定期把一方接來或把一方送回老家探親。保姆都有假期休息,“老漂族”也需要定期放假,放鬆身心。

  4、子女幫助老人與同社區的其他老人相識,請一些熱心開朗的鄰家父母來家裡做客,幫父母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走出封閉的小天地。

社會管理的建議

  在空巢化越來越嚴重,養老形式也日趨嚴峻的語境下,“老漂族”解決了工作與養老兩難顧的難題,讓親人分離變成了親人相聚,晚景孤獨的凄涼不再,那種“空巢老人死了十天無人問”的悲情不再,子女休假長途奔波為看一眼父母的煩惱不再,老人有了兒孫繞膝之歡,兒孫盡孝也能“做在當前”,可以說這是一種雙贏,也是未來外出務工人員解決父母空巢的一種出路。

  在但是人口紅利不再,“用工荒”已經凸現的情況下,能否解決“老漂族”的思鄉之苦,用城市的溫情與人性留住他們的心,讓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成為城市中的一員,不僅考驗著城市的智慧和包容性,更是能否留得住外來務工人員,給城市的長期發展提供穩定而持續的人力支撐。

  對於公共管理部門來說,必須意識到,“老漂族”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一個家庭和諧與否的問題,更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小家既大社會,一個小家庭出現矛盾,其實也是一個社會隱患的誘點。因而,首先在認識上應當正視,不能將視為每一個家庭的事,而應從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的角度來看待。

  其次,對於“老漂族”的融入城市難的難題,應當有相應的制度設計與干預措施。就時下來看,“老漂族”目前仍是社會管理的盲區,這一現狀必須打破。

  再次,關註“老漂族”心理健康要運用綜合手段,充分發發揮作社會的力量。一方面要對子女重視“精神敬老”給予合理的引導,充分發揮內部挖潛的作用;另一方面,則要實施外部干預,比如設立相應的心理輔導,還比如要將“老漂族”納入社會一體化管理,並作為一個新的工作點給予強化和突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關心和關註“老漂族”良好社會氛圍,要顧及他們的心理需求,通過更為人性化的關心和關註,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城市。並以此作為建設“幸福東莞”的一個切口。當老漂族“直把異鄉當故鄉”的歸屬感有處落地,一個城市的魅力才有了更充分的彰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優良傳統。老漂族是一個等待關愛的群體,子女的陪伴和關心,政策的調整和落實,周群人群的善意和接待,會讓這些老人漂得幸福些。加強對漂族老人的精神關愛,提高漂族老人的幸福指數,讓他們快樂地安度晚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老漂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