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貿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網路貿易(Network Trade)
目錄 |
網路貿易是指在網路平臺上直接進行線上貿易(Tradeon line)。具體來說,它是利用電子網路技術將企業、海關、運輸、金融、商檢、稅務和消費者有機地連接起來,實現從瀏覽、洽談、簽約、交貨、付款等全部或部分業務自動化處理。從外延上看,網路貿易既包括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進行的貿易往來,也包括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貿易往來。
網路貿易的特點[1]
與傳統的商業貿易相比較,新經濟時代網路貿易發展具有以下4個基本特征:
- (1)交易虛擬化
在網路經濟時代,人類貿易活動將由物理空間為主轉向以媒體空間為主,諸如虛擬要素市場、虛擬商品市場、虛擬金融機構等虛擬經濟場所和經濟主體。整個交易都在虛擬的場景中進行。但這種虛擬並不是虛無的,交易雙方通過電信網路進行接觸和簽約,經濟活動實實在在地進行著。
- (2)貿易全球化
網路貿易突破了商業活動的時空限制,交易雙方通過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相連接,構成了覆蓋全球的貿易網路。各貿易國之間可以通過世界範圍內的電腦網路快速尋找貿易伙伴,快速完成貿易活動,提高了貿易效率,降低了貿易成本,形成了全球統一的大市場,為最終實現貿易全球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 (3)貿易智能化
網路貿易的本質是建立一種全社會的“網路計算環境”或“數字化神經系統”,併在此基礎上藉助全新手段進行的貿易活動。網路經濟時代,人類貿易活動的基礎不再是對產品的擁有量,而是對技術和知識的擁有量,貿易建立在知識基礎上,信息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知識是最關鍵的生產要素,貿易過程的財富分配以技術和知識為轉移,貿易產品也將朝智能化產品發展。
- (4)貿易機會均等化
在傳統貿易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小企業與大企業的貿易機會是不均等的。隨著網路貿易的發展,各貿易方的網上交流會顯著增加,貿易信息資源將呈更加開放性、共用性。網路貿易製造了公平的外部競爭環境,使發展中國家、小企業能方便快捷地與國際市場相聯,迅速進入市場並參與競爭,實現了與發達國家、大企業均等的貿易機會。
網路貿易由信息共用、定購、支付、執行、服務和支持五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在網路貿易中各自承擔了不同的任務。
- (1)信息共用
Internet為買賣雙方提供了一種獲取全面信息的先進手段。對商家來說,在進行銷售以前,必須使潛在顧客瞭解你的產品和你所提供的服務,要進行廣告和市場策劃,這就是說當買方在Internet上收集信息時,商家必須已經在Internet上發佈了能提供給買方的,有關自己公司和產品的信息。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商家也可以通過訪問過自己站點的潛在客戶瞭解市場,以便更好地改進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通過網路貿易,買方很容易達到搜尋信息目標,同時賣方也容易達到儘可能給更多潛在客戶發佈信息的目標。商家在Internet上發佈信息,事先要經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在信息的收集過程中客戶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錄入。
- (2)定購
在網路貿易中,商家主要通過使用電子錶格和電子郵件來處理訂單。網路貿易與傳統貿易最大的區別是買方和賣方要通過Internet來進行貿易活動。首要的問題是如何讓客戶在Internet上以電子方式訂購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那麼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將傳統訂購單轉化成電子錶格形式。客戶機/伺服器方式的應用程式能為客戶提供這種功能,但是由於絕大多、數Web系統都可以支持電子錶格,因此許多公司也在積極尋求基於Web的解決方案。當然,最簡單的訂購方式可以通過電子郵件來實現,但在電子郵件中讓客戶處理表格對普通的用戶來說仍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因此,客戶可以採用自己方便的方式,輸入要購買貨物的訂貨單,然後將其發給商家。
- (3)支付
網路貿易的中心環節就是支付,也就是如何為所購買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付款。EDI在某些業務領域經過了相當長使用過程,在金融領域可以說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支付方式,儘管EDI初期建設花費較大,使小業務的開展利用EDI的價值不大。然而,隨著Internet的廣泛和普及,人們已逐步在Internet上使用EDI。這給網路貿易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小業務甚至家庭購物都可使用EDI。目前,貿易中已擁有許多種可行的支付手段,比如買方可以使用信用卡、電子支票、數字現鈔進行支付。
- (4)定單的執行
客戶定貨之後,賣方則要根據貨物的形態決定線上或離線供貨。我們所說的貨物的形態是指貨物是有形貨物還是無形貨物的區別,有形貨物是一種硬性產品,比如電視機;無形貨物是一種軟性產品,比如信息。這兩種不同貨物的交付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客戶的定貨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直接網路貿易:無形產品可以直接在網路上進行線上供貨。這些無形產品不僅包括圖像、電影、音樂、軟體、圖書報刊、游戲等各種數字化商品,還包括電信、咨詢、保險等多種服務貿易。第二種情況是間接網路貿易:有形產品無法通過網路直接供貨,比如你不能把電視機通過Internet傳送給付款要購買的人,但可以在網上完成供貨外的其他業務活動,即實現“線上交易、離線供貨”。有形產品是物質性商品,這些商品無法轉換成“二進位物流”在網路間傳輸。
- (5)服務和支持
銷售結束應該是商家與客戶之間的建立良好業務關係的開端,而不是交易的終結。事實上,銷售的確是建立與客戶長遠關係的開始,不僅僅客戶需要與產品和服務有關的幫助,商家也需要與客戶進行合作以改進產品和服務,以便將來更好地為別的客戶服務。Internet為用戶提供了最佳的溝通手段。商家可以使用電子郵件、網路電話、WEB站點等方式來為客戶提供信息,回答問題。
網路貿易的特殊性[2]
國際貿易業務較之普通的商貿業務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涉及到眾多的單位和相關業務,涉及到多個國家的語言和不同的商貿規定和運作方法,因而單證、票據、文件繁多,處理過程較為繁雜。這就構成了國際商貿處理實務上的特殊性。
- 1.國際貿易實務過程
為了說明國際貿易業務的特殊性以及後面將要討論的國際電子商貿系統結構的必然性,這裡先簡略地給出一個國際貿易操作的實務過程。國際貿易操作實務過程主要是指商貿業務單證的交換過程,即在基本確定要購買的意向之後,雙方纔開始操作具體的進出口貿易事宜以及與承運商洽談有關運輸要求以及到岸聯運等。一切談妥後,再由各方會同金融單位(一般是銀行或專業的擔保公司)開具信用或擔保證明,同訂單等一道正式發往賣方國家。賣方系統收到訂單,並確認所有手續齊備後,通知買方接收訂單(和發貨細則),通知生產商組織生產(或直接提供現貨),聯繫承運商準備運輸貨物。同時買賣雙方還要與各自國家的海關、商檢、稅務、口岸管理,以及進出口管理等部門聯繫並辦理各種手續。如報關單、許可證(如果有的話)、配額(如果有的話)、關稅單以及各類銀行單證等等。共計單證、票據、文件達六七十種之多。所涉及到的單位除買賣雙方以外,還有雙方的進出口代理商、雙方國家的海關、商檢、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承運商、物流公司等等眾多的單位。
由此可見,單證票據和文件繁多、涉及到的單位廣泛是國際貿易實務操作過程的主要特點。在傳統手工填報、直接去報送辦理或通過郵局寄送辦理的情況下,沒有-'Z個月的時間是很難完成一個商貿過程的。這還不包括各個環節的途中“卡殼”和拖延。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後續一系列的時程安排將會打亂,又要再重新聯繫並商定後續事宜。這樣一來時間將會拖得更長。
- 2.單證規範化
由於國際貿易涉及到不同的國家,於是各國的語言、商貿規定、進出口管理程式、關稅制度和法律規定等等方面的差別又形成了國際貿易業務過程的另一大特點(也是難點)。對於一個國際貿易的實務操作過程來說,這些特點均會體現在其貿易過程的各種單證上(包括:單據、票據、文件等)。因此,各國的商業機構、金融機構、管理機構和經貿雙方都要有同貿易過程中的各種單證。所以,開發電子商貿的同時還必須統一商貿規則和規範單證,並通過規範單證來統一和規範雙邊的貿易實務操作程式。這中間包括:使用標準的語言、一致認定的商貿術語、統一的單證文本以及文本數據交換格式等等。總之,單證規範化的目的是,既要使得商貿業務能夠順利的開展,又要使得各方在理解和執行單證所明確的內容方面獲得一致。
很顯然,簡化貿易程式和規範單證對於各國的外經貿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由於這部分工作涉及到各國各方的利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單獨進行。相應的工作必須由更高一級的國際組織來開發。於是聯合國於1960年就成立了簡化貿易單證和單證標準化的ECE(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工作組,1972年正式更名為國際貿易程式簡化工作組,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隨後,一些專業性的國際組織也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海關合作理事會(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於1973年制定的關於簡化和協調各國海關業務制度的京都公約(Kyoto Convention),就對協調和規定各國海關之間的業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