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管理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管理股(Management Unit)

目錄

什麼是管理股

  管理股是企業和社會對高管優秀工作業績的回報和肯定,具有獎勵性質,不需管理者實際投資

管理股的主要職能

  • 稅收征收方式確定
  • 定額調查核定

管理股的意義

  管理股在企業管理和經營實踐中的意義

  管理股在我國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分工細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成熟的管理經驗可以被其他企業所簡單的複製和應用,企業的經濟效益比以往更多地依賴於管理決策無形資產創造的價值。

  企業高管的個人素質和負責精神乃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CEO經營管理才能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他的遠見卓識和創新精神都凝聚在企業的無形資產之中,向CEO贈送管理股,是企業和社會對高管優秀工作業績的回報和肯定。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充滿了極度的不確定因素,同時由於現代化大型企業的管理與生產流程的複雜性,使得企業管理的難度和成本越來越高,對高級管理人才的依賴性越來超強,向CEO贈送管理股,是企業吸引人才、穩定人才十分必要的一種手段。

管理股的理論依據[1]

  1.管理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具備的因素與條件一般來說,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台要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當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只是可能性上的生產要素,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

  這相結台要素就有管理要素,沒有它們的結合,就沒有社會生產勞動。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信息、管理等要素都將在現代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早在1890年,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創始人阿弗里德·馬歇爾在其巨著《經濟學原理》的第四篇中,以整篇的內容論述這個問題,其篇名叫做“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這裡的“組織”指的就是管理。在《美國企業管理百科全書》中也指出:“在較古老的經濟里,常把資源或生產要素分為三種,即勞動、資金及土地,所以若要提高生產力,必須先有這三種資源的投人,比較現代化的經濟學家就把人類生產商品及勞務所需的資源增加為四種,即勞動、資金、土地及管理,並認為管理是一種有效運用前三種資源的無形力量,不可忽視。”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格林沃爾德也指出:“生產要素系指在貨物和勞務的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投人。這些要素按照傳統的方法大致劃歸如下四個大類:資本、勞動、土地以及企業家的能力。相對於這種分類的要素收益(或要素支付)分別為利息工資地租利潤”這裡企業家的能力主要是指經濟管理能力管理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由管理的職能決定的。管理能使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管理能使各生產要素有機結合,管理能使社會生產有序進行,管理能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據一個叫哈林頓·愛默森的證人估計,如果實行“科學管理”,美國一年就能節省3億美元,或者說每天可以節省100萬美元。因此,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競爭力已成為管理界、經濟界、企業界的共識。著名管理大師彼得·F·德魯克認為,管理知識是首要財富。競爭地位取決於管理水平,管理已上升為決定性的生產要素。

  2.管理是生產力

  馬克思早就論述過“管理是生產力”的思想他指出:“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這裡的“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就包括管理的因素馬克思還在論述管理的重要要素“協作”時指出:“這裡的問題不僅是通過協作提高了個人生產力,而且是創造了一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本身必然是集體力。”有史以來的生產管理的實踐證明,管理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節約勞動時間的重要因素,馬克思認為,“真正的經濟一節約一是勞動時間的節約(生產費用的最低限度一和降到最低限度)。而這種節約就等於發展生產力,可見,決不是禁欲,而是發展生產力。”因此,管理是生產力或管理是生產力的組成要素。

  我國很多學者論述過“管理是生產力”的觀點。1978年,溫端雲、黃敏指出,勞動的組織與管理是“直接構成生產力的要素”1984年,劉吉專門論述過“管理是生產力”的觀點,1996年,夏禹龍又一次呼籲:“不能把管理排斥在第一生產力之外。”在論述管理是生產力的論著中,有三個很有意思的公式:劉吉的公式,他認為:“從大經濟觀念看來,生產力的公式又進一步發展成:生產力:(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科學技術)×科學管理。”馮東升的公式,他認為:“生產力:(勞動力+勞動資料+生產對象+科學技術)×科學管理。”鄧三端的公式,他認為:“(生產力)::(科學-技術)&(經濟結構)&(勞動系統);其中,(勞動系統):=(勞動體)&(管理系統);其中,(勞動體):=(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這裡,符號“:=”表示左邊的範疇是用右邊的要素來定義的;符號“&”表示合取或和上述三個公式且不論其是否科學準確.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肯定了管理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所謂生產力,是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類要同自然界完成物質變換,至少需要三個方面的因素:即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生產力的水平取決於這三個因素的水平和範圍以及這三個因素結合的形式,這裡又涉及到兩個因素,即科學技術與管理。因此,管理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3.管理是生產勞動。

  經濟學認為,生產勞動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物質資料的生產有關,二是與剩餘產品的生產有關。管理勞動雖基本的職能是協調與指揮,馬克思稱為是“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所產生的職能,他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並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於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因此,馬克思明確指出,管理勞動屬於生產勞動。他寫道:“凡是許多個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繫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志上,表現在各種與局部勞動無關而與工場全部活動有關的職能上,就象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這是一種生產勞動,是每一種結合的生產方式中必須進行的勞動。”由此可見,管理勞動是生產勞動,能生產出剩餘產品。擁有管理要素的主體就能參與剩餘產品的分配。

確立管理股需解決的問題[1]

  1.管理股的內容。

  管理是企業重要的知識資產不少學者論述過管理資產是企業資本的觀點,如趙雲喜在《資本學》中指出:在企業資本結構中,無形資產應該大於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包括科技、品牌和管理三部分。”申明在《知識資本運營論》中指出:“企業=有形資產+知識資本,知識資本就是指企業所有無形資產的總和,一個企業的知識資本可以分為四個部分:①市場資產;②知識產權資產;③人力資產;④組織管理資產而組織管理資產包括:管理哲學管理方法企業文化,信息技術系統,網路體系,融資關係。”上述提法雖有差異.但管理資產屬於企業資本方面都是一致的。

  2.管理股的形式。

  彼得-德魯克在《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中指出:“管理學是一種實用學科而不是一種純理論學科。”管理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和技術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管理工程是管理科學的應用。管理工程學是將各種管理專業技術綜合起來的一門學科。

  關於管理技術,鄧小平在1977年l1月28日聽取國家計委彙報時插話:“現代化管理是從現代技術產生的。”1984年6月30日.他又講:“歡迎國外先進技術,管理也是一種技術。”80年代中研討新技術革命時,新技術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有益於環境的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技術等。1999年8月前人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他人勞動積累所形成的價值,而且還包括了知識新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第一條中就指出,技術創動者創新勞動所創造的新價值。由此可見,腦力新包括採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由此可見,管理技動成果也包括在技術成果之內,但它是一種軟技術。

  所謂管理技術,是指根據管理學原理而創造出來的各種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總和。屬於軟技術範國家不加限制。”目前對技術成果的價格形成基疇,是用來解決管理領域中“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它是一種“無實體”技術,一般分為價格決定論等,但在實踐中尚無一種行之有效的決策技術、預測技術、規劃(計劃)技術、組織協價方法,創新技術六大類。管理股的形式表現為管理技術成果。

  3.管理股價格的確定。

  技術成果只能以拍賣方式計價。馬克思認為,從事複雜權等技術型無形資產商標商譽著作權等非勞動的勞動力“比普通勞動力需要較高的教育費術型無形資產的計價採用評估的辦法。管理成果用,它的生產,要花費較多的勞動時間,因此它具計價也可以先借鑒這些方法,把管理股在實踐中有較高的價值。既然這種勞動力價值較高,也就表作起來。

  現為較高級的勞動,也就在同樣長的時間內物化為眾,剋服等靠要思想和畏難情緒,樹立企業只有盈利才會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信心,狠抓市場開拓,爭取良好的外部環境,內抓管理,節支降耗,緊縮不必要的開支,負重奮進,使全局當年實現利潤10o萬元,摘掉了建局17年來長期虧損的帽子,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班子被評為了重慶市“四好班子”、“好局長、好書記、好主席”,企業榮獲了四川省“文明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稱號。在取得的成績面前,班子集體又提出了“認清形勢,轉變觀念,艱苦奮進,求實創新,真抓實幹,從零開始”的務實口號,以“企業不消滅虧損,就是虧損吃掉企業”來激勵和調動全局職工和幹部的積極性,變壓力為動力堅持在市場經濟中以良好的信譽和過硬質量求得生存和發展。1997年,在全局煤炭產量比1996年下降36萬E的情況下,通過練內功,挖潛力,全局實現盈利512萬元,職工收人也比上年有較大增長,保持了連續兩年實現盈利的好勢頭,為全局“九五”期間步人扭虧增盈的良性迴圈奠定了堅實基礎江澤民總書記指出:“經濟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抓住了兩個根本性轉變,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實現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變,關健在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企業應該堅持較少的投人獲得最大的產出,企業的最終目的應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該研究企業盈虧博弈從市場、產品、生產要的分配、投人和使用中來促進企業取得最佳經濟利益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喬春華.論管理股.南京審計學院.煤炭經濟研究,200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Dan,Yixi,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管理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