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碳補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碳補償(Carbon Offset)

目錄

什麼是碳補償

  碳補償是指個人或組織向二氧化碳減排事業提供相應資金,以充抵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這種環保方式,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

  碳補償是自願行為。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碳補償來減少他們的“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s),同時樹立公眾環保形象。碳補償能中和航空運輸、汽車駕駛、甚至婚宴和會議等活動所產生的碳。

  購買碳補償的商品時,也是在向溫室氣體(GHG)減排項目投資。這些項目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碳補償,比如植樹造林,升級工廠和發電廠的機器設備,提高建築和運輸工具的能源使用率。碳補償項目並不鼓勵個人為減少自身的二氧化碳而做無用功,而是鼓勵大家通過給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籌資而減少含碳氣體。溫室氣體極易與空氣混合,而且與其他污染物相比,它能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傳播,所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是不分國家和地域的。

碳補償的起源及背景

  “碳中和”一詞最初起源於1997年倫敦未來森林公司的商業策劃。這家公司以“碳中和” 為商標,幫顧客計算出其一年之中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然後讓顧客選擇以植樹的方式吸收相對應的二氧化碳,以達到顧客“碳中和”的目標。

  在此之後,雖然這種以植樹來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因受到環保組織普遍質疑而未能推廣,但“碳中和” 這一概念還是被西方主流媒體廣泛接受和宣傳,併成為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和社會團體零排放運營的最佳綠色環保標簽。匯豐銀行、雅虎網站、惠普公司、樂購、歐洲之星、2006年都靈冬奧會和2006年德國世界盃決賽紛紛加入到“碳中和” 的行列;不僅如此,挪威整個國家,因主辦2012年倫敦奧運會,英國政府、英國紐卡斯爾城,都宣佈了各自的“碳中和”計劃和遠景目標。“碳中和”理念在全球的發展和擴張已經從最初的純企業行為變成全球範圍內不同行業、不同層面間的減排總動員。同時,在政府大力推行之下,“碳中和” 也悄悄地由純“自願”向“官方計劃”的形式轉變,成為了全球減排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後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近年來,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類過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設“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發展方向。因此,為保護世界環境,提倡綠色環保,也就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隊,企業和普通大眾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補償”計劃中。碳補償是公眾捐資給專門機構,以植樹或其他減排項目,抵消自己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自願行為。

購買碳補償的意義

  在意識到日常生活也會產生溫室氣體後,很多個人和企業紛紛尋求碳補償的方式來進行碳中和。碳補償公司首先估測客戶的個人排碳量,然後根據他們制定的每噸氣體的價格進行收費。他們的網站上通常備有“碳計算器”(carbon calculators),用來計算客戶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產生碳排放的活動包括用電、開車、坐飛機等。碳補償公司向客戶索取的費用將用於消除等量的氣體排放。一些公司可以讓顧客選擇不同的項目,另外一些公司的項目則比較單一。

  碳補償項目除了能產生實際的環保效果以外,自發的商業碳補償活動還會讓購買者更加清楚自己對環境的影響。在購買碳補償之前,人們通常會嘗試減少自身的排碳量,比如減少旅行次數,選擇節能家電,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等。一旦自發控制達到極致,或者這種做法代價較大,碳補償項目可以幫助他們中和餘下的部分。

  但也有一些顧客並不註重自身減排,所以批評人士認為這種補償項目讓那些不願改變生活習慣的人有了可以用錢買到的藉口,讓他們得以逃避真正的環保責任。補償法的本意並不是要補償私人包機出游或是鋪張浪費所產生的大量碳化物。根據數據顯示,僅計算汽車一項,美國人的平均碳排放量就已經高出全球人均排放量。由此可見,在發達國家,金錢投資顯然無法取代真正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

碳補償的原理

  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個全球性問題。碳補償的理念是不管何時何地,減排都是有益的。不過一般來說,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期國家進行減排的成本更低,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消費原材料成本較低。另外,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的地區更容易推行減排項目。

  從某種程度上講,碳補償是一種奢侈行為。您是在為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付帳。正因為如此,購買碳補償的人通常都生活在發達國家,在那裡想要大規模減少民用碳排放十分困難,而且花費高昂。很多企業和居民可能覺得,相比自己動手改造住宅或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來說,購買碳補償更加經濟實惠。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250億噸, 減排是目前的首要任務,而類似厄瓜多植樹造林項目的資金究竟來自於當地還是他國,這並不重要,國界不應成為全球減排的障礙。

  碳補償資助的項目種類繁多,比如植樹造林、研發可再生能源,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等等。另外,碳補償計劃既支持大規模項目,也支持社區計劃。

碳補償在中國

  中國的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美國,已經居全球第二位,預計到2025年前後,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第一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成為每位公民的責任。

  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補償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發佈。如果公眾願意加入“消除碳足跡,參與碳補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活動,自願捐資到中國綠色碳基金進行“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動,就可獲得碳補償標識。

  碳補償標識是由國家林業局氣候辦設計註冊,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人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獲得這個標識表明捐資人消除了個人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

  溫家寶總理在 2009年3月5日的兩會中特別強調,要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

  2009年3月9日,藝人周迅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創立的環保意識推廣項目“OUR PART我們的貢獻”也將不遺餘力地承擔地球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並將“碳補償”進行一輩子。

碳補償的名人活動

  2003年,美國電影演員迪卡普里奧就付錢在墨西哥植樹,用於抵消他製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奧因此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碳補償公民。

  2005年,好萊塢影片《辛瑞那》成為第一部碳補償影片。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2006年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時也計入了碳補償成本。

  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碳補償”評為當年年度辭彙。“碳補償”當選年度辭彙,見證了日益盛行的環保文化如何“綠化”人類語言。

  2009年3月9日,周迅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區親善大使的身份出現在北京倡導碳補償活動見面會,並自掏腰包購買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顆樹苗。除了倡導低碳生活新方式外,周迅表示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帶水杯、隨手關燈都是身體力行參與環保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曾少軍, 岑寧申. "碳中和"與北京綠色奧運[J]. 北京社會科學, 2008(02):6-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泡芙小姐,y桑,连晓雾,Lin,刘维燎,苏青荇,Llyn,Lpz.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碳補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