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碳补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碳补偿(Carbon Offset)

目录

什么是碳补偿

  碳补偿是指个人或组织向二氧化碳减排事业提供相应资金,以充抵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碳补偿是自愿行为。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补偿来减少他们的“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s),同时树立公众环保形象。碳补偿能中和航空运输、汽车驾驶、甚至婚宴和会议等活动所产生的碳。

  购买碳补偿的商品时,也是在向温室气体(GHG)减排项目投资。这些项目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碳补偿,比如植树造林,升级工厂和发电厂的机器设备,提高建筑和运输工具的能源使用率。碳补偿项目并不鼓励个人为减少自身的二氧化碳而做无用功,而是鼓励大家通过给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筹资而减少含碳气体。温室气体极易与空气混合,而且与其他污染物相比,它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所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不分国家和地域的。

碳补偿的起源及背景

  “碳中和”一词最初起源于1997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的商业策划。这家公司以“碳中和” 为商标,帮顾客计算出其一年之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然后让顾客选择以植树的方式吸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以达到顾客“碳中和”的目标。

  在此之后,虽然这种以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因受到环保组织普遍质疑而未能推广,但“碳中和” 这一概念还是被西方主流媒体广泛接受和宣传,并成为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和社会团体零排放运营的最佳绿色环保标签。汇丰银行、雅虎网站、惠普公司、乐购、欧洲之星、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纷纷加入到“碳中和” 的行列;不仅如此,挪威整个国家,因主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政府、英国纽卡斯尔城,都宣布了各自的“碳中和”计划和远景目标。“碳中和”理念在全球的发展和扩张已经从最初的纯企业行为变成全球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层面间的减排总动员。同时,在政府大力推行之下,“碳中和” 也悄悄地由纯“自愿”向“官方计划”的形式转变,成为了全球减排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设“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保护世界环境,提倡绿色环保,也就越来越多的组织,团队,企业和普通大众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补偿”计划中。碳补偿是公众捐资给专门机构,以植树或其他减排项目,抵消自己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自愿行为。

购买碳补偿的意义

  在意识到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温室气体后,很多个人和企业纷纷寻求碳补偿的方式来进行碳中和。碳补偿公司首先估测客户的个人排碳量,然后根据他们制定的每吨气体的价格进行收费。他们的网站上通常备有“碳计算器”(carbon calculators),用来计算客户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产生碳排放的活动包括用电、开车、坐飞机等。碳补偿公司向客户索取的费用将用于消除等量的气体排放。一些公司可以让顾客选择不同的项目,另外一些公司的项目则比较单一。

  碳补偿项目除了能产生实际的环保效果以外,自发的商业碳补偿活动还会让购买者更加清楚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在购买碳补偿之前,人们通常会尝试减少自身的排碳量,比如减少旅行次数,选择节能家电,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等。一旦自发控制达到极致,或者这种做法代价较大,碳补偿项目可以帮助他们中和余下的部分。

  但也有一些顾客并不注重自身减排,所以批评人士认为这种补偿项目让那些不愿改变生活习惯的人有了可以用钱买到的借口,让他们得以逃避真正的环保责任。补偿法的本意并不是要补偿私人包机出游或是铺张浪费所产生的大量碳化物。根据数据显示,仅计算汽车一项,美国人的平均碳排放量就已经高出全球人均排放量。由此可见,在发达国家,金钱投资显然无法取代真正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碳补偿的原理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个全球性问题。碳补偿的理念是不管何时何地,减排都是有益的。不过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进行减排的成本更低,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消费原材料成本较低。另外,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更容易推行减排项目。

  从某种程度上讲,碳补偿是一种奢侈行为。您是在为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付帐。正因为如此,购买碳补偿的人通常都生活在发达国家,在那里想要大规模减少民用碳排放十分困难,而且花费高昂。很多企业和居民可能觉得,相比自己动手改造住宅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来说,购买碳补偿更加经济实惠。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250亿吨, 减排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而类似厄瓜多尔植树造林项目的资金究竟来自于当地还是他国,这并不重要,国界不应成为全球减排的障碍。

  碳补偿资助的项目种类繁多,比如植树造林、研发可再生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等。另外,碳补偿计划既支持大规模项目,也支持社区计划。

碳补偿在中国

  中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已经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到2025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第一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每位公民的责任。

  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发布。如果公众愿意加入“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自愿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进行“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动,就可获得碳补偿标识。

  碳补偿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获得这个标识表明捐资人消除了个人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

  温家宝总理在 2009年3月5日的两会中特别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2009年3月9日,艺人周迅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创立的环保意识推广项目“OUR PART我们的贡献”也将不遗余力地承担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并将“碳补偿”进行一辈子。

碳补偿的名人活动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就付钱在墨西哥植树,用于抵消他制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奥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补偿公民。

  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补偿影片。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006年执导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时也计入了碳补偿成本。

  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补偿”评为当年年度词汇。“碳补偿”当选年度词汇,见证了日益盛行的环保文化如何“绿化”人类语言。

  2009年3月9日,周迅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区亲善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倡导碳补偿活动见面会,并自掏腰包购买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颗树苗。除了倡导低碳生活新方式外,周迅表示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水杯、随手关灯都是身体力行参与环保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曾少军, 岑宁申. "碳中和"与北京绿色奥运[J]. 北京社会科学, 2008(02):6-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泡芙小姐,y桑,连晓雾,Lin,刘维燎,苏青荇,Llyn,Lpz.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碳补偿"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