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碳中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碳中和
放大
碳中和

目錄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過節能減排、能源替代、產業調整等方式,讓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實現正負相抵,最終達到“零排放”。

  世界各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最早可以追溯至1992年裡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達成的《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隨後,1997年公約各締結方在日本達成了《京都議定書》,對2020年之前發達國家總體減排20%溫室氣體做出了制度安排。2015年12月各方在法國巴黎又達成了《巴黎氣候協定》,提出了全球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3月5日,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

碳中和实现阶段
放大
碳中和實現階段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

  由於人們焚燒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對地球生命系統形成了嚴重威脅,已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

  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積極佈局“碳中和”目標。

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行動

  •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2020年12月24日,中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 2021年1月,全國首個碳中和垃圾分類站落地四川成都,居民可以投放自己日常產生的可回收物,通過回收抵消碳排放量,還能獲得收益。
  •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九次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明瞭“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做好的7方面工作,為今後5年做好碳達峰工作謀划了清晰的“施工圖”。

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影響

  • 對經濟發展  

  我國明確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時間表,意味著轉型的路徑已經清晰,極大地降低了新能源、新技術投資的不確定性,大量市場化投資的進入,會加速綠色能源、節能降耗、碳捕捉、碳中和等技術進步,進一步降低碳中和的難度。碳中和承諾也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真正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對消費者

  從短期來看,碳減排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額外的碳成本,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商品價格上,碳中和的最終買單主體主要是消費者。但從長遠來看,通過對消費者進行碳約束,減少其對高碳商品的支付意願,能夠引導企業通過改進技術和創新工藝來減少碳排放,同時降低其他相關的減排費用。

  • 對銀行業發展

  在碳中和目標下,銀行金融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面臨調整。這體現在金融業務支持的行業結構將會發生巨大變化,銀行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向低碳產業傾斜。

  在碳中和願景下,創新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產品是未來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加速,也將促使碳金融空間被逐漸打開。碳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將成為商業銀行創造利潤增長點的新藍海,銀行機構不僅可以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確立先發優勢,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咨詢、中介方面的資源,積極為碳交易提供相應服務,挖掘利潤空間。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高度關註碳中和目標帶來的轉型風險,包括政策變化、技術突破或限制以及市場偏好和社會規範的轉變等。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儘快開展定量分析與壓力測試,加強氣候風險管理和披露。如降低高碳資產配置、逐漸建立全面的氣候環境風險管理體系、加強氣候相關領域信息主動披露等。

  此外,商業銀行還應建立中長期的自身氣候表現目標,加強自身碳足跡管理,不斷提升自身氣候表現,從而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保持一致。

碳排放與我們的生活

  或許大家覺得碳中和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碳排放無處不在,我們的每一次呼吸,穿的每一件衣服,吃的每一頓飯,開的每一盞燈,以及大家在使用手機時,都會留下碳足跡。

  例如,飼養一隻中等體積的狗,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4233千克,主要產生於寵物食品生產過程中;一部iPhone的生命周期,也就是從開始生產但最終使用完被回收的這個過程,平均碳排放量為81.74千克,相當於消耗30升柴油的碳排放量,其中45%發生在生產環節,49%來自消費者使用環節,剩下的來自包裝和分銷。

減少碳排放量的手段

  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匯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人類所能做的是植樹造林

  二是碳抵消,通過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潔技術,減少一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抵消另一個行業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計算單位是二氧化碳當量噸數。

  一旦徹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們就能進入凈零碳社會。

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關係

  首先達到碳達峰,然後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是基礎,碳中和則是低碳發展終極目標。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Lpz,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碳中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