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皮尔斯)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 Friedrich Salomon Perls;1893-1970),德國心理學家,格式塔療法的創始人。

目錄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的生平簡介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1893—1970年),出生於德國柏林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他是3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父母是老式的德國猶太中產階級。由於納粹的興起,他的家庭受到波及,他的大姐死於集中營。他自認為是父母麻煩的來源,在求學過程中,七年級時兩次留級,1906年13歲時因不服管教而被學校開除。1913年進入弗賴堡大學學習法律,後轉學醫學。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了一名醫療志願者,後來成為官方工作人員。

  1921年,他獲得柏林大學精神病學的醫學博士學位。1926年進入法蘭克福腦損傷士兵研究所成為 K.戈德斯坦的助手。皮爾斯受到了戈德斯坦的影響,戈德斯坦從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待腦受損士兵,著重於士兵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知覺。在法蘭克福研究所期間,皮爾斯遇到了幾個對他以後工作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包括比他小12歲的勞拉(Laura Posner, 1905-1990),他未來的妻子,曾接觸過早期格式塔學派心理學的心理學家。在這裡他開始認識到把人視為整體的重要性,而非以往的將之視為各部分各自發揮功能的總和。而後他前往維也納接受精神分析學大師賴希的精神分析訓練。賴希是以身體作為改變人格方法的先驅者,並首創自我瞭解方法。與此同時,皮爾斯也接受了其他幾位精神分析學家如 K.霍妮等的教導。在此期間,他還遇到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J.榮格和S.弗洛伊德,1933年由於納粹的崛起,皮爾斯離開德國去了荷蘭,一年後又移居南非。

  1935年,他建立了南非精神分析研究所。在南非時,他結識了《整體說和進化》一書的作者史墨茲(Jan Smuts),史墨茲對皮爾斯的格式塔心理療法的發展也有影響。在南非待了12年後,他在1946年移民美國,從此,其分析方式逐漸與傳統的精神分析法分道揚鑣。1952年同古德曼(Paul Goodman)和妻子勞拉(Laura Perls)一起創建了紐約格式塔治療研究所。在紐約呆了9年後,皮爾斯不斷搬遷或去訪問不同的國家城市,併在邁阿密、舊金山、洛杉磯、以色列、日本和加拿大等地建立了格式塔治療培訓中心。1960年,他定居到加州大索爾(Big Sur),1964-1969年間,他是位於大索爾的伊沙蘭研究所的精神學撰稿人。1969年,他搬至加拿大英屬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溫哥華島的科威恰(Cowichan)湖。在那,他創辦了一個治療交流會。次年就因心臟病逝。

  皮爾斯去世後,格式塔治療繼續發展,美國及世界各地有 60 餘個格式塔治療研究機構。對格式塔治療醫師並不存在國內或國際標準。每一個研究所都建立了自己的培訓和質量標準。一個有關格式塔治療理論與實際發展的論壇是《格式塔雜誌》。而且年度會議也給參加格式塔治療的最新發展提供了機會。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的格式塔療法

1.療法含義

  皮爾斯對心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發展了一種心理治療的新方法,他名之為“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又稱完形治療法,是自己對自己疾病的覺察、體會和醒悟,是一種修心養性的自我治療方法,其基本前提是:如果人要達到成熟,就必須尋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應負起的責任。格式塔療法理論源自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的含義即“完形”,強調人的完整性和整體知覺:

  1. 個體有追求完整的傾向,一個不完全的完形就會引起註意直至完形出現和穩定為止。
  2. 個體會依照其當前之需要,完成其完形。皮爾斯認為要滿足需要,就必須形成完形。
  3. 個體的行為是一種整體,大於部分的相加總和。
  4. 個體行為含意要由其生活整體的內涵中去瞭解。如對人的認識,不能將人抽離環境(整體)來看。
  5. 個體透過形與景之原則、瞭解其所處環境。

  此外,由於現象學上所指的現象,是指“個人憑感官所知覺到的立即經驗”而格式塔療法深信“當事人對環境立即的覺察,而不去推論一些形成某一行為的原因。”所以,格式塔療法是現象學取向的。又因為該治療法的基礎是此時此地,因此也是存在取向的。在格式塔療法中,“覺察”,“責任”,“自由、選擇”是很重要的三角關係,即察覺力愈強,自由的可能性愈大,而自己應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行為負責。此即存在主義的味道。而在格式塔療法中,所採用的一些名詞,諸如“投射”、“內化”、“壓抑”等,是源自精神分析的,故格式塔療法可說是受到許多學派的影響。不同的是,弗洛伊德對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機械的、功能性的,而皮爾斯則強調從整體的觀點來看待人人格,即人的每一部分都與整體緊密聯結。其次,弗洛伊德僅註意個體在兒童年時期被壓抑的內在心理衝突,皮爾斯則強調控察個人目前所處理情境的重要性。此種取向的重視過程,遠勝於對內容的註意,即認為此刻所經驗到的,比所表達的內容更為重要。皮爾斯認為就達到自我瞭解之目的而言,瞭解一個人現在如何表現,遠比註意他為什麼會如此做來得重要。

2.主要理論

  1.完形

  格式塔治療法理論最基本的觀點是“完形”,即強調用整體觀點看人、物或事。它認為,人的整體性功能要大於人的各個部分之和,因此該理論強烈反對把人的功能進行元素分解的做法。該理論指出每一個人都期望過上一種整合的、高效率的生活,人們總是努力將其各部分協調、整合成一個健康的、有機的整體。它認為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自己分割得支離破碎,在這種殘缺不全的情況下生活,以致出現了很多矛盾、衝突和痛苦。因此格式塔療法的一個目標就是促使來訪者達到情緒認知行為方面的整合。

  2.人性觀

  格式塔療法的人性觀主要以存在哲學與現象學為基礎。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由知覺者的立即體驗而產生。治療的目的並不在分析,而是在於整合一個人不時存在的內在衝突。重新擁有個人曾經否定的部分,以及整合的過程需要逐步漸進,直到當事人堅強得足以繼續自己的成長為止。格式塔療法基本上假設個人能有效地處理生活上所發生的問題,特別是能夠完全察覺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格式塔療法強調接納真實的原有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斷、曲解所操縱,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覺的為基礎表現自我。此外,皮爾斯提出個體的人格分成兩部分:勝利者(topdog)和失敗者(underdog),前者很正義,很具權威也很完美,以“應該”“必須”等觀念來對個體作操縱與擺佈,類似心理分析學派的超我;而後者以“我想”“我希望”等表達個體的內在願望,類似心理分析學本我。由於勝利者和失敗者都在不斷掙扎,奪取控制權,這內在的矛盾與衝突,便對人造成一種持續不斷的折磨。因此,格式塔治療法即是要協助當事人,自覺這兩個不協調部分的存在,尋求解決方法,將內在分裂情況改善,以求達到身心統整為一。

  3.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格式塔療法的核心。格式塔療法認為個體有自我調整的功能,個體若能充分覺察,必然改變;也就是,覺察本身即具有治療的效果。覺察是指去發現某些事情,讓個體接觸到或感覺到自己正在做什麼。感覺到自己的思考、動作、身體姿勢等。在覺察的過程中,個體與環境做良好的接觸,以經驗內在的衝突,統整其人格的分歧與對立,藉著覺察,個體發現真實的自我,從新整合自己。覺察是一種提供選擇的工具,它也意味著改變的可能性。因為覺察,個體知道可以不這樣做,個體知道可以改變,也知道可以不改變。個體覺察的愈多,可做的選擇也愈多,當選擇以後,就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當然,前提是個體必須先覺察到,才可以做選擇,也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說,覺察是改變的開始。覺察不同於內省。因為內省是有目的性及評價性的,而覺察只是去觀察、註意而不評價。覺察應包括三個範疇:對自我的覺察;對環境的覺察;對自我與環境互動間的覺察。

  4.此時此刻

  依皮爾斯之見,除了此時此刻,沒有東西是存在的。因為往者已矣,來者則尚未來臨,只有現在才是最重要的。格式塔療法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強調此時此刻,強調充分學習、認識、感受現在這一刻,留戀過去就是在逃避體驗現在。為了有效幫助當事人接觸現在,格式塔治療者常會以現在式的問句問什麼(what)和如何(how)的問題,而很少問為什麼(why)的問題。因為格式塔療法認為問為什麼只會引導當事人去編造合理化的解釋及自我欺騙,將導致當事人不停地、頑固地去思索過去,而使他們脫離了此時此刻的體驗。

  然而,格式塔療法並非不重視過去,事實上,格式塔療法認為,當過去與一個人現在的重要課題有關時,過去就是重要的。噹噹事人談及他們的過去時,治療者將要求他們藉著重演過去將想象帶到此地,不要只是談論那些情感,而要求當事人在此時此刻再次體驗過去所經驗過的情感,通過想象的歷程,再度體驗當初受到的傷害,進而釋放該傷害。

  5.未完成事件

  格式塔療法的另一個重要焦點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它是指未被表達出來的情感,包括:悔恨、憤怒、怨恨、痛苦、焦慮、悲傷、罪惡、遺棄感等。雖然這些情感並未表達出來,但卻與鮮明的記憶及想象聯結在一起。由於這些情感在知覺領域里並沒有被充分體驗,因此就在潛意識中徘徊,而在不知覺中被帶入現實生活里,從而妨礙了自己與他人間的有效接觸。未完成事件常會一直持續存在著,直至個人勇於面對並處理這些未表達的情感為止。

  由於過去未被認知的情感所衍生的一些非必要性的片斷情緒,擾亂了以現在為中心的察覺。根據皮爾斯的觀察,悔恨是未完成事件中最常見、最惡劣的一種。依照他的看法,當人們悔恨時就把自己給困住了,既不願讓悔恨就此算了,也不能做坦誠的溝通,除非把悔恨發泄出來。因此,皮爾斯主張把悔恨表露出來是必須的,未表露出來的悔恨經常會轉變成罪惡感。換句話說:無論何時,當你有罪惡感時,就去找出悔恨的原因,並把它表達出來,簡化原來紛亂的要求,則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6.形與景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個體是通過“形”與“景”的原則,瞭解其所處的的環境。形成完形就是形成背景與形的意思,無法形成完形,即形(興趣的焦點)與背景(忽視的部分)無法確定的人。固執的人就是一旦形成形與背景,再也無法看出其它形與背景的人。弗洛伊德所說的情結(complex),即皮爾斯所指病理的完形。亦即形與背景固定而無法看到其它部分。人的成長,主要是在達成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滿足一些動機需求。需求的出現,成為整個人環境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皮爾斯所說的形象。

  相對的,個人環境即為背景。一旦需求滿足,形象便退回背景,而新的需求出現時,另一個形象又產生。有了這樣的概念,就可以瞭解當我們遭遇困難時,困難本身就是形象,如果我們只註意困難,而忽略了周圍的個人和環境的資源,很可能我們會理不清這個困難所隱含的意義,也很可能因此而身陷其中,夾雜不清,始終找不出解決之道。所以皮爾斯建議,凡事應從較寬廣的角度去知覺、去思考,問題的意義才能明白,需求才會獲得滿足。而人的一生成長不外是形成外形之後又破壞它,破壞之後又形成它的不斷形成完形的過程。其中有些完形深深印在腦海裡,無法忘記,就很難形成新的完形。此即精神分析所說的情結,格式塔治療法則稱為未完成的事件,亦即一個人形成“未完成的完形”之情形。

3.治療方法

  格式塔療法的技術在於幫助當事人獲得更敏銳的察覺力、體驗內在的衝突、解決不一致性和兩極化的問題、突破構成阻礙的僵局,以解決未完成事件。完形治療法的常用技術包括以下數種,通常以游戲形式進行:

  1.對話練習(dialogue)

  當事人同時扮演事件的不同角色,進行一個人演兩個人角色的對話,空椅技術即由此發展而來。

  2.空椅(empty - chair)技術

  此技術運用兩張椅子,要求當事人坐在其中一張,扮演一個勝利者,然後再換坐到另一張椅子上扮演失敗者,而讓當事人所扮演的兩方持續對話。這項技術本質就是一種角色扮演,讓當事人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過這種方法,可使內射錶面化,使當事人充分地體驗衝突,而由於當事人角色扮演中能接納和整合勝利者與失敗者,因此衝突可得到解決。

  3.繞圈子(making the rounds

  此項格式塔療法技術包括要求團體中的某位成員走到他人面前向對方說話,或做某些事,它的目的就是要去達成面質、冒險、表達自我、試驗新行為模式、促進成長及改變。

  4.我負責……(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

  治療者也許會要求當事人在每個陳述之後加上“而且我會為它負責。”例如“我覺得無聊,但我會為我的無聊負責”。此種技術的進行可有效拓展個人的感覺領域,同時幫助個人接納和認識本身的情感,以代替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他人身上。儘管這項技術看似機械化,但卻頗具意義。

  5.投射(playing the projection)

  投射系指一個人在別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實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卻不願看見也不願接納的。一個人往往會花費很多精神去否定自己的情感,以及把某些動機轉嫁到別人身上,因此,在團體里,當某人在說別人的時候,常常說是他自己本身屬性的投射。在投射的歷程中,治療者會要求說[我無法信任你]這句話的人去扮演一個不值得信任的角色,亦好變成別人以便能夠發現不信任原來是一種內在的衝突。換言之,治療者是在要求此人去試扮(try on for size)他在團體中對別人的敘述。

  6.倒轉技術(the reversal technique)

  當事人的某些癥狀和言行,常是其潛在行動的倒轉表現。針對此種情況,治療者可要求這類因過分膽怯而痛苦的人,試著在團體中扮演一個愛表現的人。倒轉技術的進行方式在於,要求當事人潛入每件會為他帶來焦慮的事件中,去與他自己已經埋沒和否認的部分接觸。此項技術即藉此幫助當事人能夠開始去接納從前被否定的某些個人屬性。

  7.預演練習(the rehearsal exercise)

  就皮爾斯的看法,我們內心的許多想法其實都在預演中。我們常在想象世界里預演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而當實際表演開始時,因為怕自己演不好,恐懼與焦慮便襲涌而至。由於內在的預演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因此抑制了我們的主動性,也阻礙了我們去嘗試新行為模式的意願。藉助團體成員相互幫助的治療方式,並彼此分享預演的情境,可使當事人更能察覺出他們內心預演各種社會角色的進行情形,同時也使得他們更能察覺他人對自己的期望並設法去達成。此外,藉此也使得他們自己更能察覺到希望被他人贊美、接納和喜歡的程度與範圍。

  8.誇張練習(the exaggeration exercise)

  格式塔療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當事人對自己身體語言所傳遞的微弱訊號或線索更能敏銳地察覺。雖然動作和姿勢都能夠藉之傳遞訊息,但所表達的也許並不很完全。若能要求當事人重覆地誇張其欲表達的動作或手勢,將可使之與該行為有關的情感強烈化,進而使其內在隱藏的意義更清楚地表現出來。

  9.感覺留置(Staying with the feeling)

  當事人在情感或情緒不愉快而想逃避的關鍵時刻,治療者即要求對方保持著這樣的感覺。從旁鼓勵他們趁機去深入探討這些想要逃避的感覺。要去面對、體驗感覺,不僅只需要勇氣,同時也要願意忍受去除障礙時可能遭遇的痛苦,但經歷這些之後,卻能使人們有嶄新的成長。

  10.完形夢境治療(the 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格式塔療法並不主張去解析夢境,而是要把夢境帶至現實生活中使之重現。此時夢已不被當作是過去的事,而是要在現在表現出來。做夢的人或許正是夢境中的一部分。對於夢境的處理方式包括:展現夢境,回憶夢境里的每個人、事、物及心情,然後將自己變成夢中的每一部分,儘量去表現夢境,並引出對話。由於夢境的每一部分都假設是自我投射,做夢的人會為夢裡的各個角色或短暫的際遇編造出劇本,而夢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層面的表現。通過這些相互對立層面間的對話,當事人於是能逐漸察覺到自己情感表現的世界。

  此外,還有“我有個秘密”、“角色扮演”、“我給你一個斷語”等游戲。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語錄

  我為我而活 你為你而活,

  我不是為了回應你的期待,而來到這個世界。

  你也不是為了回應我的期待,而來到這個世界。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偶然讓我們相遇,

  我想那會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若我們像陌生人一樣擦身而過,

  那也會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的主要著作

  Ego, Hunger and Aggression. 1942

  格式塔治療:Gestalt Therapy: Excitement and Growth in the Human Personality. 1951

  進出垃圾桶:In and Out the Garbage Pail. 1969

  格式塔實錄:Gestalt Therapy Verbatim. 1969

  The Gestalt Approach and Eye Witness to Therapy. 1973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寒曦,刘维燎,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弗雷德里克·皮爾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