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本我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本我

  本我是由弗洛伊德於1923年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的心理學名詞。它與自我超我共同組成人格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欲望的貯存庫。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本我是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最隱秘的、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人的本能衝動欲望、情感等。本我在人格結構中是生命體系中的盲目、興奮、不知是非、善惡,不受任何倫理、道德的約束,它僅是需要,不加好壞判斷,因而是中性的。[1]

  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於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是被壓抑、擯斥於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欲望等心理能力

本我的本質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弗洛伊德認為幼兒的精神人格完全屬於本我,幼兒沒有羞惡觀念,其全部生活都受欲望支配,不管條件和社會道德,處處要求滿足自己的願望,尋求快感。他說,孩子們不管社會的一套常規,“他們都順其自然地暴露自己的獸性”。孩子在幼時常是毫不隱蔽地表現利己主義。但是隨著小孩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累積,教育和習俗的影響,會不再盲目追求滿足,漸識時務,從本我中分化出自我

本我的形成

  無意識在精神分析學的早年,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但是從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的假設以後,無意識就只成了一種精神現象,許多以前認為是無意識的東西成了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欲望的貯存庫。

  本我是本能衝動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無意識的精神層面而言。它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裝滿水沸騰著本能和欲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泄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於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是被壓抑、擯斥於意識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欲望等心理能力

  本我是人的意識體與物質體的統一,構成整體的生命體。人的內在整體構成人的本原存在,是本我的原始形態。人類自我解放的勞動行為會通過自我發現與創造維護、推動本我的發展。本我中意識與物質整體構成一個自覺實踐的螺旋上升發展過程。

本我的需要部分[1]

  本我的需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生理上,包括維持生命之所需的食欲和繁衍生命之所需的性欲等。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它強烈而直接難以延緩。

  二是精神上,精神上的愉悅感、群體的認同感、優越感等,精神需求是人的高級需要。精神需要可以延緩,也可以轉移或者替代。

參考文獻

  1. 1.0 1.1 付華. 從本我、自我、超我探討青少年網路犯罪[J]. 社會心理科學, 201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咚咚咚,Mis铭,寒曦,otf125,Llyn,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本我"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