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海島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海島經濟

  海島經濟是指以海島陸地資源、周邊海洋資源及其地理區位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島—海—陸”統籌協調發展,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發展演化特征,具有一定脆弱性的地域經濟類型。

海島經濟的特點

  (1)海島資源優勢突出,劣勢明顯。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漁、港、景"上,這在上面已論及。海島的劣勢主要體現在淡水資源和常規能源非常短缺以及基礎設施落後,海島分散在海中,規模較小,基礎設施難以達到規模經濟水平,因而交通、郵電通訊等設施都不足。由於海島陸地狹小,河流源短流激,土質薄、蓄水能力差,加上降水季節分佈不均,造成海島普遍缺水。據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我國有淡水資源分佈的海島490個,僅占海島總數的7%多一點。即使有淡水的島,其水資源也極為有限,開發成本往往比大陸高6~7倍。海島電力和燃料等常規能源的供應也不足。據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海島人均能耗為0.2t標準煤,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3。淡水、能源和基礎設施的缺乏,嚴重製約了海島的經濟發展。

  (2)產業單調,總體水平低。海島經濟是以海洋資源開發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資源型經濟。由於受自然、資源、經濟、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除少數條件較好的大島外,絕大多數海島是以漁業為主,輔以少量種植業,第二、第三產業落後。

  (3)獨立性差,天然外向。海島大多數面積較小,人口不多,本身市場容量有限。海島經濟發展,一方面要靠從島外輸入大量的資源、人才及技術,另一方面海島生產的產品又需要銷往國外,通過島外市場納入社會經濟再迴圈之中。單獨依靠海島的力量難以發展。所以,海島經濟具有天然的外向性,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外向性和對外依賴性也越高。

  (4)地區差異大,島間不平衡。海島經濟的地區差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省市區間分佈差異大。其經濟總量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遼寧、上海、廣東,其餘省市就少些。二是同類海島之間(如縣級海島)差異大,如1996年長島縣人均GDP為29091元,洞頭縣只有4832元,相差6倍。海島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要集中於有居民的海島;二是主要集中於大海島;三是集中於近陸島。

我國海島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1、綠色開發

  首先是發展綠色產業。依托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綠色生態旅游業;其次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通過環島大堤、幹線公路、河道和林地的大規模植樹綠化,大幅度提高海島森林覆蓋率;疏浚拓寬河道,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海島引排水迴圈系統,建設海島範圍內的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從總體上實現經濟和環境建設的“雙贏”目標。

  2、外向發展

  對於有條件的海島,應培育出口加工工業和港口服務業。加快探索離岸金融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鞏固傳統大宗骨幹出口品種,開發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擴大勞務輸出,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3、結構優化

  根據建設生態島的要求,以”三、一、二”為產業發展序列,以迴圈經濟清潔生產為方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會展博覽、中轉物流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以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為主的生態型現代農業,努力發展以生命科技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麵向出口的輕型加工業。

  4、交通興島

  加大航運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提升水路客運能力;構建島內高速公路、幹線公路、支線公路和鄉鎮公路等四類公路交通系統;建設現代化深水組合港口,以港口的快速發展促進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等新興產業區的形成:規劃建設越海軌道交通線,最終形成立體、安全、便捷的對外交通體系。

我國海島經濟的發展策略

  1、海島農業

  從發展農業生產的條件看,海島有優越的海洋氣候條件、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較大的灘塗資源開發潛力等優勢,但也存在交通不便、水源不足、耕地貧乏、能源緊張、資源衰退等問題。從發展農業生產的現狀看,既有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的成功經驗,也存在不合理的、無遠見的資源破壞等嚴重教訓。在制訂和實施海島綠色農業發展規劃中,應以保護生產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為前提,以發揮海島農業資源優勢為特色,以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大力發展荒島畜牧業、綠色和有機食品業、旅游觀光農業,努力使之成為海島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海島農業的發展應重視幾個方面:①改善生態環境。海島生態環境脆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風沙危害、水土流失、乾旱缺水等問題困擾著農業的發展,必須增加投入,搞好海島綠化和農田基本建設,以改善生態環境;②發展海島畜牧業。通過多種途徑,大力引進食草動物和特種經濟動物,推動海島畜牧業發展;③實施品牌戰略。一方面對蔬菜瓜果、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實施無公害生產,培育有機茶、畜產品等優良品牌;另一方面加快特色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特色產業的一體化;④發展旅游觀光農業。通過農業與旅游兩種資源的有機結合,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實現農業經濟、生態、教育、文化等功能的統一,以推動海島綠色農業的發展,併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⑤加強環境治理。通過引進推廣優質、高抗的農產品新品種,提高農作物、畜禽的抗病蟲害能力,推廣規範化的綠色安全生產技術,降低農藥化肥飼料添加劑、獸藥等使用不當造成的農產品污染,加強對農產品基地的環境監測,採取各種治理措施,使農業生態環境向良性迴圈發展。

  2、海島漁業

  現代意義上的海島漁業,是捕撈、養殖、育苗等基礎產業的綜合,加上漁業服務業和水產加工業,再加上生態漁業,是把整個漁業生態系統的全部要素按照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要求進行系統調控與優化配置的大漁業。因而,發展生態漁業,實現漁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是海島漁業實現可待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海島漁業的發展應確定幾個方向:①“高產、優質、高效”發展漁業。在制定目標時,應以“高價值含量、高環境效益、高技術含量”為發展目標,堅待高價值含量與高環境效益並重,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加快漁業現代化的進程;②開放式發展漁業。一要註重外向開拓,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以更多的名優特水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創iI-能力;二要以市場為取向,通過國家、地區、生產者之間的交換與貿易,使漁業資源達到最優配置,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大幅度提高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三要水產品高度商品化,要大力推進漁業商品化和專業化進程,培育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和領頭產品,加速漁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創造漁業經濟的高效益;③立體式發展漁業。即發展以海洋捕撈、養殖和海洋生物綜合開發利用為主體的海洋“藍色漁業”。在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上,堅待多品種、多形式、多元化和可待續發展的原則。養殖業要儘快培植起海帶、扇貝、海灣貝、海參、鮑魚、蝦夷貝、海膽、魚類等八大重點養殖品種的規模優勢;捕撈業要在穩定現有規模的基礎上,加快漁船及設備的更新改造步伐;水產品加工業要按照高起點、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創匯的要求進行工業產品結構調整。

  3、海島工業

  海島經濟較海岸帶大陸經濟薄弱得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海島工業落後。在我國,隨著開發“藍色國土”浪潮的興起,海島工業的發展問題開始引起了關註。發展海島工業可以充分利用海島工業資源,優化海島經濟產業結構,提升海島經濟功能。海島工業的發展應重點抓好幾個方面:①尋求現有產業介面,優化海島產業結構。將海島工業納入海島區域經濟體系之中,使之與既存產業協調銜接,形成縱深配置。從全國海島看,主導產業是漁業,盛產原鹽的海島重點發展鹽化工業有礦產業或旅游業的海島主要發展與之配套的採掘、冶煉設備或工藝製品等工業。依托主導產業,靠近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可以大大節省運輸時間,減少流通費用,便於進行要素供給和產品銷售,甚至可以進行農、工、商的統一管理,從而使工業早日越過原始積累階段,形成一、二、三產業問的良性迴圈;②避開自然資源約束,發展海島特色工業。多數海島工業自然資源貧乏,尤其是可耗盡資源儲量有限,更新性資源再生能力不足,淡水資源短缺幾乎是所有海島發展的制約因素,所以海島工業發展必須避開這一短處。在結構目標上,儘可能選擇不用或少用當地自然資源的工業門類。⑨積極利用海洋能源,把電力工業作為戰略支點。海島地區石化燃料等常規能源短缺,供電務件較差,發展電力工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由於四面環海,海洋能資源得天獨厚,利用海洋能發電大有可為,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鹽差能等,又由於“風生海上”,也可以把風能納入海洋能系統。(發展多種經濟成份,建立靈活的管理體制。海島由於空間地線狹小,資源聚集度低.工業企業的組織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可建立靈活多樣的管理體制。⑤堅持清潔生產,保護海島資源和環境基礎。海島一般人口負荷不重,八方敞開的海域具有較強的自凈能力,但資源有限,生態環境脆弱。所以,一開始發展工業就要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的道路,要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對項目進行可持續影響評估審查,選擇能夠實現能量充分利用和迴圈自凈效應的生態工業項目,也可直接生產環保用品,從事三廢處理、污染防治的環保工業。

  4、海島旅游業

  目前,海島旅游在整個海洋旅游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許多海島已成為國際旅游的熱點,一些海島國家或地區由於海島旅游業的發展而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我國海島有得天獨厚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發展海島旅游業的前景無限。但由於自然的和歷史的原因,我國海島旅游業開發還存在著不少困難。一是海島封閉性決定了海島開發的困難性和依附性。有些海島離陸地較遠,開發的難度較大;二是多數海島土地瘠薄,淡水奇缺,交通不便,原材料、燃料不足,發展旅游業的自然資源制約較大;三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多數海島幾十年處在國防前線,國家投資少,經濟技術基礎較差,特別是旅游基礎設施較差。以上種種因素,制約著海島旅游業的發展。

  海島旅游業的發展應從幾方面入手:①採取多種經營方式。在國家旅游部門統一規劃和管理下,採取國家、集體、個人、外商等多種投資渠道,多種經濟成分的經營方式。開展諸如爬山、游泳、野炊、射擊、垂釣、衝浪、划船等旅游活動,尤其要大力開展家庭式民俗旅游。在島上創辦各具特色的旅游服務業,特別是避暑療養業;②加強海島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水、電、路、港、通訊等設施的建設;③軍為民用,軍民共建。幾十年來,海島一直是國防前哨,國家在沿海島嶼建設了大批國防工程,特別是地下工程:這些工程有的已經廢棄,有的基本閑置。在發展海島旅游時,可將這些工程改造成旅游設施,如地下旅館、飯店、商場、娛樂場、酒吧、水晶宮等等。這樣可使我國幾十年來投入的數以百億計的海島地下工程變死為活,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創辦自由島嶼或旅游特區。由於海島特定的地理環境,適合於特種政策和特殊管理,可以給某些海島自由島政策或特區政策,創辦旅游業。⑤以大城市為依托,建設各具特色的海島旅游區,開發城市周圍的海島旅游。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海島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