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行政時效制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时效制度)

目錄

什麼是行政時效制度[1]

  行政時效制度是指行政法律關係主體若有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或履行義務的法律事實時,將會對其產生不利法律後果的制度。行政時效制度是行政程式效率原則的具體體現,是為了督促行政法律關係主體儘快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排除不確定性的因素,核定行政法律關係,提高行政效率需要。行政時效制度首先是針對行政主體的,同時也適用於行政相對人

行政時效制度的內容[2]

  行政時效制度,是指行政行為的全過程或其各個階段受法定時間限制的程式制度。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要求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特別是直接涉及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時,法律必須明確其時間限制。如行政主體對相對人申請許可的審查期限、決定時限、送達時限,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時作出處罰決定的時限、送達處罰決定書的時限、執行的時限等。我國《行政覆議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八條規定,被申請人沒有在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複印件之日起十日內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覆議機關應當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另一方面,行政相對人在作出相關行為時也必須有時間上的限制,如申請補正的時限、提出聽證的時限、執行行政決定的時限等,如相對人不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覆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就喪失了獲得救濟的權利。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的行為超過一定的時間,均會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行政時效制度是實現行政程式法效率原則最重要的程式制度之一,是保障行政效率,防止行政主體因拖延時間而侵犯相對人利益的制度。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行政時效制度的立法。

行政時效制度的類型[3]

  行政時效制度大體有三種類型:

  1.行政主體在法定期限內應該作為而不作為的,可以視為同意或拒絕。例如,行政覆議法第17條規定:“行政覆議機關收到行政覆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行政覆議申請自行政覆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這裡的“五日”即是指行政覆議機關在收到行政覆議申請後5日內不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也不通知行政相對人的,則視為受理。行政覆議法31條規定:“行政覆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覆議決定;……”如若行政覆議機關在“六十日”內未作出行政覆議決定,則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行政相對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行使其權利的,可以視為自動放棄。例如,行政覆議法第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覆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這裡的“六十日”即為行政相對人申請行政覆議的時間期限,如若行政相對人在此法定期限內不履行自己的覆議權利,則喪失該權利。

  3.行政相對人在法定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可視為不履行義務,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例如,行政處罰法第46條規定,當事人繳納罰款的期限為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第5l條則規定,若當事人不執行行政處罰決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措施。

行政時效制度的價值[2]

  行政時效制度的價值在於:

  其一,防止和避免官僚主義,促進行政行為及時作出,以提高行政效率,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其二,督促行政相對人積極主動地配合行政主體的活動,以保證行政活動的順利開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恆主編.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08月.
  2. 2.0 2.1 肖萍,程樣國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群眾出版社,2006.6.
  3. 王鷹,楊玉海,郭景華主編.行政法教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HEHE林.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政時效制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