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品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無品牌(No Brand)
目錄 |
無品牌也是一種品牌戰略,諸如許多農產品只有標示產地或是生產廠商而無品牌標記,像“蘭州”瓜子、“吐魯番”葡萄乾或是上海“小楊”湯包等。值得註意的是,當今無品牌的產品己經越來越少,像水果、蔬菜、大米和肉製品等過去從不用品牌的商品,現在也被放在有特色的包裝袋內,冠以品牌出售。以獲得品牌化的效益。
產品是工廠所生產的東西,品牌是消費者所購買的東西。產品可以被競爭者模仿,品牌卻是獨一無二的。產品極易過時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卻能持久不衰。相同質量的產品,品牌和非品牌在價值上有很大的差異。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或者說,一流的企業是賣品牌,二流的企業是賣技術,三流的企業是賣產品。
無品牌主要有3種情況:一是定牌生產的產品,二是中性包裝的產品,三是無品牌無商標的產品。
1、定牌加工又稱為貼牌(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OEM),按照英文字面意思,應翻譯成原始設備製造商,是指賣方按買方的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包裝上標明買方指定的商標和牌號,稱之為定牌生產。
2、中性包裝,是指商品和內外包裝上均無生產國別和生產廠商名稱。加工貿易一般採用定牌生產和中性包裝,是沒有自己的品牌的。
3、無品牌無商標的產品。無品牌也指國內一些企業生產的無品牌無商標的產品,特別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許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是這類非品牌產品;無品牌有時則指假冒其他企業品牌的產品。
1、無品牌的優勢分析
1)能夠獲得與同類企業無法比擬的價格優勢。企業如果不需要為打造自己的品牌投入資金,其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有調查發現,無品牌產品比有品牌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往往要低出20%到40%。這樣的價格差異帶來的就是產品的競爭力。
2)無品牌在美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出現並被一些企業成功地運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的兩家大零售商“W-MART”和“K-MART”。另外,如今我們只要走進一家大型超市,就會發現數不勝數的“無品牌” 商品。 其實這些商品並不是沒有任何品牌,而是沒有生產商的品牌,是零售商的品牌。這些都是“無品牌”的成果。這些產品的特點就是價格低廉,質量有保障,受到平民百姓的青睞。
2、無品牌的劣勢分析
一是產品種類方面的局限;二是企業規模的局限;三是消費者需求層次上的限制。也就是說,無品牌只是對一定的產品種類、一定的企業規模、一定的消費需求層次,才是一種好的選擇。在這些範圍之外就不適合。
1、實行無品牌的營銷戰略有利於中小企業更好地發揮優勢和特長。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它們的優勢和特長不在於品牌推廣、廣告策劃、公關運作等創建品牌的必需要素,而在於靈敏的市場反映度,靈活多變的通路策略等。只要發揮了這些優勢和特長,中小企業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並獲得穩定發展。
2、創建一個品牌,特別是強勢品牌,是一個投入巨大的長期複雜的工程,並不像註冊商標那麼簡單,也不僅是提升知名度就夠了。因為品牌應該包括一些深層次的內容,如品牌的核心理念、品牌文化、品牌聯想等等,這些深層次的內容需要通過企業長期細緻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造就。
3、一個品牌的本身是不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品牌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在於通過產品的銷售能夠為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比如,同是一家中國內地企業生產的運動服,貼上耐克商標,其價格就可翻上幾翻。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行業和產品而言,品牌就很難通過產品的銷售來體現其價值了,比如象食鹽、食醋等價格彈性很小、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沒有很高要求的某些日常生活用品,這些產品的品牌就不可能為企業帶來多少額外收益。此外,那些為下游企業提供原料或原材料的企業,由於它們沒有直接面向最終用戶。因而一般而言是沒有創建品牌的必要,只要做好產品品質工作,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即可。
4、實行無品牌的營銷戰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有利於形成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實行無品牌的營銷戰略後,企業節約了大量的品牌推廣與維護費用,甚至連商標的設計、註冊費和年費及大部分的包裝費都省了(採用簡易包裝後所節省的費用)。這樣,產品的成本著實降低了不少,而且,由於採用無品牌戰略,企業可以不必費神去做那些涉及到品牌的一系列工作,從而可以集中企業的優勢資源加強產品的質量控制,營銷渠道建設及提升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把企業的優勢集中在產品和通路上,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方便購買的有用性。
5、無品牌營銷在國際上已有成功的先例,如現在的美國,已有相當部分的零售店在銷售無品牌的大眾化商品,這些商品質量過關,價格低廉,很受中低階層的消費者歡迎。同樣在中國,廣大的中低薪階層和農民是大眾化日常消費品的消費主體,他們在進行購買決策時,價格仍然是他們的首要考慮因素,因而,能夠真真體現物美價廉的大眾化無品牌商品具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