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教學系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教學系統

  教學系統是教育系統的子系統,是指為了實現某種教學目的、由各教學要素有機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學功能的整體。由系統的概念可知,系統是由若幹部分組成的有機的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具備一定的功能,且各個部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 

教學系統特征

  從系統的概念可以分析出系統的一些特征: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過程都是有機的整體,他們自成系統,又互為系統;

  2、每一系統與周圍的環境又可以組成一個大的系統,而原來的各個部分可以成為這個大系統的子系統;

  3、各個系統在與環境之間進行著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中變化、發展,以求系統的動態穩定性與開放性用運動、系統的觀點來理解學校、教學系統、教學系統層次的劃分、以及教學系統的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學校現象

教學系統要素

  教學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複雜系統,動態要素是教師、學生及心理環境,人的要素——教師和學生是控制和制約教學系統進行的關鍵因素;相對靜止的要素是教學媒體和物理環境,是物的要素,是師生互動交流的載體,而心裡環境是使教學系統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機運作的文化與情感支撐。

教師

  在教師系統中,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其活動主要包括:計劃,教師要設定教學目標規劃教學活動;組織,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要組織好與學習任務有關的材料,並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輔導,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併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幫助;評價,教師要清楚地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目標的達成情況。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合格的教師必須在教學態度、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個性品質等多方面具備良好的素質,並使彼此間達到最優的組合。

  研究表明,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水平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響學生的知識結構、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自信心。而教師的教育學科知識,特別是有關教學原理與方法方面的知識,對教學成效的影響更大。表現在:教師所具有的學科教學法知識可以大大提高特定的知識教學的成效,會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影響教師對概念或特定知識內容的表述方式。在多數情況下,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是相互融合、作為整體影響教學效果的。二者一“實”一“虛”,一方面作為教授的內容,一方面作為教授的“方法”、“形式”,要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偏廢任何一方。高水平的教師總是以一種融合的形式,甚至“個案”的形式——即一個教學課題(知識、內容)伴隨若幹解決問題的方案,依據環境教學情境的需要,對課題採取不同的呈現方式。

  研究表明,教師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對教學成效也有顯著影響。在一般能力方面,教師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流暢性與教學成效有密切的關係;在特殊能力方面,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與學生學科素養和學業成就之間呈正相關。另外,教師的個性品質對教學成效也影響顯著,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學生

  學生是知識與經驗的獲得者,是學習活動的直接承擔著,也是教學成效的最終體現者。學生學習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結構學習策略以及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因素。

  研究表明,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學生成績呈中等程度的相關,智力水平對學習數量和質量有影響。但智力並不是決定學生成績的唯一因素,學生的智商與所取得的成績並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條件下,造成學生成績顯著差異的是情感品質。因此,教師在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還應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求知欲,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緒,養成負責、認真、求實的優良學習品質。

書本(教科書

  教學內容是教師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教學內容是在教學系統中最具實質性的因素,它主要體現在課程、教材和教科書之中。

  課程、教材和教材書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材是課程的重要成分,表現課程的具體內容,是課堂的基本單位,或“物化形態”。教材不等於教科書,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教科書只是其中一種地位最重要、內容最基本、發展最成熟的教材。教科書是在學科課程的範疇之中,為了學習的需要而系統編製的教學用書,集中反映了國家意識和教育理念,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

  在教學過程中,是“教教科書”還是“用教科書教”不僅反映了教科書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教教科書”的情況下,教科書本身是學習目的,重視的是教科書內容的掌握。這種教學把關註點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內容結果上,為了達到這種結果,教學往往呈現滿堂灌的“填鴨式”狀態,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用教科書教”則是把教科書作為一種信息載體,或學習資源,使學生在通過對教科書的學習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思想和觀點,提高素養。這種教學重視的是知識獲得的過程,重視引導學生通過研究去獲得知識的結論。

教學系統整體功能

  系統的概念

  由系統的概念可知,系統是由若幹部分組成的有機的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具備一定的功能,且各個部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因此教學系統的概念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教學的目的,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的功能的各種教育、教學組織形式。這裡面有一些關鍵的詞反映了系統的概念,這幾個詞是:目的、功能、各種、組織形式。

  穩定與開放

  由於系統與環境發生著交換,以保持穩定與開放,因此學校這個大的系統也與社會發生著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的運行過程:社會的發展提出了對人才的要求,然後為學校提供各種教育資源、輸送學生等,學校接受這些物質、能量、信息開始通過各類的教育工作把學生培養成符合要求的社會需要人才,最後把培養成的學生輸出到社會,由社會檢驗後的反饋信息是否符合培養目標以及通過對學生進行的評價來調整學校的教學工作,從包保持學校的教學系統與社會這個大環境之間的動態穩定性

教學系統運行過程

  (1)立足點

  再以學校為立足點看學校這個自成的系統,那麼學校就是一個大的系統,學校中的各個部門就是學校這個大系統的子系統。其中在這些子系統中學生、教師教學資源教學媒體是教學系統的四個基本要素,教學系統通過這四個基本要素的相對運動從而產生著各個系統之間的輸入與輸出的複雜的運行過程,通過這個複雜的運行過程以保證學校系統內部各個系統的動態穩定與開放性(這是系統的最本質的特征),而這個運行過程我們把他叫做教學過程

  (2)教學系統

  美國著名教育技術專家巴納西認為教學系統是分層次的系統複合體。這種層次的劃分也可用系統的觀點來理解,通過層次的劃分可以使我們更有針對性的運用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不同的層次有不同層次的規定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設計方法、技術。

教學系統層次系統

  層次

  這幾個層次是:機構層次的系統、管理層次的系統、教學層次的系統、學習層次的系統。這幾個系統從機構層次到學習層次,步步遞進、前一個層次時候一個層次的父層,每一個層次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組織形式。每一個層次都發生正與其他層次系統的在物質、能量、信息上的輸入與輸出的動態交換運動。

  系統的運行過程

  從這個層次的劃分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學系統的運行過程,以便於在管理、研究是更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

  以上為自己在看過書之後,用自己的話語的陳述,難免有許多對理論觀點的誤解之出,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會不斷的更新,重新認識以上的描述。

教學系統的主要功能

  1.教學系統在技術層面上的功能主要包括:

  (1)多媒體集成:錄音機、錄像機、投影儀VCD播放機等多種教學媒體可以方便地與教師用機掛接,也可以方便地播放多種媒體集成的教學軟體。

  (2)“遠程”監控:監控系統能夠實現教師對學生機的全功能的遠程操作。

  (3)多向交流:系統結構可實現多路視頻和語音信號的實時傳送,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任意交換信息,構成多種信息通道並存的多媒體網路系統。

  (4)同步和非同步通訊:系統兼具同步通訊和非同步通訊的可能性。學生一方面可以同步與教師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按個人需要選擇不同時間進行交流。

  (5)資源支持和信息獲取:系統通過伺服器與國際互聯網相連。具有使用許可權的使用者只要掌握各個信息資源部門的風趣,便可輕鬆點擊,上網瀏覽。加上檢索技術提供的支持,更可迅速查到有關信息。

  (6)安全使用:基本系統實現零記憶體占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毫不影響本機系統的正常運行。教師或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遠程命令一次實現對多台機器的統一設置、文件傳輸、遠程運行、遠程關機等操作,減輕了因學生誤操作、軟體複製、系統升級等帶來的維護工作的負擔。技術層面的功能將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得以體現,併進一步實現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在教學層面上的功能。

  2.教學系統在教學層面上的功能主要包括:

  (1)方便實現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2)教師靈活監控,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3)易於現代教學理論的具體實現,使得教學設計更加豐富,利於學生素質的培養。

  (4)靈活的交互,便於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

  (5)方便地實現網路練習和測試,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6)便於教師進行電子備課。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教學系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