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媒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學媒體(Teaching Media)
目錄 |
什麼是教學媒體[1]
教學媒體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傳遞教育信息的載體和中介。教學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專指幻燈、投影、電影、電視、錄像、電腦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和黑板、教科書、圖片等傳統教學工具;廣義的教學媒體還包括講授、參觀、實驗和討論在內。教學媒體還包括硬體和軟體兩種形態:硬體指各種教學機器,包括幻燈機、投影機、電視機、電影機、攝像機、電腦、視盤機、放像機、錄音機、語言實驗室等;軟體指各種教學片、帶、盤等,包括幻燈片、投影片、錄音帶、電腦磁碟、視盤等。
教學媒體的特性[1]
教學媒體主要特性有:豐富的呈現能力,即教學媒體呈現教學信息的能力;強大的重現能力,即教學媒體對教學信息的重現能力;廣泛的接觸面,即教學媒體將教學信息傳遞到學習者的空間範圍;良好的可控性,即指學習者對教學媒體操控的難易程度。教學媒體主要的表現形態有數字化、多媒化、網路化、智能化等。
教學媒體的分類[1]
教學媒體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按感官與物理性質分類是常見的兩種。按學習者使用媒體的感知器官分類,可分為:聽覺型媒體,如口頭語言、廣播錄音等;視覺型媒體,如教科書、板書、板畫、掛圖、幻燈、投影等;視聽型媒體,如電影、電視等;交互型媒體,如多媒體課件、語言實驗室等。按物理性質分類,可分為光學投影教學媒體、電聲教學媒體、電視教學媒體、電腦教學媒體等。
教學媒體的發展演變[2]
根據教學發展的歷史線索,可以把教學媒體的發展劃分為傳統教學媒體階段和現代教學媒體階段。
1.傳統教學媒體階段
這一階段又分為原始教學媒體階段和古代教學媒體階段。1)在原始教學媒體階段,教學媒體包括人體各部分的器官、生產生活用具和各種事物以及口頭語言,新的教學媒體——文字也處於萌芽狀態,但仍談不上真正的應用。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教學媒體,形象直觀是它們的最大特點,其局限性是這些媒體依賴於具體的生產和生活過程,離不開人類的親身傳授,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傳遞教學信息,因而效率很低。2)古代教學媒體階段從人類進入古代階級社會一直到19世紀末。在這一時期,文字書本的出現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是教學媒體的一大進步。文字書本突破了信息傳遞的時空限制,剋服了口頭語言不能脫離傳授者的局限,並且書本由於具有信息量大、便於攜帶和保存的特點而成為教學中的主要媒體。但由於文字較抽象,與客觀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常年不變的單一教學方式,容易造成教學枯燥、僵化、乏味並脫離生產、生活實際。
2.現代教學媒體階段
這一階段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在這一時期, 電教媒體被逐步引入教學,教育媒體開始出現電子化和現代化的特征,有關的理論研究逐步加強。19世紀末,幻燈進入教育領域; 進入20世紀後, 電子科學技術發展突出, 電子化媒體亦頻頻問世並應用於教學實踐,推動教育媒體由視覺媒體、聽覺媒體向視聽結合媒體發展。先是幻燈、投影、留聲機、廣播,接著就是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從而掀起視聽教育的熱潮。作為這一時期的核心媒體的電影, 由於具有視聽結合、直觀、形象、生動、感染性強等特點,在20世紀40年代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於設備昂貴、影片製作成本高、製作周期長等局限,使得它在電視、錄像這些更為經濟、方便的媒體出現之後便退出教學領域。同時, 由於視聽媒體被大量引入教學領域,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媒體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等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從而總結了一系列的視聽教學法,並提出相應的理論依據,如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
第二個時期為20世紀50年代至今。在這一時期,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飛速發展,現代教學設備不斷完善,教學媒體由視聽結合媒體發展到多媒體綜合運用, 由單項傳遞發展到交互作用,並結合電腦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發展。2O世紀40年代末,電視機和電腦問世,但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 直到五六十年代, 電視機和程式教學機才進入教學領域。9O年代以後, 由於網路技術的發展, 網路化教育正改變教學的方方面面, 出現了電子空間學校、多媒體網路教室、電腦遠程教學等教學形式。在理論方面,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被引入教學領域,並吸收了心理學、傳播學、美學、教育學等領域的新成果,通過對比試驗和理論論證,從多角度分析、探索了教學媒體的優化組合、表現形式、適用條件和適用效果。
作為這一時期核心媒體的電視機和電腦各有自己的優缺點。信息量大、傳輸效率高是它們的共同特征,電腦由於具有更好的人機交互性、個別化的特征而使其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
總之,在現代教學媒體階段, 教學媒體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教學媒體的種類日益豐富, 功能也日趨完善。同時,教學媒體的大發展,也提高了它在教學中的地位,引發了人們進一步具體、深入地探討教學媒體的有關理論,促進了教育技術的形成與發展。
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原則[1]
在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中,應考慮到共鳴性、漸進性、重覆性、可靠性及經濟性等。所謂共鳴性,主要指所選教學媒體能夠引起師生共鳴,這是師生交流的前提與教育傳播的關鍵。如果教學媒體脫離任何一方的經驗範圍,教學設計都將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謂漸進性,是指在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中,所提供的教學信息必須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有形到無形、從感性到理性、從一般概括到概念原理等,保持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及漸進性。所謂重覆性,是指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要能夠實現不同場合的重覆使用及同一內容的不同表達形式。所謂可靠性,是指教學設計中選擇與應用的教學媒體必須是真實可靠的、有權威、有信譽,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經濟性,是指在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中,要充分考慮到教學條件,爭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