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由系统的概念可知,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具备一定的功能,且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从系统的概念可以分析出系统的一些特征: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过程都是有机的整体,他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
2、每一系统与周围的环境又可以组成一个大的系统,而原来的各个部分可以成为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3、各个系统在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以求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与开放性用运动、系统的观点来理解学校、教学系统、教学系统层次的划分、以及教学系统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学校现象
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
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而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特别是有关教学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更大。表现在:教师所具有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可以大大提高特定的知识教学的成效,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影响教师对概念或特定知识内容的表述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是相互融合、作为整体影响教学效果的。二者一“实”一“虚”,一方面作为教授的内容,一方面作为教授的“方法”、“形式”,要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高水平的教师总是以一种融合的形式,甚至“个案”的形式——即一个教学课题(知识、内容)伴随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依据环境教学情境的需要,对课题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
研究表明,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在一般能力方面,教师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流畅性与教学成效有密切的关系;在特殊能力方面,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与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业成就之间呈正相关。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着,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
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书本(教科书)
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课程、教材和教材书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分,表现课程的具体内容,是课堂的基本单位,或“物化形态”。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教科书只是其中一种地位最重要、内容最基本、发展最成熟的教材。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为了学习的需要而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集中反映了国家意识和教育理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教科书”的情况下,教科书本身是学习目的,重视的是教科书内容的掌握。这种教学把关注点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内容结果上,为了达到这种结果,教学往往呈现满堂灌的“填鸭式”状态,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用教科书教”则是把教科书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思想和观点,提高素养。这种教学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去获得知识的结论。
系统的概念
由系统的概念可知,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具备一定的功能,且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教学系统的概念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这里面有一些关键的词反映了系统的概念,这几个词是:目的、功能、各种、组织形式。
稳定与开放
由于系统与环境发生着交换,以保持稳定与开放,因此学校这个大的系统也与社会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运行过程: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对人才的要求,然后为学校提供各种教育资源、输送学生等,学校接受这些物质、能量、信息开始通过各类的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要求的社会需要人才,最后把培养成的学生输出到社会,由社会检验后的反馈信息是否符合培养目标以及通过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来调整学校的教学工作,从包保持学校的教学系统与社会这个大环境之间的动态稳定性。
(1)立足点
再以学校为立足点看学校这个自成的系统,那么学校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学校中的各个部门就是学校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其中在这些子系统中学生、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系统通过这四个基本要素的相对运动从而产生着各个系统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复杂的运行过程,通过这个复杂的运行过程以保证学校系统内部各个系统的动态稳定与开放性(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而这个运行过程我们把他叫做教学过程。
(2)教学系统
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巴纳西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这种层次的划分也可用系统的观点来理解,通过层次的划分可以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不同的层次有不同层次的规定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技术。
层次
这几个层次是: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这几个系统从机构层次到学习层次,步步递进、前一个层次时候一个层次的父层,每一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组织形式。每一个层次都发生正与其他层次系统的在物质、能量、信息上的输入与输出的动态交换运动。
系统的运行过程
从这个层次的划分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学系统的运行过程,以便于在管理、研究是更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
以上为自己在看过书之后,用自己的话语的陈述,难免有许多对理论观点的误解之出,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会不断的更新,重新认识以上的描述。
1.教学系统在技术层面上的功能主要包括:
(1)多媒体集成: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VCD播放机等多种教学媒体可以方便地与教师用机挂接,也可以方便地播放多种媒体集成的教学软件。
(2)“远程”监控: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机的全功能的远程操作。
(3)多向交流:系统结构可实现多路视频和语音信号的实时传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任意交换信息,构成多种信息通道并存的多媒体网络系统。
(4)同步和异步通讯:系统兼具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的可能性。学生一方面可以同步与教师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按个人需要选择不同时间进行交流。
(5)资源支持和信息获取:系统通过服务器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具有使用权限的使用者只要掌握各个信息资源部门的风趣,便可轻松点击,上网浏览。加上检索技术提供的支持,更可迅速查到有关信息。
(6)安全使用:基本系统实现零内存占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毫不影响本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教师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命令一次实现对多台机器的统一设置、文件传输、远程运行、远程关机等操作,减轻了因学生误操作、软件复制、系统升级等带来的维护工作的负担。技术层面的功能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得以体现,并进一步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层面上的功能。
2.教学系统在教学层面上的功能主要包括:
(1)方便实现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师灵活监控,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3)易于现代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使得教学设计更加丰富,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4)灵活的交互,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
(5)方便地实现网络练习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便于教师进行电子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