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政府形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政府的行政行為表現、性質特征、精神風貌等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反映,以及政府在公共行政中體現出來的整體素質、綜合能力、施政理念和施政業績等給公眾留下的一種綜合印象或看法。這種印象或看法體現了一個政府贏得社會信任、贊譽的程度。

政府形象的特性

  政府形象作為公眾對政府印象的整合,既不同於政府發生的所有客觀事實,也不同於某個個體的印象,而是有其自身的特性。概括起來,這些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性

  政府形象是由政府內部諸多要素形象構成的統一體和集中表現。政府形象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含了各種形象元素,如政策組織、人員、環境、宣傳文化標識等,這些形象元素相互聯繫構成一個完整的政府形象系統。政府形象既是在政府行政過程中形成的,又是在政府與社會公眾溝通互動中形成的,其功能的狀態和水平,不僅取決於各形象元素的狀態和水平,還取決於其構成元素的權重比例和協調運作機制。所以,政府形象的效應,既可能是大於其構成元素總和的效應,也可能是小於其總和的效應。換言之,形象系統的任何一個元素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政府的整體形象。

  2.主客觀性

  政府形象公眾政府的主觀反映,公眾對政府形象的評價、印象往往都以自己特殊的知識背景和感情偏好為前提,對同一件事,有些人可能認為政府做得好,而另一些人則可能認為做得不好。從這一角度來說,政府形象具有主觀性。而從另一角度來說,政府形象又具有客觀性,因為公眾對政府形成的印象來自於與政府有關的客觀存在的人、事、物、文化等元素以及由此的累積。

  3.多面性

  政府形象是多面的、立體的。公眾反映政府形象的角度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面的,當公眾站在不同的角度時會對政府形成不同的印象;在不同的時期也會對政府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僅如此,影響一個政府形象的自身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可以將一個組織的總體形象分解為各種形象要素。公眾則會根據不完全的信息和證據形成對政府的印象,比如一項舉措或一個公務員服務態度。由此可見,政府要想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就必須重視和形象相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內容,在任何一個方面表現不佳,都可能對政府形象產生不良影響。

  4.相對穩定性

  政府形象一旦形成,便會在公眾心目中產生印象。一般說來,這種印象所積累成的形象具有相對穩定性,一時很難改變。即使政府發生變化,如果信息刺激量不是很強,也很難引起公眾的足夠重視,而且公眾以往對政府的態度和印象還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各種信息作出的反應。

  5.可變性

  政府形象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它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並不意味著政府形象不具有可變性,當政府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較大改變時,政府形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只是這種變化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來說,政府形象的變化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政府內外變化比較顯著,足以引起公眾的普遍關註;二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

  6.偏差性

  政府形象是公眾對政府的整體印象和評價,這種印象和評價是建立在公眾對政府信息瞭解的基礎上。由於公眾不可能掌握有關政府的全面充分信息,因此,對政府的印象出現一些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於信息的不充分,公眾常常傾向於從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去推斷整個政府的整體情況,而這種推斷又往往因個人的社會背景、知識層次和經驗的不同而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一般來說,偏差主要表現為政府形象高於政府現實,或政府形象低於政府現實。

政府形象的生成

  政府形象不是一蹴即成,其生成需要經歷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表現為政府通過各種傳播媒介與公眾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的迴圈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表現與特征是政府形象形成的基礎,媒介則是傳播政府表現與特征的手段,而公眾印象態度輿論政府形象形成過程中則起著決定性作用。以上幾個方面密切聯繫,如果政府表現優異或特征突出,就容易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進而使公眾對政府產生信任的態度,有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態度,就會在社會上形成正面的輿論和信任的行為,如此,則產生優良的政府形象;反之,則產生不良的政府形象。

  1.公眾印象

  公眾對政府的印象有好壞和深淺之分,這種印象是政府的表現與特征在公眾頭腦中留下的跡象。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表現和特征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公眾的頭腦中形成印象。公眾印象形成的過程表現為:由註意引發興趣,由興趣激發欲望,由欲望導致記憶,由記憶產生行動。在這一過程中,又以註意、判斷和記憶三種心理現象最為重要。

  2.公眾態度

  態度是指人對社會事物(人、事、物、團體、制度、觀念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態度不像印象那樣具有很強的客觀性,態度的主觀性遠大於它的客觀性。態度是行為與情感活動的根本原因,政府要為自己樹立形象,如果僅僅滿足於給公眾留下印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使公眾形成積極肯定的態度,只有當公眾對政府產生良好印象,而且抱有積極肯定的態度時,才有可能採取有利於政府的行為,比如,支持政府的決策、積极參与到政府的公共危機管理工作中去、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危機應對措施、為政府廣播美名等。此時,政府的良好形象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3.公眾輿論

  輿論是公開發表的議論,它具有很強的威懾力和煽動性。政府在樹立形象的過程中,輿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眾輿論為塑造良好的形象提供了機會,為政府形象的升騰註入了力量。二是公眾輿論又是破壞政府形象的超級殺手,它可以在短時間內讓政府形象一落千丈。

參考文獻

  • 韓秀景著;趙暉叢書主編.《公共危機管理理論與實踐》.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第207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政府形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