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成本收益決定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成本收益決定論[1]

  成本收益決定論認為,一個開放經濟國家選擇何種特定的匯率制度,取決於實行這一制度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成本的比較。

成本收益決定論的基本思想[2]

  其基本思想是:一個國家選擇何種特定的匯率制度取決於實行這一制度所產生的經濟收益與成本的比較。如果採用固定匯率制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超過其成本,該國應選擇固定匯率制,否則,需實行浮動匯率制

成本收益決定論的主要觀點[1]

  關於浮動匯率制的收益方面的分析比較著名的有弗里德曼(Friedman,1953)和約翰遜(Johnson,1969)。他們認為實現浮動的匯率制至少能獲得以下兩個方面的收益:一是浮動的匯率能提供更有效的國際調節體系,並因此能支持貿易更加自由的世界。二是能夠以自由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實現國內目標。克魯格曼和奧伯斯法爾德(Kru~nan&Obsetfeld,1997)則將支持浮動的匯率制的觀點總結為3條:一是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如果各國中央銀行不再為固定匯率而被迫干預貨幣市場,各國政府就能夠運用貨幣政策來達到國家內部和外部的平衡,並且各國不再會因為本國外部的因素導致本國出現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二是對稱性。在浮動匯率制下,佈雷頓森林體系所固有的不對稱性消失了,美國不再能夠決定世界貨幣狀況。同時,美國也有與其他國家一樣的機會來影響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率。三是匯率具有自動穩定器的功能。在世界總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即使沒有一個有效的貨幣政策,由市場決定的匯率的迅速調整也能幫助各國保持內部和外部的平衡。關於浮動匯率製成本的分析較著名的有納克斯(Nurkse,1944)的觀點,認為浮動匯率等同子波動的,不穩定的匯率,是干擾和不穩定的根源,而不是有效的調節機制。著名經濟學家多恩布希(Dom—busch,1976)進一步分析了浮動匯率的不穩定性。他觀察到了實際商品市場調整緩慢,而金融市場調整速度非常之快這一事實,通過建立一個具有凱恩斯傳統的強調商品價格粘性特征的匯率動態模型,分析了匯率調整的動態過程和原因,認為由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剛性和金融市場上價格的靈敏性,可能會導致匯率的過度調整(overshoot—ing)或稱匯率超調。所謂匯率超凋,是指當貨幣供應增加寸,雖然從長期看這種貨幣會貶值,但是,首先在短期內發生大幅度的貶值,此後緩慢地向長期均衡匯率上升的現象。匯率超調導致匯率的易變性,併進而導致不穩定的投機行為和貨幣市場的動蕩。這種動蕩和不穩定反過來又可能對各國的內部和外部平衡產生消極影響。而且,浮動匯率使國際相對價格變得更加無法預測,從而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於浮動匯率增加了經濟中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給巨集觀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使得各中央銀行不得不對外匯市場進行大量干預,而並沒有給予巨集觀經濟政策更大的自主權。

  關於固定匯率制收益的分析可從蒙代爾(Mundlle,1961)等人倡導的“最適貨幣區理論”(The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為代表來說明。這一理論最初是由蒙代爾在1961年的經典論文《最適貨幣區理論》中提出的,其後麥金農(R.I.Mckinnon,1963),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坎能(P.B.Kennen,1969),麥格尼菲克(G.Magnifico,1973)、普斯萊(J.R.Preseley,1976)以及格勞(P.Grauwe,1992)、馬森和泰勒(P.Masson&M.Taylor,1992)等人對該理論作了進一步的拓展。最適貨幣區是指採用單貨幣或者幾種貨幣、匯率永久固定、對外統一浮動的區域。“最適”是從巨集觀經濟目標——保持經濟的內外均衡的角度來定義的。內部均衡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的最佳置換點上取得,外部均衡是指國際收支的平衡,這一理論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最適貨幣區的經濟特征或者說建立最適貨幣區的必備條件以及最適貨幣區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上。蒙代爾等人證明,建立最適貨幣區首先須具備條件是價格和工資具有彈性。實際上,價格與工資具有彈性抑或缺乏彈性,是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之爭的中心問題。價格和工資缺乏彈性的假定是弗里德曼傾心於浮動匯率立論的基礎;而價格和工資彈性假定則是最適貨幣區理論的前提條件。因為在此情況下,如果經濟出現了內部或外部失衡,工資和價格將會發生相應變化,從而有效地發揮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除此以外,其他須具備的條件還包括:要素市場的高度一體化(蒙代爾,1961);商品市場的高度一體化(麥金農,1963)、金融市場的高度一體化(伊格拉姆,1965);(凱能,1969)以及生產結構多樣化等。

  建立最適貨幣區的最大收益,正如蒙代爾、麥金農金德爾伯格等指出的,在於提高貨幣的有用性,在貨幣區內採用單一貨幣,首先消除了匯率波動引起的風險,從而消除了為避免匯率風險套期保值所付出的成本,使交易最大化和分工的收益得以實現,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其次,強化了貨幣作為記賬單位的職能,從而減少了包括信息和計算在內的交易成本;再次,還免除外匯交易的成本並通過集中外匯儲備以促成外匯儲備的節約,從而減少了資源閑置的成本。除此之外,金融市場高度一體化的貨幣區將提供一種風險分攤機制。區內各地區間收支失衡可立即由金融交易來彌補,這使得逆差國可暫時利用順差國的資源,為經濟結構調整爭取到時間。

  當然,參加貨幣區也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加人通貨區將失去本國實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這可以說是貨幣區參加國最大的成本。為了保持固定的匯率,一國不能被迫犧牲內部均衡。這也是實行固定匯率制的一般缺陷所在。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海虹著.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的產權經濟學分析.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03月第1版.
  2. 唐文琳等著.中國:東盟 國際區域性金融問題研究.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08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Gaoshan2013,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成本收益決定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