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外部均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外部均衡(External Balance)

目錄

什麼是外部均衡

  外部均衡是指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也即貿易品的供求處於均衡狀態。外部均衡的狀態下,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

外部均衡與國際收支平衡的差異[1]

  國際收支平衡不一定意味著外部均衡,國際收支平衡和外部均衡二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差異。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一國對外貨幣收支的正好相抵,不存在差額。國際收支平衡是一靜態概念,它是動態性質的外部均衡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外部均衡應該是一個國家理想的國際收支平衡或理想的國際收支狀態,它不但表現為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的最佳規模狀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而且表現為內部均衡基礎上或以較小的調節成本為代價的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部均衡或國際收支均衡總目標又被分解成若幹子目標,於是,經常帳戶差額、貿易帳戶差額、外匯儲備帳戶差額以及資本與金融帳戶差額等均被列入外部均衡目標的範疇,所以,外部均衡可以理解為與一國巨集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合理的國際收支結構,合理的國際收支結構不是短期的各項目收支平衡的概念,而是長期的、動態的各項目收支差額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外部平衡和內部均衡的衝突[2]

  在封閉經濟下,政府追求的經濟增長充分就業與價格穩定這三個目標本身就存在著衝突。封閉經濟中政策調控的主要課題在於協調這三者的衝突,確定並實現這三者的合理組合。

  在開放經濟中,國際收支成為巨集觀調控所關註的變數之一,巨集觀經濟在封閉條件下的主要目標與國際收支這一新的目標之間的衝突成為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某一個目標的實現可能會導致另一個目標的惡化,政策的選擇和搭配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一國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可能會產生衝突。

  英國國經濟學家米德(J.Meade)於1951在其名著《國際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匯率制下的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衝突問題,這一觀點被稱作米德衝突。他指出,在匯率固定不變時,政府只能主要運用影響社會總需求的政策來調節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這樣,在開放經濟運行的特定區間便會出現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難以兼顧的情形。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張健.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內外部均衡及相互關係.理財世界,2009年1期.
  2. 薑波克.第四章 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調節.國際金融新編第四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01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外部均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