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戀愛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戀愛經濟學

  戀愛經濟學,又稱愛情經濟學。指的是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合理的解釋戀愛這種非理性行為。戀愛中確實有經濟學,即使那些看來最不理智、最為折磨人的戀愛,也是存在一個成本收益衡量,使他們有理由繼續下去,只是因為他們衡量收益的方式與普通人不同,生活中存在很多明明痛苦仍要繼續的戀人,也有明明相愛仍要分手的戀人。所以,愛情不是只衡量成

  我們把所有男女之間的戀愛可以稱之為一個戀愛市場。這個市場中存在著供給與需求,也存在著成本與收益[1]   

戀愛市場中的供給與需求[1]

  供給與需求的存在是所有類型市場出現和存在的必然前提。商品市場的供求雙方是廠商和消費者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雙方是工人和雇主,那麼,戀愛市場的供求雙方自然就是男人和女人。   由於男性在戀愛中通常更為主動和大膽一些,女性在戀愛中通常更為被動和羞澀一些,所以,我們把男人定義為戀愛市場中的需求方,而女人則是供給方。只有準備談戀愛或者正在戀愛的男人和女人才屬於戀愛市場中的供給者和需求者,而沒有準備戀愛的人和已經結婚的人則不是戀愛市場中的成員。

  戀愛的供給者與需求者的數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人口社會生活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戀愛的時間也在不斷變化,在古代人們十幾歲就已經結婚了,而現代人可能3O歲才開始第一次談戀愛,其原因是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工作節奏的加快,生活的豐富多彩,人們的空閑時間更少了,有許多事情比戀愛更重要或更有趣,人們對戀愛的需求就會減少,表現為人們戀愛結婚時間的推遲。

  事實上,在工作節奏更快、生活更豐富多彩的大城市中居住的人戀愛結婚明顯地要比在小城市或鄉村中生活的人更晚。

  除了戀愛時間的變化,戀愛的空間也會發生變化。遠古時代人們的戀愛通婚的範圍就是一個部落,封建社會人們戀愛(當然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範圍可能是幾個村落,現代社會人們戀愛的範圍越來越大,跨國之戀也越來越多,互聯網的普及和“網戀”的增多使戀愛的空間範圍變的更大。

  在商品市場中,消費者對一件商品的需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要看消費者手中的貨幣是否充足,“價高者得”是商品市場中的游戲規則。

  在戀愛市場中,男人作為需求者對一個女人的需求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一個是需求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學歷、相貌、性格、金錢等等;

  另外一個就是供給者即女性對男人類型的偏好。   

戀愛市場中的失戀與失戀率[1]

  戀愛市場是一個信息嚴重不對稱和不充分的市場,因為談戀愛的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可能完全瞭解對方,自己也總是比對方更瞭解自己。但隨著戀愛時間的增加,雙方對對方信息的掌握會越來越多,雙方之間的相互瞭解會越來越深刻。

  正是由於戀愛市場是一個信息嚴重不對稱和不充分的市場,戀愛市場總是有人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正如勞動力市場總是存在失業者一樣,戀愛市場總是存在“失戀者”。

  我們把“失戀者”定義為:想談戀愛而找不到合適戀愛對象的男人或女人。

  用失戀者的總人數除以戀愛市場中的總人數,我們就得到了“失戀率”。

  “失戀率”也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封建社會計劃經濟時代,一方面男女之間的戀愛常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同學、同事、戰友之間的革命情誼,男女之間迫於輿論的壓力,戀愛的結果通常都是以婚姻而告終;另一方面如果兒女到了一定年齡還找不到對象的話,父母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兒女找對象,所以當時的“失戀率”是很低的。

  而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戀愛對象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人對戀愛對象的要求是必須符合心中“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形象);而由於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居住地的變遷更多等因素,人們談戀愛的次數越來越多,所以“失戀率”自然也會上升,但“失戀率”不會一直持續的上升。因為雖然人們失戀的次數在增加,但是人們失戀時間會變短(也就是說人們對失戀的態度變的越來越理性,會從一次失戀的低沉情緒中很快地恢復過來而進入下一次戀愛),有的人雖然失戀了,但更多的人會擺脫失戀的狀態而進入戀愛狀態之中。   

戀愛的成本與收益[1]

  戀愛的成本包括準備戀愛時的搜尋成本和談戀愛時的戀愛成本及失戀後的失戀成本。

  搜尋成本指為了找到戀愛對象所花費的搜尋信息的成本,典型的搜尋成本就是徵婚廣告

  戀愛成本包括為了愛情的順利進行或刻意製造浪漫氣氛所花費的成本,主要包括時間和金錢。

  失戀成本主要是失戀後痛苦的感受和為了發泄情緒而花費的成本,比如瘋狂的喝酒、抽煙、購物甚至犯罪。

  事實上,時間、感受都是可以用金錢來度量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經過換算而得出戀愛總的金錢成本。

  戀愛的收益主要是一種愉悅的心理感受和婚姻的形成。如果戀愛順利進行並以婚姻而結束,那麼,戀愛的收益一般是大於成本的。如果戀愛最終以失戀而告終的話,其收益可能就會小於成本。

  戀愛中的成本有些是沉沒成本,即你付出後就不可以再收回的成本,比如時間、痛苦的感受及花費在看電影、逛公園、小禮品上的費用,但有些成本在你失戀或分手後是可以回收的成本,比如戒指等大件的禮物,訂婚的定金等,一般女方在分手後是會把這些東西退給男方的。

  在戀愛的過程中,戀愛成本是有變化的。在剛剛開始戀愛時,戀愛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因為雙方相互還是比較陌生和拘束的,女方對男方在時間和金錢上的要求都比較少;隨著戀愛時間的增加,雙方逐漸熟悉親近起來,這時雙方在時間和金錢的投入都開始增多;但隨著戀愛時間的進一步增加,戀愛雙方對“浪漫”、“氛圍”的需求會有所下降,會逐步變的更加現實地考慮問題及開始為結婚做準備,花費逐步減少。所以說戀愛的時間——成本函數表現為一個倒“U”型的曲線。   

戀愛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1]

  當一個人的收入發生變化時,對戀愛的需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比如經濟情況轉好時或者你的工資提高了,你會不會更想談戀愛呢?

  這裡要考慮一下戀愛的收入效用與替代效用。

  收入效應指當單純收入變化而戀愛成本不變時對戀愛需求的變化。

  替代效應是指戀愛的成本發生變化時對戀愛需求的變化。

  當經濟情況轉好或工資提高時,雖然你的收入會增加,但戀愛的成本也在增加,因為如果你把花在戀愛上的時間用來掙錢的話,你會比以前掙更多的錢。因為戀愛需要花費一定的金錢,所以收入的增加會使你擁有的金錢增加,你可能會更加想談戀愛。

  但是,替代效應告訴你,如果你不談戀愛而去工作的話,由於經濟情況轉好或者你的工資提高了,這時你就會掙更多的錢。所以當經濟情況轉好收入提高時,我們並不能立刻判斷一個人是否會對戀愛的需求增加或減少,這時我們還要考慮一個人的偏好。如果一個人更偏好於愛情的愉悅,當經濟情況轉好時他可能會選擇談戀愛;如果一個人更偏好於金錢的誘惑,他可能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工作而不會去談戀愛。但是,如果一個人收入的增加完全只有收入效應時,即他的收入增加不會隨工作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時(比如他獲得了一筆遺產或者中了彩票),他對戀愛的需求應該是增加的。   

戀愛中的博弈[1]

  在博弈理論中有一些就是從男女戀愛中衍生出來的。

  比如在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中,有一個性別戰(battle of the sexes)的例子。這個例子是說一男一女談戀愛,男的喜歡去看足球,女的喜歡去看芭蕾,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到底是去看芭蕾還是去看足球?博弈論的分析證明這個博弈中存在的均衡是兩個人要麼都去看足球,要麼都去看芭蕾,而到底去看芭蕾還是去看足球則取決於誰會先去買票。另外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中也有一個戀愛的例子。有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孩子面對一個男孩子的求愛,女孩子的選擇就是接受或者拒絕。女孩子接受或者拒絕依賴於她對求愛者品德的判斷,但女孩子並不確切地知道這個男孩子的品德是好還是壞。博弈論告訴我們女孩子的決策取決於她自己對男孩子品德概率的判斷。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戀愛中的經濟學.張志軍.《經濟工作導刊》.2002.17:39-4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otf125.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戀愛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39.198.120.* 在 2018年12月20日 16:37 發表

不完全信息博弈對這個問題有解答

回複評論
MRWu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2月21日 13:09 發表

有錢的野獸

回複評論
FLJ19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4月14日 14:30 發表

戀愛非理性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