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經濟效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建築業經濟效益(Construction Industry Economic Benefit)
目錄 |
建築業經濟效益是指從事建築經濟活動所取得的有效成果與勞動消耗或勞動占用的比較。
建築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1]
建築業經濟效益的計量和評價,也需要設置一套指標體系。為了滿足不同層次領導對建築業經濟效益進行觀察的需要,建築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應分不同層次設置。就巨集觀管理的要求來說,建築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包括下列四類指標。
建築業的勞動消耗,同樣包括活動勞動消耗和物化勞動消耗。將建築業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有效生產成果與相應的勞動消耗量相比,可以計算一系列反映勞動消耗的經濟效益指標。從巨集觀管理要求來說,主要有勞動生產率和機械設備生產率。
(1)勞動生產率
建築業勞動生產率是指建築業單位勞動量生產產品的能力。它是建築業生產成果與勞動消耗量的對比。這個指標可用正指標即單位勞動量所生產的產品數量表示,也可用逆指標,即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勞動時間表示。在計算建築業勞動生產率時,生產成果既可用實物量表示,如平均每個職工完成多少土石方工程量,也可用價值量表示,如平均每個職工生產的總產值或凈產值、增加值。勞動量通常多用全部職工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
建築業總產值是指用貨幣表現的建築產品的生產總量,即建築安裝企業或單位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建築安裝企業的主要活動是從事建築安裝施工生產活動。為了進行建築安裝施工活動,需附設有勘察設計機構,為建築安裝服務的輔助生產活動(如金屬結構、混凝土構件、水泥瓦等)和為外單位運送材料、建築製品、建築機具等運輸生產活動。它們對外提供的生產成果也應包括在建築安裝施工活動中,(但不能把它們為本企業服務的產值包括進去)。因此,建築業總產值應包括以下各項內容:
1)施工產值(即原自行完成的工作量)
它是建築安裝企業或單位自行完成的按工程進度計算的建築安裝生產總值(其中包括建築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房屋和構築物大修理產值,現場非標準設備製造產值。施工產值是建築業總產值的主要組成部分。
2)建築安裝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對外提供產品的產值
它是指內部核算的直接為建築安裝服務的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完成的為外單位提供的預製構件等建築製品價值和工業性作業價值。
3)附屬的運輸機構對外提供服務的產值
它是指建築企業為外單位運送原材料、半成品、建築製品、建築機具而完成的屬於流通領域內的運輸價值和為外單位服務的施工機械租賃產值。
4)勘察設計產值
它是指建築企業內部的勘察機構等向外提供的科研和技術等勞務收入。
建築安裝企業承包的工程,有時因為施工力量或施工技術等原因,承包企業將所承包的工程中的某一部分轉包給其他施工企業。這寸,承包企業稱為總承包單位,轉包給的其他施工單位稱為二包或分包單位,因而施工產值的計算上又分為自行完成的施工產值和委托單位完成的施工產值。前者是指施工單位從事施工所產生的建築產品價值總量,後者是指分包單位所完成的產品價值總量。依據施工單位的勞動消耗量與生產成果相一致的原則,計算勞動消耗的經濟效益指標時所採用的生產成果指標,應是建築安裝企業自行完成的施工產值。
計算建築勞動生產率所採用的勞動消耗量,應是與產值相適應的全部勞動消耗量,既應包括施工企業的職工人數,也應包括到施工單位參加現場施工的軍工和民工。他們雖然不是施工企業的職工,但其勞動成果已包括在施工企業的生產成果中。因此,建築安裝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應按下式計算:
建築安裝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
|
(2)機械設備生產率
機械設備生產率又稱每百元機械設備凈值完成的施工產值,以機械設備完成的建築施工產值與機械設備凈值的比值表示。它是反應建築業物化勞動消耗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機械設備生產率= |
|
有的同志認為:一個建築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自行完成的建築施工產值,是各種工人手工勞動所製造的各種產品價值與機械生產所建造的各種產品價值之和。因此,用自行完成的建築施工產值來電腦械設備生產率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認為必須把上述二者的成果科學地分開,單獨電腦械設備新生產的產品價值,以科學地評價其經濟效益的好壞。(徐衡.基建統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3)工程成本降低率
工程成本降低率指標是反映建築業全部勞動消耗的節約情況。現行建築業統計制度規定計算這一指標。
工程成本是指為生產建築產品支付的各種費用(如工資、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施工管理費)的總和。工程成本總額綜合地反映施工單位、部門和整個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建築產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數量。是評價建築企業經營管理水乎與分析經濟效益好壞的依據之一。
工程成本又分為預算成本和實際成本。預算成本是通過編製施工圖預算所確定的建築安裝的預算成本。它是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又是考核企業成本管理和進行成本分析的依據。實際成本是施工企業生產建築產品所實際支付的各種費用總額。它是衡量施工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個綜合指標。
工程成本降低率是工程成本降低額與工程預算成本的比較。其計算公式如下:
工程成本降低率= |
| X100% |
工程成本降低率反映施工企業物資消耗和勞動消耗的節約情況。
建築業的勞動占用,包括固定資金占用和流動資金占用。對建築業勞動占用經濟效益,亦可分別從固定資金占用、流動資金占用和全部資金占用進行計算。
(1)反映固定資金占用的經濟效益指標
反映固定資金占用的經濟效益指標可用單位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價值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一固定資產平均凈值(或原值)固定資產價值建築總產值
單位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價值= |
|
單位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數量越少,經濟效益越好;反之,則表明經濟效益差。利用這一指標的報告期和基期資料,通過下式,可計算由於改善固定資產利用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即節約(或多占用)的固定資金。
節約(或多占用的)固定資金= | [報告期單位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價值-基期單位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價值]X報告期建築業總產值 |
固定資產占用的經濟效益,也可用單位固定資產提供的產值表示。其數值越大,說明固定資產利用越充分,經濟效益越好。這一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單位固定資產提供的產值= |
|
(2)反映流動資金占用經濟效益的指標
反映流動資金占用的經濟效益指標可用每百元建築安裝產值占用的定額流動資金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每百元建築安裝產值占用的流動資金= |
|
利用這一指標的報告期資料與基期資料,可求得每百元建築安裝產值占用的流動資金的降低額。
(3)建築業資金利稅率(或資金利潤率)
這一指標是指建築業所擁有全部資金能夠提供多少利稅(或利潤)。它是施工企業實現的利稅(或利潤)與占用全部資金的對比。資金利稅率(或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資金利用越好,經濟效益就越好。其計算公式為:
建築業資金利稅率(或利潤率)= |
|
我國考核建築施工企業所用的資金利潤率,是用固定資產凈值和定額流動資金平均占用額。從可比性和資金占用來看,採用固定資產凈值能夠說明實際占用的資金所帶來的利潤數量,但如果從固定資產實際所發揮的效益看,採用固定資產原值較能夠及時反映現有固定資產價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至於流動資金,由於非定額流動資金占用也是企業實際占用的流動資金,所以,用全部流動資金更能全面反映資金占用的經濟效益。
建築物的建設速度本身不屬於經濟效益的範疇,但它是影響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經濟效益好壞的時間因素。工程建設速度的快慢,是否能提前竣工投產,直接關係到投資效益的發揮。從施工單位看,建設速度快,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築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從時間因素這個角度考慮,建築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應該包括反映建設速度的經濟效益指標。 反映建設速度快慢的指標,常用的有平均工期和工期完成率。
(1)平均工期
平均工期反映施工單位在—定時間內竣工的單位工程或竣工面積所經歷的施工時間。施工工時是指從正式開工到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的全部日曆時間。經歷的時間短,說明建設速度快。可以節省建設費用,減少資金的占用時間,並且可早投產,早收益,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相反,建設速度慢,經濟效益就差。
平均工期的一般計算公式如下:
竣工單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 |
|
單位竣工面積平均施工工期= |
|
上述兩個指標均能說明施工工期的長短,但按單位工程計算,易受大小工程結構變動的影響,而按竣工面積計算,則能消除工程結構變動的影響。
(2)工期完成率
工期完成率亦稱工期定額達到率,是說明施工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竣工的工程達到定額或合同工期的程度。達到率高,表明建設速度快;反之,則表明建設速度慢。因而它是按照定額工期或合同工期考核企業按期交工和交工程度的效果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工期完成率= |
|
式中,定額或合同工期是指某項工程按照國家定額規定的工期天數,或建設單位(發包單位)與施工單位(承包單位)簽定合同時所確定的工期天數。
為了綜合分析一個企業或一個地區、部門的經濟效益水平,便於企業之間、地區、部門之間的對比,對經濟效益指標完成情況,採用“加數百分法”計算綜合評價分值。當前,國家只對工程質量優良晶率、工程成本降低率、資金利潤率、產值利潤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等五項指標計算評價分值,對其餘指標,有的作為觀察指標,有的則作為試算參考措標,不進行計分評價。
綜合評價分值分別按企業和部門、地區(省一級)兩級計算。企業的分值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F為某企業綜合評價分值;
xi為該企業某指標報告期水平;
Xi為該企業所在地區或部門某指標報告期平均水平;
fi為某指標的重要程度權數。
由於不同部門和地區條件各異,為了可比起見,在計算其綜合評價分值時,各項指標既與全國地方企業或部門當年乎均水平比,又同本地區或本部門的上年同期水平比。按現行制度規定,兩者的比重分別占60%和40%。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F為某地區或部門綜合評價分值;
xi為該地區或部門某指標報告期水平;
Xi為報告期某指標全國地方或部門平均水平;
為該地區或部門某指標上年同期水平;
fi為某指標的重要程度權數。
各指標的重要程度權數(fi)當前暫定為:工程質量優良品率為25,工程成本降低率為15,資金利潤率為15,產值利潤率為20;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5(其中按總產值計算的為10,按凈產值計算的為15)。
在各地區、各部門考核建築安裝施工企業時,也應仿照上述辦法,既要與本地區或本部門平均水平比,又要與該企業上年同期水平比。兩者的確定可由各地區。各部門自定。
(案例1):1991年某市建築安裝施工企業的工程質量優良晶率為61.8%(假定全國地方企業水平55.9%,該市上年水平為66.9%);資金利潤率為9.1%(假定全國地方企業水平為7.3%,該市上年水平為8.3%),工程成本降低率為8.4%(假定全國地方企業水平6.8%,該市上年水平為7.9%),產值利潤率為6.7%(假定全國地方企業水平為5.8%,該市上年水平為6.0%);全員勞動生產率按總產值計算為17872元/人(假定全國地方企業為10862元/人,該市上年水平為9184元/人);按凈產值計算6187元/人(假定全國地方企業為5400元/人,該市上年水平為4214元/人),則該市的綜合評價分值為:
提高建築業經濟效益的途徑[2]
建築業的經濟效益,取決於政治,經濟,組織管理、科學技術,自然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長期以來,建築業缺乏獨立經營的必要條件,普遍存在著工期長,消耗高,浪費大,技術上不求進步的問題,從建築業的實際情況看,改革企業管理、挖掘內在潛力,發展科學技術,是提高建築業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
1.進行體制改革,加強企業管理
1984年,趙紫陽總理在六屆二次人大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建築業存在的問題,著重指出:“這種狀況不改變,就會影響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和城鄉人民居住條件的改善.。並且明確提出,在城市各業中,建築業可以首先進行全行業的改革。根據中央的決策和部署,各省市,各地區的建築業進行了全面改革。通過改革,取得的經濟效益是很明顯的。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一)改革企業內部的分配製度,建立多種形式的責任制
建築業在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不少建築企業,從解決這個問題人手,進行了改革。有的建築企業,實行了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乾責任制;有不少項目實行了造價包乾責任制;大多數項目實行了概算或施工圖預算加繫數投資包乾;少數項目實行了投標承包。實踐證明,通過改革確實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加快了施工進度、提高了經濟效益。如北京市市政建設的重點工程“三元立交橋”,其規模之大,在北京市建橋史上是空前的。該橋由三座鋼筋混凝土立交橋。五座棧橋,八座人行過街地道所組成。全部橋梁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道路鋪裝面積1l,8萬平方米,各種大型管道13公裡.原計劃兩年完成,實行包乾責任制後,在各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只用了9個半月的時間,提前1年零3個月建成通車,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該橋連同薊門,馬家堡、安貞,馬甸等4座立交橋,由於實行國家對建設單位投資包乾,共核減投資2048萬元。工程造價比原來預算降低了17%。
(二)改革企業管理,搞活企業經營
建築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經濟效益。有不少的建築企業在全面試行經濟承包責仨制的基礎上,相應地改革了企業管理制度。有的試行了經理(廠長)負責制;有的在擴大生產第一線承包面的前提下,試行了幹部職務工資削,並建立以主任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管理系統,以總會計師為首的經營管理系統,以生產經理為首的生產指揮系統,由於崗位明確,職責分明,大大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初步打破了建築業的封閉壟斷的管理體制,搞活了企業經營,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上述情況說明,改革企業內部的分配製度;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改進企業管理體制,是提高建築業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
2.挖掘內部潛力,降低工程成本
消耗高,浪費大,在建築業中是比較突出的。因此,挖掘企業內部潛力,減少浪費,降低工程戍本也是提高建築業經濟效益的一個主要途徑。
降低成本即是減少投入,由於計量.評價經濟效益主要根據投入與產出的對比,投入減少而產出不變,必使經濟效益提高。但成本絕對數高,並不直接說明經濟效益低。要對成本的構成進行分析。成本構成有其合理的部分,即原材料,燃料,動力,工資和費用的最佳利用部分;也有其不合理的部分,即超出最佳消耗和支出以及扣除合理調價以外的那部分浪費和損失。因此,降低工程成本,首先要從降低成本中不合理的部分人手,儘量減少和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浪費和損失,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方面。施工過程中的浪費和損失,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各企業也各有不同,一般地講,如由於出勤率低和工時利用牢低少創造的價值:由於生產不均衡少創造的價值及因此多支付的加班加點工資;由於原材料未能充分利用而損失的費用;由於施工機械工作台時未被充分利用的損失;由於設備事故及生產工具損壞和丟失造成的損失;返工損失,等等。找出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所在,就為降低成本提供了線索,為提高經濟效益找到了方向。
根據各種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還可與實現利潤對比,計算出經濟效益潛力率,以說明可供挖潛的程度。即:
經濟效益潛力率= |
| X100% |
這個指標的數值越大表明實現一定數值的利潤所伴隨的經濟損失就大,另一方面也說明瞭可供挖掘的潛力也大。
例如經濟損失額力370萬元,實現利潤為1800萬元,
經濟效益潛力率= |
| X100% | =20.6% |
說明還有相當於實現利潤1/5的潛力可挖。通過這樣計算,可使企業內部潛力由無形到有形,促使企業通過挖掘內部潛力的途徑提高經濟效益。
3.加強技術改造,推進技術進步
技術改造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取得最優的經濟效益。抓好技術改造,就會達到投入少,產出多的目的。這對建築業來說則更為重要。實踐證明,建築業加強技術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就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大直徑(0.8~l米)擴底中1~2.6米的灌註樁新技術,經在北京圖書琯,中央彩色電視中心兩項工程中應用證明,一根大直徑擴底灌註樁可代替10根小直徑樁,節約鋼材1/2,節約混凝土1/3,僅此項工程節約資金近38萬元;高層大模板內外牆現澆裝飾混凝土施工新工藝和常用的施工工藝相比,不但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每平方米工程造價降低11至18元,可見加強技術改造,應用新工藝,新技術,也是提高建築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這裡應明確指出,對於需要採用斬工藝。新技術的建設項目,應該主要著眼子有利節約建設資金,降低生產材料、燃料消耗,增加盈利,提高工程質量,切忌片面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