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化新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全景化新聞(Contextualized Journalism)
目錄 |
什麼是全景化新聞[1]
全景化新聞報道,即是指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動態化、全方位的展示,是對事件立體的整體把握和對其本質的透視,是從整體上對新聞事件的鳥瞰。
由於新聞事件是諸多存在內在邏輯聯繫的多元和多層面信息的集合體,傳媒機構通過提供新聞報道和事件的綜合視角,新聞可通過揭示儘可能多的可證實的事實,使受眾更容易和更全面地理解事件,更近一步接近事實。整體的新聞報道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豐富深刻,更加具有動感,從而形成信息的穿透力,增強整個報道的氣勢和影響力,增加觀眾對新聞事件的關註和理解,從而獲得一種累積傳播效應,新聞報道也更加趨向客觀。這種全媒體式的理想和實踐正在促使一種全景化新聞報道格局的形成,伴隨移動互聯網的腳步,全景化新聞報道時代也正在來臨。
全景化新聞的特點[2]
1、技術支撐,創造情境滿足受眾需求。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虛擬現實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VR眼鏡、VR游戲、VR電影等系列產品層出不窮,推動著信息可視化這一過程邁向全新的臺階。VR的出現也給新聞報道帶來了重大變化,藉助它的力量,全景式新聞報道理念第一次得以付諸實踐,“沉浸式新聞”第一次如此令人關註。毫無疑問,它是全景式報道中的重要一員,把平面的現場報道轉變為三維、立體的臨場式體驗。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光明網便充分運用了VR、直播等新技術,將會場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受眾,多角度呈現兩會現場畫面。在“全景看兩會”欄自下,設有多張360°全景攝影圖,包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開幕式現場等多個場景,觀眾可以自行選擇地點,拖動滑鼠便可以看到每個地點的全部景觀。兩會期間,光明網保持每天4次左右的直播頻率,併發布到網站首頁。為了進一步增加觀眾的現場感,它還推出了時長16分鐘的兩會VR直播視頻,全程同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觀眾可以360°拖動屏幕,觀看發佈會現場的每個角落,還可以放大縮小視頻畫面,觀看現場細節。
媒介技術的變革的確給新聞生產帶來新的機遇,一方面,藉助新的傳播技術,媒體能夠創造出“超真實”的情境﹐讓受眾沉浸其中﹐併在情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新型傳播載體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媒介報道方式,拓展了新聞的表現形式。
2、融屏共振,傳播方式立體化多樣化。
從報紙到電視再到移動手機﹐信息的傳播從紙張轉向雲端﹐從大屏播出變為融屏共振。傳統媒體也正緊跟上新媒體時代的步伐,活躍在各大傳播平臺。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央視利用多媒體平臺為觀眾展現出多維立體的兩會盛況。央視新聞頻道首次直播“代表通道”與“委員通道”,並推出系列專題《兩會有啥事,我們幫你問》,以平民化語態進行傳播,拉近國事與個人之間的距離;央視網打造網頁重點板塊“快看兩會”“央視短評”,利用短視頻形式為觀眾答疑解惑,增強傳播力與親和力,同時,它的原創微視頻“小央視頻”板塊推出了“小央追兩會”系列報道,實時反饋會場動態;央視新聞+客戶端聚合矩陣號打造《兩會·號外》融媒體特刊;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主持話題#兩會#,鼓勵網友積极參与到話題建設中來﹐隨時隨地分享自己對兩會的看法﹐並推出H5 作品《“兩會”用各國語言怎麼說》,頗具趣味性與知識性。
可以看出﹐兩會報道突破了以往單調的傳播形式,充分利用各個傳播渠道,扣發媒體間的扳機效應,打造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復調傳播”。國家主流媒體在此次報道中,利用新媒體技術,利用多榮道的傳播平臺,構建了動態化、立體化的全京式傳播﹐提供了觀察新聞現場的多元視角,讓新聞報道更具有整體性和全局性。
3、參與其中﹐受眾互動成為重要環節。
新媒體的出現,將傳統的單向傳播變為雙向互動。傳統的線性傳播讓觀眾少有選擇的權力,如今,通過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多媒體平臺,用戶可以發自己的言論見解,通過點贊轉發擴大某一議題的影響力﹐做到了真正的互動傳播。在全景式的傳播模式中﹐受眾被置於擁有豐富媒介產品的空間之中﹐並被賦予極大的自主權﹐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個性化的內容服務﹐並與媒介空間產生良好的互動迴圈。前段時間﹐在微博引發病毒式傳播的“中國很贊”手指舞便是因廣泛的受眾參與而達到傳播力成指數型增長的效果﹐由明星、大v、主流媒體官方微博等網路意見領袖首先發起,通過多級傳播層層到達受眾﹐最後在行為層面對受眾產生強大作用力。
全景化新聞的問題[2]
1、技術發展不夠成熟。
作為由技術支撐的全景式新聞,傳播技術的發展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的表現力和吸引力。以VR新聞為例,雖然受眾能全方位觀看新聞現場,但新聞畫面被扭曲,放大來看,細節部分也顯得十分粗糙。同時,習慣了二維平面的受眾在拖動三維畫面時可能會出現暈眩等不適應的癥狀,反映出傳播技術雖然有所發展,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受眾體驗,增強觀感。
2、全而不深的碎片化內容。
傳統媒介傳播通過議程設置的方式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內容,而在全媒體時代,傳播形式豐富多樣,傳播內容全面海量,大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涌向受眾。豐富的信息卻導致了關註的貧乏,當受眾被淹沒在信息海洋之中,受眾註意力是有限的,面對眾多議題的選擇時,很可能忽略了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導致註意力失焦。媒介雖然通過眾多渠道將信息傳播給受眾,但真正有深度、有思想的新聞報道卻逐漸成為稀缺資源,空洞且娛樂化的傳播內容使得受眾滿足於膚淺的接受錶面信息,卻不願再費力追問背後的意義。
3、媒介倫理失範問題日益凸顯。
互聯網領域中,把關人相對缺失,低門檻準入原則使得媒介倫理失範問題日漸凸現出來。凶殺暴力、色情、低俗內容的傳播直接影響了受眾的認知,極大損害了社會道德、敗壞社會風氣;過度曝光的新聞報道給被報道對象帶來很大困擾,或是隱私權遭受侵犯,或是個人名譽受損;媒體--味追求時效性,強調搶先發佈卻忽略了審查機制使得假新聞層出不窮,謠言四起。
全景化新聞報道的模式[3]
1、生產主體的多元化和互動性
在全景化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報道的生產主體多元。新媒休背景下,傳統媒體逐漸融合新的媒休,形成多元立體的傳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受眾不僅可以獲取信息,還可以對這些信息資訊進行反饋,並從不同視角下解讀報道。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智能化終端設備逐漸普及,使受眾與記者的互動交流成為可能。由此,新聞報道主休將更加多元化。現在,媒休的角色正在發生轉變,受眾也出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當下的主動傳插,形成了互聯網平臺“人人都是主播”的信息傳播新局面。
2、生產過程呈現動態化和實時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大眾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加,信息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導致人們對信息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大多以實時報道的形式出現。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新聞生產具有動態和實時的特點。全景化新聞報道改變了傳統新聞傳播機制的新聞生產過程,同時也改變了新聞生產的理念,使新聞從生產到傳播變成一個動態的過程。
3、表現方式的立體化與多元性
全景化新聞報道採用先進技術,提供了模擬現實的體驗,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從微觀上來說,全景化新聞報道就是用戶通過設備與模擬空間的虛擬對象互動,從而滿足其心理需求。從巨集觀上來說,全景化新聞報道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集合了不同媒體的優勢。這種報道模式以不同的視角,從不同的維度,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的動態報道,從而營造一個突破時空局限、覆蓋面積大的新聞傳播格局。對於具體新聞事件的報道,要做到實時和持續的報道,為受眾提供全新的體驗。
全景化新聞的啟示[3]
1、註重新聞社會資源的整合
互聯網環境下,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特別是智能化終端應用的普及,使受眾的角色充滿不確定性。每一個人既是新聞的消費者,同時又是新聞的生產者。雖然現在有海量的信息,但是部分信息對人們的思想意識造成了影響,嚴重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媒體從業者應當重新整合這些信息,甄別和篩選信息資源,從而營造積極向上的新聞傳播環境。
2、加強多媒體多層次的融合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很多媒體雨後春筍般出現,對傳統媒體構成威脅。如果傳統媒體想要擺脫困境,就要對當前的傳媒形勢有深刻的認識,既要看到挑戰也要發現機遇。如今,5G技術、三網融合等國家信息戰略的實施,為傳統媒體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平臺,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全景化新聞報道模式的興起,傳統新聞媒體應轉變其發展理念。通過大數據、數字動畫技術、音頻視頻合成技術等,充分整合現有的優質資源,進行立體化、全方位的行業改革,形成全新的信息傳播格局。
3、增強新聞內容動態性
傳統媒體要認清形勢,順應潮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構建科學完善的全景化新聞報道機制。同時,還要努力探索和研究新媒體技術,大膽應用新媒體技術,打造全新的、多媒體合作的、多種信息傳播形式並存的全媒體信息傳播平臺。在新聞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個媒介的優勢,努力提高新聞的時效性,積極拓寬眼界,整合新聞資源。從新思維、新視角出發,豐富新聞的傳播形式,體現新聞報道的動態性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