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新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會議新聞是以會議活動為特定對象的一種公務性報道,也是一種常見的新聞文體。
大到一個國家、省市,小到縣、鄉鎮、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部署一項重要工作,必須開會討論決定。會議似乎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在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以及發動人民群眾積极參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事業中,會議新聞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事實亦是如此,大到中央新聞媒體、各省市主要媒體,小到縣級新聞媒體,在時政新聞或綜合頻道新聞節目中,會議新聞所占比重都比較大,而且所占位置也是最好的。
會議新聞的採訪應著重註意以下三個方面。
1、摸清會議主旨,進行現場採訪當接到採訪任務時,首先要想方設法接觸會議的主辦單位,詳細瞭解會}義的主旨和議程,在心裡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初步排出新聞線索,擬定採訪方案。關鍵還是要自始至終參加會議,現場採訪捕捉一些會議或會場的細節,從而使新聞生動形象。另外也能避免失實。
2、跳出會議程式,著眼新聞事實一個高明的記者,應當著跟於新聞,而不是會議。應視會議一切材料如同其他新聞材料一樣,必須按新聞價值的大小重新排列。像今年的“兩會”報道,中央電視臺就改變了以往的報道模式,不僅對會議的開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討論,國家領導人參加分組討論等新聞簡要報道,而且把更多的記者抽派到一線,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註“三農”、“科學發展觀”的話題作為採訪的重要內容,真正把新聞視角瞄準了領導關註、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使十來天的兩會報道不再過於生硬,而是貼近了群眾,貼近了生活和實際,增強了新聞聯播的可視性,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3、堅持報道原則,講究機動靈活會議是否需要報道,關鍵在於會議中有沒有新聞,這些新聞有沒有價值,直至目前,有些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爭版面、爭篇幅的情況仍然嚴重。甚至把報與不報、刊登位置、篇幅大小看成是一種“政治規格”、“政治待遇”,稍不如意,就百般刁難。面對這種情況,要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講究一下策略,在採訪前,主動說出自己的採訪報道設想,把“醜話”說到前頭,爭取有關部門的理解支持。這樣便會有章可循,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