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VR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VR新聞(VR News),又稱虛擬現實新聞

目錄

什麼是VR新聞

  VR新聞是指利用VR技術進行新聞報道一種方式。

  VR與新聞的結合,起源於2012年諾尼德拉皮娜(NonnydelaPe?a)在聖丹尼斯電影節展示的首部VR新聞紀錄片《饑餓洛杉磯》。該片使用Oculus VR原型機拍攝,以事件發生的現場音頻為基礎素材,通過3D技術構建了360°全景視頻新聞。觀者通過視頻,可直觀看到底層人們領取補助時因疾病而昏倒在路邊的動態,視頻中受難者痛苦的表情、時高時低的呻吟聲、抽搐的動作都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自此,VR技術引起了新聞界的註意。

  2015年以來我國媒體開始嘗試“VR+新聞”模式,早期新聞領域對VR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於重大時政新聞、災難性與突發性事件報道等,這一應用方向與VR技術自身特點及報道需求有直接關聯——新聞報道一直致力於在新媒體環境中提升時政新聞的可讀性,建立更為親密的傳受關係,而VR技術所具有的多感知性與實時性,恰好使嚴肅的時政新聞變得生動,且增強了受眾的在場感與沉浸感。隨著VR技術的不斷發展,其與專題報道逐漸緊密結合,成為新聞傳播活動中的重要表現形式。

VR新聞的特點

  1、VR技術顛覆傳統新聞報道的線性敘事。

  一方面,VR新聞呈現了一種新型的新聞敘事模式,通過電腦對現實環境的模擬,將新聞事件置於更加廣闊的非線性交互環境中,為受眾提供全景式解讀。相較於傳統媒體中將語言文字作為主要傳達信息的載體不同,VR新聞中的文字只是起到一種輔助說明作用。

  2、VR新聞中,用戶不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新聞參與者。

  相較於傳統新聞,VR新聞中受眾可以通過穿戴設備“身臨其境”地感受新聞現場,瞭解新聞事實,這種“感知域的延伸”能夠帶來“沉浸式體驗”。如,在上游新聞客戶端VR頻道中,有幾篇關於“重慶力帆客場對陣廣州恆大現場”的系列VR新聞,周圍是吶喊的觀眾,前方是激烈的比賽,給受眾一種自己也是現場觀眾的錯覺,會忍不住一起吶喊助威。

  3、VR新聞不等於360度全景視頻/圖片。

  一方面,製作真正意義上的VR新聞需要耗費巨大的投資和較長的周期;另一方面,VR新聞是一種全新的媒介技術,對技術水平有較高的要求。

  4、VR新聞偏向娛樂化

  一方面,VR技術本身的特質限制了新聞的選題;另一方面,我國VR技術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充分,且缺乏相關技術人才,而製作質量尚可的VR新聞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和時間。

VR新聞的優勢

  1、現場感,“身臨其境”的衝擊力

  “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可以算是虛擬現實技術帶給新聞報道的最大亮點。觀眾再也不是故事發生的第三者,站在現場,他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所有現場信息直接賦予其感官體驗。當把人們放在那樣的環境中時,再也不用記者絞盡腦汁地表述,因為站在這樣的現場,直接的聽覺、視覺、觸覺讓一切文字都變得蒼白無力。

  Vice《紐約百萬人大游行》主創人ChrisMilk解釋了為什麼VR讓媒介如此有力量,虛擬現實新聞作品“絕不是某一時段日常現實事物的集合:在現實中,你參與了事件卻沒有自我意識;但在虛擬現實體驗中,你可以看到每一處表情里的細微差別、顫抖甚至呼吸”。ChrisMilk團隊把《紐約百萬人大游行》這個短片給一些當天參與了百萬人游行的人看,游行的人認為那天的抗議非常有力量但是他們並沒有哭。然而,當看到虛擬現實畫面的時候,他們卻大哭起來。這就是VR新聞的力量,“‘以第一人稱視角’給用戶營造‘在場感’與‘沉浸感’”,你似乎深入其中,感受所有的變化,但又能夠見微知著,去留心每一個細節。

  2、客觀性,媒體中介角色被削弱

  傳統的新聞製作模式中,我們一直認為沒有絕對的客觀,因為所有的新聞都必然是媒體選擇的結果,從最初新聞選題、報道角度、報道結構、呈現方式,到最後對事件的認知及評價,無一不滲透了媒體自己的價值觀。而VR新聞中,媒體中介角色被極大地削弱,有意識的引導被弱化。用戶的所有認知可依據自己對現場的體驗,不再需要他人的轉述。此時,媒體的職能只能是給用戶提供進入那個環境中的渠道,用戶該怎麼去看、怎麼去聽、怎麼去想,全憑自身的體驗。

  3、自主性,個性化需求的極大滿足

  VR新聞給用戶提供了從未有過的自主性,你可以直擊新聞中的人物,傾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環境,瞭解他們的處境,然而該怎麼去看、怎麼去聽、怎麼去探索和獲取信息,都是用戶主動選擇的。在這個既定的環境中,“你的地盤,你做主”。而這個過程,用戶不僅是在現場看新聞,同時也是在對信息進行主動篩選與處理。

  如在《收穫的變化》報道中,就融入了各種隱藏式圖標,用戶可進行自主探索,以尋獲特定的物品,還可以點擊畫面中出現的各種圖標,以查看更多關於農場的歷史信息。這都是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點自主選擇推進的,這種新聞的展開方式,突破了以往的敘事框架,以用戶的需求和興趣為主,增添了更多的互動樂趣。

  4、交互性,縮短從身到心的距離

  虛擬現實也是一場交互方式的新革命,人們正在實現由界面到空間的交互方式變遷。虛擬現實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接近,這個距離不再僅僅是藉助互聯網達到人們之間的交互目的,而是從身體和心理上也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對於新聞報道,這種交互性至關重要,它加深了用戶的真實體驗。VR新聞的交互性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技術層次,產生行為上的互動;一個是心理層次,產生情感上的互動。

  技術層次的交互性又可以稱為“人機互動”,是用戶對模擬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程度和從環境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例如,用戶可以用手去抓取模擬環境中虛擬的物體,這時手有握著東西的感覺,並可以感覺物體的重量,視野中被抓的物體也能立刻隨著手的移動而移動。交互性是用戶成功體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界面越具有交互性,就越有吸引力和黏性。

  心理層次的交互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聞的貼近性”,是用戶與所處環境的故事之間產生的內心交流。當你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去認識新聞中的人物,並與他們建立關聯,當他們在你面前開心、大笑抑或悲傷、哭泣、驚恐、憤怒,就像一個朋友在跟你述說他的經歷,你很難再置身事外。你將對他們建立更深刻的認識,搭建更親切的情感。

VR新聞的完善與突破

  虛擬現實給新聞報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感官上給用戶帶來“沉浸式”的現場衝擊體驗,極大滿足了用戶自主選擇的欲望和自由互動帶來的趣味性,同時,VR新聞也在實踐中進行著不斷的完善和突破。

  1、時效性限制的突破

  其實對於VR拍攝時效性的顧慮,更多體現在VR拍攝製作的最初發展階段,如《收穫的變化》拍攝製作用了3個多月,財新的《鄉村幼兒園》用了一個多月,這樣的製作速度的確是背離了新聞對時效性的要求。但是隨著VR技術的發展,時效性已經有了兩方面的極大突破,一是現場直播,二是輕便快速合成。現在國內就已經可以做到對重大事件的VR現場直播,央視網在2016年1月24日晚間對體壇風雲人物頒獎典禮進行了全程360度全景直播。採用業界領先的可實時拼接10個高清全景攝像頭的4K全景攝像機,通過獨有的HCDN和全景聲技術,為觀眾帶來了高清流暢的沉浸式全景直播體驗。觀眾可以通過PC網頁端、手機客戶端或佩戴虛擬現實頭盔觀看,親身感受現場氛圍。

  非直播需要的話,一臺Insta360一體機就可以完成簡單拍攝,無須拼接,一條3分鐘的短新聞在當天就可以製作出來。“兩會”期間,Insta360一體機就被廣泛地使用。技術的不斷發展使VR新聞的製作時間也在不斷縮減,時效性必將不再成為VR新聞的羈絆。

  2、開創新聞敘事的新方式

  《人民日報》記者劉嶢在《新融合“施法”新故事“游戲+虛擬現實”成新聞業新趨勢》中指出:“將虛擬現實融合新聞報道,並使其游戲化的倫理問題目前也存在爭議。如何在生動和有趣的同時,保留新聞議題的嚴肅性,不至於使新聞繼續墮入娛樂化的‘深淵’,仍需要新聞和科技從業者去探索。”周敏與侯顆在其論文《新聞邊界視角下的新聞游戲探究》中認為,“新聞游戲正在模糊新聞邊界,游戲雙重媒介化、敘事角度遷移損害新聞客觀性,移情錶面化、獎懲機制功利化減弱新聞議題嚴肅性”。

  雖然有不少聲音認為VR新聞中的游戲元素令它變得更具娛樂性,喪失了嚴肅性,但從沉浸式虛擬互動技術本身的定義來看,這種技術首先就應當具備沉浸感、受眾人機互動性和虛擬信息增強三個方面的要素。而看上去只是因為最初這種技術應用於游戲領域,且因為電子游戲自身的優勢很好地展現了VR技術,因此更多的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只要有互動式的體驗和虛擬信息擴展便是一種游戲式的體驗。事實上,在現階段的虛擬現實新聞報道中,新聞既有的基本事實信息是不會被改變的,改變的只是敘事方式,以及向用戶展開信息的方式。從以前記者主觀的敘事方式及單一地、一股腦地全盤托出信息,變成以用戶需求為基本點敘事的角度展開。

  新聞的權威性還來自於事實的真實性,以及解釋報道的思想性,虛擬現實並不會改變這些。這類沉浸式新聞與過去新聞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現場感、互動性。嚴肅性並不是新聞的標配,嚴肅的話題也可用戶易於接受的方式去表達。而VR新聞的整個傳播過程中,新聞內容本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它改變的是這個時代對於新聞的敘述方式,同時大幅度提升了用戶體驗。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VR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