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消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傳統消費[1]
傳統消費是指先生產後消費,生產決定消費,而消費社會,消費引導、決定生產,先有消費再有生產。
中國傳統消費模式的基本特征[2]
在以農業為主導產業部門的封建等級社會,中國居民傳統消費模式的基本特征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實行等級消費制度;
二、在消費觀念上崇儉黜奢;
三、自給性消費為主要消費形式。
1.中心不同
傳統消費是以滿足人的需求為中心的,不管這種需求是否合理,是否適度,也不管這種需求對生態環境是否造成破壞。在傳統消費理念下,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無限膨脹的私欲,瘋狂的掠奪大自然,破壞生態環境。僅就我國而言,2000年,原煤的開采量每天為273.4萬噸,原油開采量每天為44.7萬噸;為了擴大人類自己的生存空間,大肆砍伐森林、圍湖造田,致使野生動物失去自己的家園;為了滿足吃野味的欲望,置法律於不顧,大肆捕殺野生動物。人類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還把人類消費的廢棄物置於大自然中,使自然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大片的原始森林消失,某些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
綠色消費則以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為中心,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在綠色消費理念下,人類把地球上生存的動物和植物看作自己的鄰居和朋友,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對人類的行為自覺地加以約束和限制,把人類消費行為對自然的破壞降到最低點,直至消失。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平衡的同時,也保護人體自身的生態環境平衡,滿足人體的基本需求。例如,人們在滿足吃的欲望的時候,講究營養搭配,講究適量適度,要求所食用的食品是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不會給人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如肥胖、高血脂與高血壓等。
2.著眼點不同
傳統消費的著眼點是眼前的代內消費公平,這種公平是以國家甚至是群體為單位的。例如,確定價格下的某一產品,對於具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來說是公平的;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某群體的消費相對是公平的。傳統消費形式下,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消費常常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表現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的消費不公平,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之間的消費不公平,當代人與後代人之間的消費不公平。有資料顯示,富人世界占全世界人口的1/4,卻消費了世界穀物的一半,肉類和乳類的75%,林產品的78%工業品的60%,能源的80%,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僅如此,當代人為了滿足眼前的需要,大量開采有限的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隨著開采技術的進步,開采數量越來越大,由於忽視環境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這種行為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力度非常大。我們當代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而剝奪了本應屬於子孫後代所享有的資源,造成了代際之間消費的不公平。綠色消費則著眼公平消費,這種公平既包括人際消費公平,又包括國際消費公平;既包括代內消費公平,也包括代際消費公平。雖然這些公平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實現的,但消費公平卻是綠色消費的基本準則。
3.追求不同
傳統消費追求奢華,倡導高消費、多消費和超前消費,從而造成大量的浪費。在傳統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影響下,消費水平的高低,例如,吃好的、穿名牌、住別墅洋房、開高檔轎車,成為衡量人們身份與地位的標準。因此,人們常常不是為滿足人的需要而消費,而是為了顯示身份和地位,為了掙面子而消費,其結果造成極大的浪費。據1997年7月1日《今日美國報》報道的美國農業部公佈的一份報告說,美國人每年扔掉的食物多達365磅,全國每年浪費的食品高達960億磅,其中僅5%就能供40萬人吃一年。綠色消費則崇尚自然、純樸、節儉、適度,主張滿足人的基本需要,但它不是倡導禁欲過苦行僧的生活,而是倡導在現有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下,在合理的充分的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使人們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
4.前提條件不同
傳統消費是在資源過度耗費、利用率較低的前提下進行的。由於受當前的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在生產消費品時,資源消耗量過大,利用率較低。就我國而言,黑色金屬礦資源利用率為36%,有色金屬礦資源利用率為25%,非金屬礦綜合回收率為20%~26%,礦產資源總利用率不到50%,低於發達國家水平20%左右。綠色消費則是在充分利用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條件下進行的。資源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其開采與消耗以不超過自然生態的供給界限為最佳。對於不能再生的資源,在開采和消耗的同時,積極開發和尋找可替代資源,將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留給後人使用。
5.結果不同
傳統消費已經帶來了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惡果,由於人類的過度行為,地球上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大規模消失,全球森林在過去的100年中已減少一半以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相當嚴重,世界上沙漠化的土地已達3600萬平方公裡,幾乎是中國、俄羅斯、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大量的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同樣,由於人類的活動,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污染,如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酸雨、光污染、化學污染、白色垃圾等。綠色消費則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放在首位。在綠色觀念指導下,生產消費過程將實施清潔生產技術。生活消費首先是消費綠色產品,其次在消費過程中,不會帶來環境污染,如生活垃圾分類包裝、不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廢舊家用電器要合理回收和再利用等。
綜上所述,綠色消費與傳統消費相比,突出的優勢就在於人類的消費行為與自然環境相和諧,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統一,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時期,如果不能認真汲取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教訓,必將重蹈覆轍,付出沉重的代價,增加發展成本,既給可持續發展設置障礙,又損害了後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因此,無論從眼前還是從長遠著眼,我們都必須實施綠色消費。